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活化探索

時間:2022-09-27 10:11:22

導語: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活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活化探索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教學中對哲學方面的原理、概念、情感和規律的理解,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題。而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科學地運用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中去,能夠簡化哲學原理的復雜性,提升學生對哲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哲學原理的理解。但如何實踐有待進一步探究。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生活化教學主要是用微觀的角度去敘述生活中的各種經驗,如對未來社會上的人際交往、政治時政和職業觀念等[1]。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有效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需要有一些特定的標準和要求。從起點的角度上看,學生需要擁有認識哲學相關概述的感性心理,這里面的感性心理不僅包含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微觀角度,還涵蓋了學生所學的各種知識,還有在進行人際的交流時產生的社會實質性觀察。另外,還需要不斷地對學生在人際交往、社會聯系上面進行關注和教育,使學生可以正確地處理和對待人與社會、自然的相互聯系[2]。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活化教學的路徑

(一)創設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中,處處都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思想,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生態文明建設等,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具體體現。在日常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創造性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教學。例如,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關于股市、理財投資等方面的問題,這類經濟問題較為復雜,但卻是以后學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3]。教師可以以此創造一種投資生活環境,在投資、回籠資金等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經濟學思想深入剖析股市、理財投資等方面的本質,引導學生尋找投資與理財之間的平衡關系,正確處理投資過程中矛盾關系,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于經濟規律及貨幣價值等方面的本質論證,讓學生感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魅力,培養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興趣。(二)理論聯系實際。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活化教學,是一種立足于現實來開展理論研究的教學過程。以山東省為例,山東省具有許多特色的文化,齊魯文化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齊魯文化中,處處體現著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而這一關系就可以作為生活中典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案例,如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待泉城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等,這些可以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來科學進行詮釋。作為山東省的一分子,如何正確看待目前環保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如何用哲理的思想來改善周圍生態環境,提升生活質量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重要的課堂內容或課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討論,讓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而形成自己的正確哲學觀和價值觀[4]。(三)進行生活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過程是經過曲折的革命斗爭和探索發展起來的,如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及新一代領導人的哲學思想,都是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從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科學理論體系。由此可知,實踐是最好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哲學過程中,必須要和社會進行一定的接觸,必須深入生活實踐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哲學的魅力,如針對先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等問題,可以讓學生親自到各個市場如鋼材市場、金融交易市場等進行充分調研,然后利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深入對調查過程、調查結果進行剖析,以此提升自己的哲學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在信息化的今天,學生也可以通過網上調查、手機檢索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及大數據技術合理剖析生活中常見的矛盾和現象,提升自己的哲學理論水平。

三、結語

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之中,就是要運用生活化的思想和理念,去理解和認識哲學思想和哲學原理。哲學教師要科學地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把抽象難懂的哲學原理和思想,結合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物,將其簡單化,這樣才能提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連生.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淺議[J].亞太教育,2016(36):123-124.

[2]張怡菲.生活化模式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應用[J].山西青年,2016(3):168-169.

[3]邵小文.關于新媒體語境下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6(13):55-57.

[4]韓英麗.回歸現實生活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重要環節[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7(1):212-220.

作者:李馨 單位:齊魯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