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02 09:29:00
導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認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今天所指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由被少數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大眾認同和掌握,即理論與群眾的生產、生活相結合,內化為群眾信念,被大眾自覺地用來指導自己的實踐。同時要不斷賦予其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
在當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引領我們興黨、強國、富民的科學理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要真正成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的思想基礎,要發揮其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就必須大眾化。大眾化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么,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1]因此,馬克思主義需要走出書齋,走出精英層、執行層,使馬克思主義與廣大人民群眾的世界觀、價值觀、信仰觀教育緊密聯系起來,和千百萬人民群眾的生活、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并被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接受,成為人們的精神世界和行動的指南。因此,馬克思主義需要走向大眾。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及其后繼者都十分重視理論的宣傳和普及。馬克思是最早提出理論武裝群眾思想的。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2]列寧也指出,“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3]不僅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而且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首倡者和推動者,他指出:“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要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4]長期以來,我們黨在大力推進理論創新的同時,高度重視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論武裝工作,學習科學理論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已蔚然成風,涌現了像方永剛教授那樣,在三尺講臺上,用真情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典范。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其目的就是要普遍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的修養,使他們能夠普遍樹立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從而進一步夯實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思想基礎。
2.從理論武裝基本要求的角度認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
2.1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前提是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中國化。這就要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問題。使普遍真理民族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深刻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具體情況為轉移”。這就提出了實現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理論命題和實踐命題。中國共產黨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武裝中國人民是以實現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為起點的。當今世界和中國都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化,我們不僅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且要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當代化,在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進程中,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武裝人民群眾。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國情的關系,在把握國情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
2.2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中心內容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通俗化。這就要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與通俗闡釋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闡述是邏輯思維、理論推斷、實踐總結的產物,其理論形態必然表現出一定的學理性質,這是理論科學性的必要形式。但廣大群眾是在現實生活中接受和理解科學理論的。這就要處理好理論的經典論述與通俗闡述的關系。通俗地闡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一要準確地理解和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原原本本地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二要與時俱進,敢于創新,與時俱進地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要用群眾易于接受的語言文字和方式方法宣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2.3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核心是向人民群眾系統全面地宣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就要正確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與廣大群眾急需解答的實際問題之間的關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核心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和武裝人民群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根本方法、核心價值在當代的集中體現和反映,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社會發展問題的唯一正確的指導思想。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核心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各方面全面大眾化;重點是在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推進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的大眾化。
2.4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原則是堅持以人為本、實事求是、解決問題。這就要正確處理理論的學術性與群眾日常生活之間、專家解讀與群眾接受之間的關系。專家學者肩負了研究宣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責任,但這只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部分,還必須用大眾的語言加以表述,轉化為廣大群眾的思想意識和精神追求。這樣,才能把理論運用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并通過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變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際行動。在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要不斷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理論走向實踐,從專家走向市民,從黨員走向群眾,從書本走向生活,使其成為當代中國最具活力、最具魅力、最具創造力的科學理論和偉大實踐。
3.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角度認識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戰略地位,努力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法創新、手段創新和路徑創新
3.1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原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從內容、形式到方法都以人民群眾為主體,針對不同層次的群眾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對人和人與社會關系的科學理解,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決定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取向是以人為本,就是說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求為價值取向,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價值主體地位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價值需求。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發展是以人民群眾偉大創造實踐為基礎和前提的,沒有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創新和發展。同時,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也是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不斷吸取新的養分,創造出新的內容,得到新的發展,并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這表明,人民群眾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主體,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終極目標就是用科學理論武裝群眾的頭腦,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要以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為理論依據,以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為根本出發點,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群眾接受、掌握并不斷增強思想理論素質為工作目標,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為衡量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唯一標準。
3.2堅持多樣性、可選擇性的原則,使群眾在自主選擇中自覺接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自主選擇是提升人們接受外部事物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有效方式。人是社會的主體,既表現為人的主體實踐構成了完整的社會實踐,也表現為人在社會中的任何思想和行為活動歸根到底都是自主選擇的結果。在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強調選擇性,就是要給人民群眾以多種接受科學理論的途徑和方式,通過各自不同的選擇從被動、自發的學習轉向主動、自覺的學習。把選擇性原則運用到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要使大眾化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具有多種表達方式,其存在方式具有多樣性。一是科學理論內容闡釋方式的多樣性,不僅以經典著作的形式,也以通俗讀物的形式、文藝作品的形式、藝術展示的形式等等來表達,任由人們自主地選擇。二是科學理論的物質載體和傳播渠道多樣性,既要充分利用傳統的、行之有效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渠道進行傳播,又要充分利用科技進步給思想理論傳播提供的新的手段,發揮網絡的功能,并針對不同群體,采用不同的載體和手段。三是充分發揮隱性教育功能。在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不僅存在組織系統和教育機構的顯性教育,而且存在人們日常文化消費這一隱性教育渠道。在開發生產豐富多彩的文化消費品中,要堅持正確的文化導向,反映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隱性教育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3以普及為目標,通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樸素、簡練、生動、具體的表述,全面實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到全體人民當中,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內容,把系統科學的理論用樸素、簡練、生動的語言和其他方式表現出來,是實現普及的前提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問題,高屋建瓴,意蘊深刻。把這一理論傳播到群眾當中就要考慮廣大群眾特別是城鄉基層群眾的實際理解力、文化習俗和思維方式及生活習慣。一是實現理論的樸素化,還馬克思主義來自于群眾的樸素感情和樸素生活之本來面目,切忌把鮮活的理論搞成群眾無法接受的玄妙、生硬、西方式的理論說教。二是實現理論的簡練化,用富有生活氣息的簡潔語言把深奧的理論轉換成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簡短明快、層次清晰的理論梳理,使書本的理論成為生活的理論,變成群眾生活的自覺行動。三是實現理論的具體化,把反映一般規律、具有宏觀指導作用的理論同具體的事實相結合,使理論與群眾生活相關聯,貼近大眾的需要,使高高飄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扎牢在人民群眾偉大實踐的堅實土壤。四是實現理論語言的大眾化,在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使用民族的語言、群眾的語言、時代的語言、口語的語言、簡化的語言,以及純潔、健康、積極的語言,在群眾的誦讀中體現出民族的理論底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科學理論。
3.4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合力。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離不開必要的資源及對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我國蘊藏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豐富物質資源、精神資源和人力資源,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積極因素。把這些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整合起來,形成合力,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力量。一是發掘資源。我們要發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輝煌成就,用理論轉化為實踐、精神轉化為物質的教育資源教育群眾;要發掘體現在各種文化載體、文化形式中的理論內容和理論價值,用文藝、文化形態的理論影響和教育群眾;要發掘高舉黨的創新理論偉大旗幟,用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并奮斗獻身的社會楷模感召和影響群眾。二是調動力量。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力量包括黨的各級組織、教育機構和宣傳傳播機構,黨的理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聞宣傳和文化工作者,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等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都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積極因素和主導力量,要使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推進。三是堅持黨的領導。要按照黨的十七大對“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與部署,落實和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各項任務,按照黨的各級組織的系統領導和組織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使其健康有序進行,達到黨的十七大關于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標。
摘要: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是國之所需,民之所需,黨之所需,意義重大而深遠。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決策。要把這一工作作為系統工程全面推進,努力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創新和方法創新。
關鍵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文化軟實力理論創新
Abstract:TheimpetusContemporaryChinaMarxismpopularity,isthenewrequestwhichtheparty17loudlyproposed,isthecountryneeds,thepeopleneed,thepartyneeds,iswatershedandisprofound.TheimpetusContemporaryChinaMarxismpopularityisthecriticaltimepartyandthecountryfatestrategicdecision.Mustthisworktakethesystemsengineeringcomprehensiveadvancement,diligentlyrealizestheContemporaryChinaMarxismpopularitywayinnovationandthemethodinnovation.
Keywords:ContemporaryChinaMarxismPopularityCulturesoftstrengthTheoryinnovation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深刻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發展和宣傳普及時,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嶄新命題。為了能更好地貫徹這一重大任務,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清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及大眾化的必要性。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要把這一理論武裝的戰略任務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全面推進,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創新、方法創新和手段創新。
參考文獻
[1]選集(1)[M].人民出版社,199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M].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寧全集(36)[M].人民出版社,1959
[4]選集(3)[M].人民出版社,1991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分析論文
-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