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論文

時間:2022-08-24 11:03:00

導語: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論文

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優秀理論品質,這種理論品質表現為馬克思主義并非提供一勞永逸的答案,而是給人們提供進一步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從正反兩個方面,生動地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在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發揮了強大威力,根據實踐的需要不斷進行理論上的創新,同時,創新了的理論又推動了實踐的發展。1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時代呼喚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其歷史價值表現在是社會變革與發展的先導,能夠引發思想或觀念上的變革;在量上豐富了人類的理論寶庫;在質上使人類的理論水平實現躍遷三個方面。其現實價值表現在現代化建設、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是全面創新的基礎三個方面。2

中國歷來重視理論創新。黨的十六大強調指出:“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3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一個民族要

興旺發達,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沒有創新的理論思維。

二、作為創新主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理論創新從根本上取決于人民群眾在物質領域、精神領域的偉大實踐。有學者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三大條件歸結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思想條件;社會制度、文化和意識形態管理是社會條件;理論家隊伍是主體條件,應努力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一)加強文本研究,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關于如何衡量中國歷史上的某一理論或思想是否屬于重大創新,楊鳳城教授提出了幾條標準,其中一條是其“異端”(龔育之先生語)特征,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講過至少沒有明確講過,或者依據對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解讀不可能順理成章地推導出來甚至可能被視為大逆不道。5

要明確了解一種理論或思想是否具有“異端”特征,必須要對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進行深入研究和闡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否則,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化”和“批判”就是很難站得住腳的。例如,關于勞動價值論和要素價值論的討論,這是一個爭論了幾個世紀之久的話題,如果認真看看這些東西,也許不難發現,他們關于要素價值論的種種議論,沒有一點是新的,要否定勞動價值論,決非易事。6

(二)認真總結理論創新的規律

德國哲學家謝林提出,正如無意識的、必然的自然界中存在著意識和自由一樣,在有意識的、自由的社會歷史的創造性活動中,也存在著無意識的、必然的東西,盡管它和自然界的必然性不同。理論工作者的責任在于總結理論創新的規律,并在社會實踐和理論工作中予以遵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有以下幾條基本規律:首先,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其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精神的有機互動;再次,領袖和人民群眾的互動;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全球普適性與中國國情特征性的和諧匹配。7

(三)不斷改進研究方法

對理論工作者來說,要實現理論創新,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按這是從一般指導思想層次說的,具體到操作層次,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勇于追求真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真正餞行馬克思最欣賞的名言—“懷疑一切”;其次,用豐富的社會主義實踐研究作為底色,不能用理論來剪裁生活,常青的永遠是生活,而不是理論,即所謂的理論聯系實際;第三,要改進研究方法,重視定量研究,借助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如社會調查、社會實驗、事理分析、系統分析、數學模型、回歸分析等。8

(四)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把馬克思主義與大眾生活聯系起來,不是降低了馬克思主義的品位或者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而是真正把馬克思主義落到實處的客觀要求,是使人民大眾真信、真學、真用的前提。列寧說過:“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

要寫好一本深受歡迎的馬克思主義普及讀物是非常不易的,要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緊密相關,用群眾熟悉的語言,談群眾關心的問題,把深刻的道理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出來。使馬克思主義與民眾生活發生聯系,那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才會越來越牢固。三、促進理論創新的現實路徑

加強理論工作者隊伍建設,就是要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要求,造就一批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造就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勇于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

(一)理論聯系實際

正如曾經指出的,一個人如果只熟讀馬克思主義著作,但是完全不能應用,這也不能算是理論家。理論應用的意義還在于,只有在理論應用中,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10任何國家的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必須在對文本解讀的基礎上對時代進行解讀,深入到群眾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進行調查研究,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二)跨學科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也是一座挖不完的理論寶藏。加強跨學科的研究,鼓勵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加強合作與交流,從不同角度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有助于促進理論創新。

(三)建立鼓勵理論創新的評價機制

理論創新是一個系統性的活動,評價機制是理論創新的匡正引導因素。11一支高素質的理論工作者隊伍建設,需要在社會范圍內建立理論創新評價機制,營造創新氛圍,強化對理論工作者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博士研究生這個群體而言,尤為如此,因為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將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在強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能力的基礎上,更要提倡理論創新。

注釋:

1楊海英:《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3年第6期。

2胡海波、楊寶忠:《論理論創新的社會價值》,《吉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