馬克思人學思想論文
時間:2022-08-24 11:02:00
導語:馬克思人學思想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不僅僅在于指導我們審視當今全球化浪潮的本質,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與規律,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中蘊涵著極為豐富的人學思想,甚至可以說,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的人學思想的最終形成與變革,正是在世界歷史理論中實現的,現實的人是一切歷史的前提,人的本質、人的解放是與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化程度一致的。因此,研究世界歷史理論中的人學思想,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現實的人”是一切歷史的起點與前提的思想
1.馬克思深刻地批判黑格爾、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提出了“現實的人”的概念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為了批判青年黑格爾學派空洞抽象的人和費爾巴哈的“一般的人”,馬克思提出了“現實的人”的概念。他指出:“費爾巴哈設定的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現實的歷史的人。”在馬克思看來,費爾巴哈、青年黑格爾學派,從這種一般的、抽象的、空洞的人的角度來說明人、人的本質、人的解放,是遠遠不夠的。這僅僅是這些聰明的哲學家的囈語。由此馬克思尖銳地指出:“這里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象中的那種個人,而是現實中的個人,也就是說,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能動地表現自己的。”這里的個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與世隔絕、離群索居狀態的人,而是處于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個人”。
2.“現實的人”是一切歷史及歷史活動的基點與前提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論及歷史與世界歷史問題時,明確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即人類歷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個人存在。他說:“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他們與自然界的關系。”分析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包含著這樣的思想:首先,研究歷史這里指任何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就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即每一個現實存在著的、單個的社會存在物,這種單個的個人的存在必須具備其現實可能性,即肉體組織的存在,按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自然物。因此,這些有生命的個體的存在就由肉體與精神的存在構成一個統一體,如果沒有其肉體存在,其精神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其次,是“單個的個體存在”而不是“群體的整體存在”。在這里,馬克思考察人類社會歷史不是從某一社會整體層面來考察,而是從個體的存在出發的,因為社會中每一個個體都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正因為每個人的個性的存在,社會才有其意義。再次,正因為每個個體現實存在的現實需要,人們才產生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因為每個個體的肉體存在的需要,使人們開始結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開始形成人與自然的關系。換句話說,人們正是為了活著或者說“能夠活著”,人們要進行衣、食、住、行的物質生產活動。最后,人們正是在“能夠活著”的過程中開始了勞動,勞動構成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人們為了活著,首先需要滿足必需的衣、食、住、行及其他生活資料,而要獲得這些物質生活資料,人就必須進行勞動。“當人們開始生產他們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馬克思在這里十分明確地指出,人和動物區別的過程,就是在勞動過程中,人與自然界相分化的過程,人一旦成為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個體存在,他在勞動過程中就形成了能動性、創造性、目的性,而不同于動物,高于動物,不是被動地適應自然界,而是能動地去改造世界,以滿足自身存在的需要。二、關于人的解放與人的自由個性全面發展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全面論述了人的解放的本質內涵、歷史過程與人的自由個性全面發展。
1.關于人的解放的本質內涵:現實的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的本質內涵是什么,這是關于人的解放的問題的先決問題。馬克思正是從現實的人的解放出發來揭示其人的解放的本質內涵、歷史過程及解放程度的。那么,現實的人在哪些方面需要解放呢?這就是現實的人的勞動能力,包括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改造社會的能力;現實的人所依賴的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現實的人的個性及和個性相關聯的綜合素質,包括精神、心理等因素的解放。根據我們上面的分析,正因為“現實的人”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條件中的人,這里的社會條件主要是社會經濟條件,即既定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馬克思指出:“個人怎樣表現生活,他們自己也就怎樣。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因此,個人是怎么樣的,取決于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因此,人的解放的內在本質,就是如何解放人的勞動能力,如何使人擺脫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奴役與壓迫,如何促進其自我個性的自由全面發展。
2.關于人的解放的歷史過程:個人解放程度是與歷史轉向世界歷史的程度一致的
人的解放的歷史過程,就是人的勞動能力解放,也就是人們擺脫自然與社會壓迫與奴役的歷史過程,人的自由個性的全面發展過程。馬克思在世界歷史理論中深刻地闡述了人的解放的歷史過程。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解放是一種歷史活動,而不是思想活動,“解放”是由歷史關系,是由工業狀況、商業狀況、農業狀況、交往關系的狀況所促成的。人的解放是同他們所處的社會經濟條件相關聯的,而社會經濟形態有三個歷史階段:即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和時間經濟三個階段,人的解放或人的發展依次由低級走向高級。第一階段是自然經濟時代,處于前資本主義社會,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個形態。在這個階段中,個人沒有獨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會共同體,即人依附人,人們在孤立的地點和狹窄的范圍內聯系。
在世界歷史理論中最終實現人學理論的深刻變革
三在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哲學誕生之前,許許多多的哲學家都從不同的歷史條件出發,不同的研究視野、不同的問題域中對人的問題進行過長期的思考與研究,然而,正如本文開頭所說,包括形而上學哲學的終結者黑格爾也是對人作了純精神的抽象,將人的本質等同于某種絕對精神的外化、表征;而近代唯物主義哲學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費爾巴哈,更沒有把人看成是現實的人,而是“一般的人”,是一種純客體性的抽象,都沒有從根本上科學地回答人的本質,從而沒有真正地建立人學理論。
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第一次把人當作“對象、現實、感性”來理解。在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視野里,人所面對的“對象、現實、感性”是在人的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生成的,是一種屬人的世界或人化的世界。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人本身更是人勞動的產物,是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人的類本質,換句話說,人同動物區別開來的根本標志正是人自身的勞動、人的實踐活動。誠然,“可以根據意識、宗教或隨便別的東西來區別人與動物”。但是“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人的這種自由自覺的活動就是勞動。因此,實踐唯物主義首開先河,從人自身的實踐活動、生產勞動出發來解釋人本身,全面顛覆了以往哲學的思維方式與問題方式,將人的本質問題置于現實的社會關系中來考察。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但是,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人學理論的深刻變革是在世界歷史理論中完成的。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宣言》等文獻中,深刻地論述了世界歷史的思想,全面闡述了人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關于人的本質、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個性全面發展的科學論斷,系統地、全面地揭示了人學的基本內容,使實踐唯物主義的人學思想趨于完善。
- 上一篇:英語詞匯教學研究論文
- 下一篇:高職英語教學水平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