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動
時間:2022-05-06 04:25:07
導語:人格魅力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當代國家領導人,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包括深厚的群眾基礎魅力、深刻的語言藝術魅力和卓越的執政治國魅力,這些魅力讓群眾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帶來的豐碩成果,使人民群眾發自內心愿意相信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深入群眾生活實際,同時,的話語體系、執政理念和群眾思想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關鍵字:;人格魅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人格魅力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
(一)人格魅力的內涵。《新華漢語詞典》中將“魅力”解釋為一種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在心理學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而在倫理學上則是指道德主體品格的總和。綜合“人格”和“魅力”的特征,“人格魅力”是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魅力是靠自身的努力去構建的,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儲備、深厚的學習能力、崇高的道德素質、積極進取的意志等條件,方能形成這備具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也是領導力。”[1]一個充滿魅力的人,就相當于是無形中擁有了領導力,這種領導力與自身人格魅力相結合,散發出睿智的光環,使得身邊的人折服、欽佩、敬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相處更加融洽、和諧、舒適,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目前學界還沒有統一的定論。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要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問題;[2]有人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特指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大眾化……泛指在當代中國的條件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3];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質就是讓馬克思主義為群眾所理解和掌握。那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具體內涵是什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指什么?“大眾化”是指什么?黨的十七大提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后,黨的十八大又一次向全黨提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4]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也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大眾化”“就是要和人民大眾打成一片,在內容上造福群眾、服務群眾,在形式上貼近人民群眾生活實際,要用人民群眾喜歡的語言、喜愛的方式宣傳馬克思主義,使群眾喜歡聽、聽得懂、記得牢、用得上。”[5]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通俗化、具體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所理解、所接受、所運用,其關鍵在于突出時代性、人民性、通俗性,密切關注大眾需求,回應大眾關切,解答大眾疑惑。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首先是人民群眾能通俗地理解并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次是人民群眾能有效的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運用于具體生活實踐中,并不斷地將馬克思主義在廣袤的黃土地上傳播發展下去。
二、的人格魅力
在2013年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五年后,于2018年3月17日,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光明日報》評價全票當選國家主席及其他職務是“人民的意志,時代的重托”。[6]連續兩屆當選國家主席,足以證明人民群眾對的信任和愛戴,也可見是具有十足人格魅力的國家領導人。(一)深厚的群眾基礎魅力。從政以來,始終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與群眾打成一片,對群眾噓寒問暖,完全沒有領導的“架子”。2013年12月28日,輕裝來到北京慶豐包子鋪并自己掏腰包消費了21元的午飯,他謝絕了店長提出的“免排隊”建議,全程自己排隊、端盤子、收盤子,并坐到顧客身邊和他們聊家常;2014年9月9日上午,在北京師范大學與全國教師代表座談時,一名教師問:“總書記,我叫您‘’可以嗎?”用英文“YES”歡快回答,全場都笑了起來,“”這一謂稱,看似簡單俏皮,卻是老百姓賦予的愛稱,是老百姓對他的深厚情感的表現,是老百姓沉甸甸的民意;2012年12月4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八項規定,用行動落實了這六百多字的規定,在密切聯系群眾上起到了帶頭作用。八項規定出臺后,以身作則,出行一切從簡,加大了和群眾之間的聯系和交流。的行為不僅使得其他官員信服,也讓老百姓深深欽佩這么一位雷厲風行的國家領導人。可以看出,總是和人民群眾保持著緊密聯系的,其親民、隨和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這些親近的行為讓老百姓感到自己和國家領導人的聯系如此緊密,老百姓便會在這種親近感下對產生深厚的感情,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二)深刻的語言藝術魅力。知識底蘊深厚,寫作功底扎實。從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語言辭藻并不華麗,但內容深入淺出,既讓老百姓聽得懂,又在其中包含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展示了高超的語言藝術能力。講話采用老百姓能聽懂的大白話,如:“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打老虎”“拍蒼蠅”“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心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等,使本嚴肅謹慎的中央精神變成老百姓的生活語言,效果反而比僵硬的文書表述更勝一籌。也大量引用古代名人的經典語句,如:在報告中引用了《禮記•禮運篇》中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引用了唐代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和老子《道德經》第64章中的“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上的講話中引用了《論語》開篇第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孟子•盡心上》中的“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引用了荀子《天論》中的“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道家經典著作《文子》中的“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是,不必循俗”和《荀子》中的“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三)卓越的執政治國魅力。“在絕大多數世界政治觀察者眼中,的領導力在主要國家的領導人中非常突出。”[7]執政以來,采取了一系列震懾人心的執政舉措,取得了舉世舉目的成就,充分體現了具備卓越的執政治國能力。在他執政期間,我國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GDP增長幅度不斷提升,使我國經濟長期穩居世界第二,并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不俗的貢獻;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促進了居民就業率的上升;大力推進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老虎蒼蠅一起打”“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口號,下至基層辦事員,上至重要國家領導干部,派出中央巡視組一一摸查,只要貪贓枉法全都不放過,反腐力度之大,所涉范圍之廣,是前所未有的,這強硬的反腐手段深得百姓人心;科技創新成果可人,高鐵、共享單車、網購和掃碼支付新四大發明引領新的世界潮流,航天科技、量子通訊、超級計算機等大國工程的創新發展也喜迎佳績;社會基礎設施及保障不斷完善,全國就業人員達到7.76億人,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脫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精準扶貧政策惠及真正困難的老百姓,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生態環境建設取得較好成果,森林面積增加1.63億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近2000平方公里,各類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民真切感受到空氣質量由劣向良轉化;在國際舞臺上,他提出“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倡議,促進了經濟帶各國的經濟發展,他主張和平共處原則,與世界各個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各國承認“一個中國”政策;他呼吁和平穩定,主張大國理應承擔大國責任,積極承擔維護國際和平的責任,面對故意挑起爭端的國家,敢于發聲維護祖國疆土,獲得聯合國、其他國家和其他世界組織的認可,大國擔當的印象深入人心。中國發展的迅速驚艷了世界,在全球經濟化的背景下,當今世界的一切變化都與中國發生著聯系,不可否認,如今的中國已經和平崛起,在的領導下,中國這頭雄獅發出了嘹亮的吼叫,震徹世界。
三、的人格魅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作為當代極具人格魅力的國家領導人,以其領導人的身份和不凡的人格魅力大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巧妙地將其轉化為老百姓一看就能理解、一聽就能明白的具體行為和話語,形成了他特有的行為和話語體系。(一)的話語體系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去理解馬克思主義,要讓馬克思主義具有生活的煙火氣息,被人民群眾理解、認可和運用,而不是將之置于學堂之上,和人民群眾離得遠遠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在人民群眾的手中被運用,才能永葆青春,朝氣蓬勃。深刻的語言藝術魅力鑄就了他特有的話語體系,他運用多種表述方式將馬克思主義生動活潑、通俗地表現出來,使拗口難明的原理變成雅俗共享的語句,百姓聽得懂,專家學者也搞得明白,馬克思主義不再被束之高閣,而是成了“大眾”的馬克思主義。通過運用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語言積極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武裝群眾,從而贏得了群眾的擁護、支持,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和深化,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設計與傳播有重要的啟示與價值。[8]在的重要講話中經常出現老百姓口頭的“大白話”,這些話語成了讓老百姓張口即來的口頭禪,讓老百姓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拉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加強了與老百姓之間的溝通;采用比喻的表述手法,如“人生的第一顆扣子”“蒼蠅和老虎”“黨員干部不能缺鈣”等,將青年價值觀問題、反腐敗問題和理想信念問題表述得更加貼切和生動。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引用《荀子》《孟子》《道德經》的經典語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的有機融合,賦予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特有的色彩和筆墨,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表現形式。的語言魅力及其話語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途徑的創新,拋棄了以往“說書匠”式的表述方式,將馬克思主義用中國特有的話語來表述,將馬克思主義傳達得惟妙惟肖,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生命。(二)的執政理念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人”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概念,“人民群眾是生產力的體現者,是實踐活動的主體。個人的活動雖然不能低估,但它總離不開群眾的實踐。”[9]領導者個人的領導力是必須要肯定的,但是領導者不能一意孤行,要人民群眾融合一體,必須在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與廣大人民群眾有機結合起來,否則,馬克思主義就會喪失生命力。執政理念概括起來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責任。明確指出:“要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做好群眾工作,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紓難解困,扎扎實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10]這充分體現了的人民立場,展現了他保障人民群眾利益的執政理念。馬克思主義的旺盛生命力源于其人民立場,即一切為了人民、堅決維護人民的利益。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秉承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的工作方法,推進馬克思主義落實到每一個人民群眾身上,實現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提出了“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公民的夢,每個人都為他自己的夢想奮斗,他要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飽含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光輝,給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提供了新內容,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期待。[11]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保障設施,加大社會治理力度,嚴查違法犯罪行為,改革政府工作機制,簡化辦事程序,讓老百姓辦事少跑少奔波,出臺“六個一”政策,以鐵腕反腐、刮骨療傷、壯士斷腕的勇氣進行反腐,這些舉措都是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物質和精神環境。這一樁樁一件件實事,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正是以人民利益為導向在推動馬克思主義走進人民群眾,以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三)的群眾思想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一理論,高度肯定了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同樣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他的群眾思想在此基礎上有進一步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依賴于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本身是不斷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科學,立足實踐,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樹常青的沃土和雨露。”[12]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更離不開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的“中國夢”就是典型的群眾思想,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這個偉大的中國夢里的一個夢,而這個夢想的實現離不開人民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也是群眾思想的具體體現,說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13]還以身作則,為全黨做出密切聯系群眾的表率。的群眾思想是人民群眾殷切期盼的夙愿得以成真的時代成果,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同時也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支持。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必然會使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入新的發展征程。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要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以此來激發人民群眾的推動力。
作者:鐘敏豐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歷史沿革及當代價值
- 下一篇:土木工程綠色施工和可持續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