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
時間:2022-08-11 11:20:09
導語: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文化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不同意識形態主張在高職院校思想陣地上不斷爭斗。在這樣復雜的背景下,怎樣堅定高職院校學生的政治立場,是高職院校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正能引導幫助學生對我國國情,黨史有進一步的了解,激發學生學習、掌握和信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動力,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本文以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為研究的重心,首先闡明了高職院校馬克思理論教學的現狀,其次梳理了其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方法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路徑
一、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現狀
高職院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中以培養專業化人才為首要任務,以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為應用型人才,在學生培養中容易出現重專業、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象。高職院校對馬克思理論教學的不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態度。以致學生在學習時只為了得到學分,順利畢業,而忽視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
二、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高職院校在建設中,主要以“校企合作”為發展模式,注重產教結合,工學結合。高職院校的管理者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教師除了課堂教授外,還帶領學生去企業認知學習,選拔優秀的人才參加職業技能競賽,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模式是我國應用型大學建設的主要雛形。高職院校在發展中多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化知識為主要發展方向,因此在培養中多重視學生的專業實際操作能力,而輕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教學。高職院校沒有對馬克思理論水平的重要性有足夠清晰地認識,在課程設置中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進行課程安排,幾乎很少開展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系列活動。高職院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認識不足,直接導致了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不重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方式、渠道單一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先進性和科學性的理論,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組成。由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涵蓋面較廣,這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教師有著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理論上能夠全面地掌握馬克思理論系統知識,這樣教師才能并通過淺顯易懂、幽默風趣地講課方式傳授給學生。但是目前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講授渠道仍很單一,很多教師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上照本宣科,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上枯燥無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也只是走馬觀花。并且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多為教師主導,而學生則只能被動接受,師生間溝通模式較少。這樣就更加增大了學生學習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難度,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也不能達到醍醐灌頂的效果。
(三)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不端正
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不端正,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上,多為敷衍了事,獲取學分,很少一部分學生是抱著學習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心態來課堂上課。由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局限性,無法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時內在動力不足。高職院校的學生多為理科生,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上缺乏基礎知識掌握。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考核上,臨時抱佛腳,只是對教師勾劃的考試框架熟記硬背,應付考試,但多缺乏深層次理解。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不端正,學習沒有興趣,導致了教師在傳授理論時的課堂效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上應該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提高馬克思理論教學效果的路徑
(一)貼近專業
高職院校應該加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大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師開展有關職業道德、職業要求、創新創業方面的培訓。教師除了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外,還加深其對學生所學專業的了解,這樣教師就能結合學生專業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院校可創新方式方法,制定馬克思理論課實踐教學機制,在對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培養計劃中增添實踐教學板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教師可結合教學計劃板塊,帶領學生參觀企業,在參觀時其可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如對市場經濟學這方面的知識,貼近學生的專業,這也促使學生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加深其對本專業的了解。高職院校貼近專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傳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貼近現實
教師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講授時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貼近現實,關注時事熱點。并在對時事熱點的講授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可采取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熱情。
(三)貼近學生
馬克思理論的教育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開展上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個性。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可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掌握程度,從學生掌握程度入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講授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個性和興趣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講授。貼近學生生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
作者:朱媛媛 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周亞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角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改革[J].江蘇教育研究,2013.
[2]魏道顯.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失業觀對大學生失業問題的啟示
- 下一篇:我國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論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