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下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
時間:2022-03-16 02:52:23
導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下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大學生領導力教育開始在國內高校興起并日益成為一種時代潮流。面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必須注重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領導力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當前,正確理解和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科學內涵,進一步發揮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對于加強和改進我國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實踐現狀意義重大,有利于促進當前國內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實踐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領導力教育;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能動性;指導作用
大學生領導力教育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在美國逐漸受到重視[1],并呈現日益蓬勃發展之勢。伴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大學生領導力教育開始在國內高校興起。根據國際領導協會的界定:“領導力教育主要是指在學校系統、社區以及企業和政府等各級各類組織中,促進領導能力發展的研究與實踐。”[1]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則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興起并逐漸蓬勃發展起來的一個現象。面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應當以何種理論視角審視當前高校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現狀?怎樣提升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實效?文章嘗試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1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在我國的興起
根據美國“領導力多院校研究項目(Multi-Insti-tutionalStudyofLeadership,簡稱MSL)”①2012年研究報告提供的數據,美國高校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項目數已發展至1200個[2]。伴隨著國外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蓬勃開展,國內部分高校也發起了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探索與嘗試。通過網站檢索和文獻資料查詢,筆者發現國內最早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項目出現在2002年。為了“把服務青年提高到新水平”,工青團廣州市委、市學聯委托廣州市團校舉辦了首屆“學生領袖訓練營”,“來自廣州地區22所大中專學校的學生會正副主席和部長、團委正副書記和委員等共82名學生參加了訓練營?!保?]就高校而言,上海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實踐的高校之一。早在2005年10月,該校成才與服務中心在本校網站上打出了“領導力訓練營”學員招收廣告,訓練營以學生領導力培養為主題,招生對象為有一定團隊管理經歷、參與過社會實踐或有學生工作經驗的、有強烈的成才動力和愿望的、崇尚團隊合作精神的在校本科生。通過對學員們進行“領導力優勢發現”“領導力校園實務分析”“成功人士焦點訪談”“模擬情景訓練”“高校學生組織實務分析”等內容的課程培訓,達到學員自我認識、經驗分享、自我激勵與團隊成功的目的[4]。此后,各種形式的領導力教育在我國高校陸續出現,僅就上海高校而言,嘗試以各種形式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高校就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領導力教育在國內高校的興起決不是偶然現象,不僅反映了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使命和大學生終身發展的現實需求[5]1-11,而且已經成為國家未來領導人才的戰略性資源的開發和儲備[6]。然而,由于缺乏社會共識和理論研究,國內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在實踐中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故而進展較緩慢[6]。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科學內涵,并以此為指導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活動,有利于當前國內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實踐的良性發展。
2基于“人”的認識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
“人是什么”是古今中外哲學家一直在反思并試圖解答的恒久話題。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和費爾巴哈人的類本質思想的基礎上,指出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實踐,從而徹底劃清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一切舊哲學的界限,實現了人類哲學史上最偉大的變革。
2.1實踐是人類全部社會生活的本質
首先,實踐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終目的。人類的認識是為了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服務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保?]57其次,實踐作為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橋梁和紐帶,人類正是通過實踐活動與外部世界發生聯系并結成各種關系的。人的主觀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不能用主觀思想來檢驗,也不能用客觀對象來檢驗,只能由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來檢驗。在這一點上,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保?]58-59
2.2人類的實踐行為具有主觀能動性
與動物的自發本能活動不同,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目的性。這種目的性體現在:一方面,人類的實踐行為受主觀意識所支配,是人的理性思維的產物。正如馬克思在其《資本論》中所言:“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8]另一方面,人賦予實踐活動以超越生命活動的理性意義。此外,實踐作為人的主體的客觀對象性活動,把人的目的、思維等主觀意識對象化為一種客觀實在,從而創造出一個“人化”的客觀世界。恩格斯曾經說過,動物通過它們的活動也改變了外部自然界,“但是一切動物的一切有計劃的行動,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記,這一點只有人才能做到?!保?]
2.3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是主體能動性的體現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一文中,馬克思曾明確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保?]9在馬克思看來,實踐作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其本身就包含著認識的因素,受主觀意識所支配,實踐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它離不開正確認識的指導。此外,由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7]56。實踐主體的社會性決定了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認識具有局限性,人們在利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避免照搬照抄的機械化傾向。
3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指導意義
理解和把握馬克思實踐觀的基本精神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大學生提供系統的領導力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實踐活動,其目的在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面向未來的全面發展的高質量的社會人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科學有效地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
3.1突出實踐在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中的根本地位
實踐是人類全部社會生活的本質,領導力作為一種實踐性很強的素質能力,只有在實踐當中去獲取并最終在實踐中加以檢驗??v觀國內高校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形式與途徑,不外乎以下幾種:以社團和項目形式開展大學生領導力實踐活動,如清華大學大學生領導力訓練營、復旦大學“青年領袖培養———卓越計劃”等;以培訓班形式開展大學生領導力集中培養和訓練,如浙江大學領導力提升班、武漢科技大學“科大英才”大學生骨干培訓班等;以講座、論壇形式開展大學生領導力專題講座,如浙江大學全球領導力論壇、浙江科技學院的人文大講堂《如何提升您的領導力》等;以課程形式開展大學生領導力專門教育,如北京大學的網絡公開課《如何提升領導力》、成都大學2010年省級精品課程《學生領導力》等。由此可見,除了個別高校將領導力教育納入學校的正規課程之外,國內高校目前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主要形式還是依托第二課堂,通過項目、培訓等實踐活動方式來開展。這不僅符合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本要求,也較好地回應了學生對于領導力教育方式的期待。然而,相較于國外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給學生提供的全方位、滲透式的領導實踐而言,國內高校領導力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比較單調傳統”[10],領導力教育在內容安排上以課堂講座偏多,教育方法上也是以傳統灌輸式方法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實效性。如何改變這種現狀,當務之急是必須進一步強化實踐在領導力教育中的根基地位:首先,在領導力教育的內容安排上,要進一步增加實踐體驗在教育培訓當中的比重??v觀國外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項目設計,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對于實踐環節的重視。如: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領導力教育就是由5個遠程課程和120小時的實踐所組成,其內容構成上主要以實踐為主,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11]。其次,在領導力教育的途徑形式上,要進一步拓展領導力教育活動的實踐載體和平臺,使其貫穿于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學生領導能力的獲取不是靠課堂幾節課的知識灌輸或者一兩次的集中培訓,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除課堂教學和集中訓練之外,國內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所有形式,如班團工作、志愿者服務、園區建設、社會實踐等都應該成為大學生領導力開發的有效平臺。再次,在領導力教育的方法層面上,要擯棄傳統灌輸式教育方式,引進體驗式、感悟式、討論式、反思式等國外領導力教育實踐行之有效的方法舉措。
3.2重視理論研究,發揮領導力理論的指導作用
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離不開對于領導力內涵的合理理解,即采用何種領導力理論這一核心問題。然而,盡管當前國內高校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日益成為一種潮流,各種教育培訓項目也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個高校開始出現。然而,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現象是國內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實踐缺乏相關理論的具體指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領導力教育研究與實踐的分離。當前,國內從事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研究主要以高校的碩博士研究生以及相關的研究機構為主,而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活動的實施主體往往是學生處、團委等學生工作部門的學生事務工作者。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研究與實踐的分離,“阻礙了國內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向縱深發展的研究的不斷深入,也阻礙了中國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實踐的快速發展?!保?]20其二,領導力教育本土化研究的缺失。近年來,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研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相關研究成果也呈逐年遞增之勢。然而,“從當前中國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大多停留在介紹和總結國外,尤其是美國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而針對中國大學生的本土研究則較少?!保?]18國內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良性發展必須打破對美國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理論依賴,結合中國國情特點、中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和大學生自身成長需求來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大學生領導力理論迫在眉睫。其三,領導力教育的實施主體理論儲備的匱乏。目前,國內高校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主體主要是從事一線學生事務工作的學生工作者。總體而言,我國國內高校特有的自成體系的學生工作隊伍有其開展工作的獨特優勢,如可以確保各項學生工作得以快速高效運行,從而有效克服國外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覆蓋面不夠、師資短缺以及經費不足等問題的產生。學生工作人員多元化的學科背景也符合領導力教育的多學科要求。然而,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國內高校的學生事務工作者缺乏開展領導力教育所必備的理論支撐。因此,發揮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理論指導作用不能忽視一線學生工作人員的領導力理論培訓及實務訓練。
3.3注重領導力教育中大學生自身主體性的發揮
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形式,是關于人的對象性活動,是一種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的實踐活動,而學生的發展只有通過自己的活動才能實現。因此,在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中,必須注重作為教育客體存在的大學生自身的主體性作用。在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活動中,大學生作為發展的主體,通過學習實踐活動與領導力教育內容之間形成主體與客體的對象性關系,通過主體的客體化和客體的主體化的雙向互動,大學生在認識和改造教育內容的同時,也發展建構了自己。當然,承認領導力教育活動中大學生的主體性并不是否認教師的作用。領導力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對領導力教育內容的認識和改造并不是自主發生的,他還要受到教師對教育內容的主導和影響。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作為教育主體,不僅與教育內容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對象性關系,還通過教育活動與學生之間發生著極為密切的交互關系,教師和學生的對象化活動正是通過這種交互關系達成的。在這種基于交往實踐的領導力教育主體間關系中,教師的作用不是體現在強制、灌輸上,而是鼓勵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去體驗并發展自己的領導力知識和技能。美國學者Curtin根據對美國52個領導力教育機構的領導力教育方式的調查研究,認為領導力教育主要有兩種方式,即教授(Teaching)和促進(Facilitating)。教授的主體往往以專家的身份出現,重在向參加領導力教育的團體或個人傳授領導力的相關知識。促進的主體則往往以協助者的身份出現,重在幫助團隊或個體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去發現相關的領導力知識和技能。調查結果顯示,促進的方式較教授的方式更為普遍[12]。
3.4強調領導力教育中人的本體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人類的認識產生于實踐,而人類實踐的需要和發展推動了人類認識上的需要和發展。正如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指出的那樣:“需要的發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新的證明和人的本質的新的充實?!保?3]離開了人的自身需要,人類的一切實踐活動和社會關系都將不復存在。人的需要本質決定了大學生領導力教育必須以滿足大學生個體發展需求為目標,關注大學生成長發展中的本體性需求,如成為未來領導者所具備的素質、能力和技能等。同時,由于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主體的人都是處于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具有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決定了人的本質不僅具有“需要”這種自然屬性,還具有社會性。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作為培養人、發展人為目標的教育,也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的期許和要求。因此,處于中國快速發展轉型背景下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也應該主動對接中國當代社會需求,以培養適應全球化要求、滿足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2010-2020)》提出要“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14],不僅體現了高等教育改革對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也為當前我國的大學生領導力教育指明了方向。
作者:李秀娟 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智強.高校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9):4-7.
[2]OvernJE.FindingsfromtheMulti-insttutionalStudyofLeadership-institutionalSurvey(MSL-IS):ANationalRe-port[C].CollegePark,MD:NationalClearinghouseforLeadershipPrograms,2012.
[3]朱敏.尋找學生領袖[J].大學時代,2005(12):9.
[4]房欲飛.美國高校大學生領導教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103-104.
[5]陶思亮.中國大學生領導力發展與教育模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6]奚潔人.中國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戰略思考[J].當代青年研究,2012(5):23-28.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10]王姬文.國內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現狀與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11):119-120.
[11]閆瑩,桂勤.六所加拿大高校面向本科生的領導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6):1-5.
[12]CurtinJL.Teachingversusfacilitatinginleadershipdevel-opment:Trendsinbusiness[J].JournalofLeadershipEdu-cation,2002,1(1):58-67.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4.
[1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 上一篇:工程建設一體化管理模式研究
- 下一篇:工程建設全壽命周期的財務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