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井岡山精神增強“三種意識”
時間:2022-04-24 02:38:00
導語:弘揚井岡山精神增強“三種意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井岡山精神是指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過程中所培育和發揚的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以“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為主要內涵,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體現了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執著追求。同志在視察井岡山時指出:“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樣需要發揚井岡山精神?!苯裉?,弘揚井岡山精神,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就要結合個人的思想行為,切實強化總書記提出的“三種意識”(即憂患意識、公仆意識、節儉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執政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弘揚井岡山精神,增強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本質上是一種責任意識、進取意識?!吧趹n患,死于安樂。”這是被歷史反復證明了的真理。具備強烈的憂患意識,無論是對一個領導干部來說,還是對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成熟的表現。一個民族沒有憂患意識是可悲的,一個黨沒有憂患意識是可怕的。一個革命黨成為執政黨之后,她的建設和管理,比沒有執政之前要艱難得多,風險也大得多。從一定意義上說,執政時間愈長,其風險性愈大,更容易使人麻痹,產生居功自傲思想。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領導干部必須始終保持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始終保持冷靜頭腦,樹立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戒驕戒躁。
領導干部要增強憂患意識,就應當充分認識和應對可能預見的或不可預見的風險和挑戰,從而不斷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就應當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進行正確認識和把握,抓住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科技革命為我們提供的發展機遇,集中精力抓經濟建設。就應當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進行冷靜分析和估量,正確看待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進而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就必須在憂患中發現差距,在憂患中喚起警覺,既看到成績,更看到差距,正視問題、剖析原因,進而促進工作。就應當勇于創新,迎接挑戰,勇于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打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就應當將憂患意識作為一種工作的驅動力,愛國憂民、勤政務實。就應當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憂患中增強責任意識,進而把責任變成壓力,把壓力變成動力,把為國為民排憂解難作為自己肩負的神圣責任。
弘揚井岡山精神,增強公仆意識。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公仆,這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秉承的光榮傳統,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首要問題。黨章明確規定,“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識,是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體現。我們黨作為執政黨,是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領導干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應強化公仆意識。公仆意識是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本質體現,我們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忘記這一點。新時期的領導干部必須認真學習體會“依靠群眾”的井岡山革命傳統,牢固樹立公仆意識。
增強公仆意識,關鍵是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領導就是服務。領導干部的權力、責任和義務,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公仆。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全部工作,就是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也不應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進一步增強公仆意識,使我們的領導干部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才能稱得上合格的人民公仆。
當好人民的公仆,就要把握好“權為民所用”這個核心。當好人民的公仆,心里就得時刻裝著人民群眾,首先解決好權為誰所用的問題。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業;反之,就會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在權為誰所用、權為誰所掌的問題上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權力的性質決定權力的功能,人民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除了當好人民的公仆,我們的領導干部沒有任何權力。做到了這一點,權才能為民所用。
當好人民公仆,要靠具體的行動來體現。要經常深入實際,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問計于民,及時掌握社情民意;耐心傾聽群眾意見,真心歡迎群眾監督;就要熱心幫貧扶困,盡心排憂解難,把群眾冷暖、民生疾苦時刻放在心上;就要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使廣大群眾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得到更多實惠;就要做人清正,執政廉潔,從而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弘揚井岡山精神,增強節儉意識。節儉,是一種意識,一種社會風尚,也是一種自我約束。古今中外都把節儉當作崇尚的生活準則和品行美德。治家講節儉,治國也講節儉。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雖然我們各方面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還不發達,需要辦的事情還很多。因此,“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古訓不能忘,艱苦奮斗的傳統不能丟。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始終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立足于中國的國情,實現現代化目標的需要,是黨的歷史使命決定的;是塑造黨的良好形象,提高黨的戰斗力的需要;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領導干部必備的政治素質,是我們黨保持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一個法寶;是端正黨風、廉潔奉公、拒腐防變,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有力武器。
新時期的領導干部都必須牢固樹立節儉意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將其融入到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融入到權力觀、政績觀、金錢觀之中;崇尚節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堅持廉潔從政、廉潔奉公,決不能濫用職權奢侈浪費。注意把勤儉節約的意識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貫徹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中去,體現到干部作風與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上來,堅持用節儉的標準來衡量和檢驗自己的工作。在為政過程中,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建設節約型政府;努力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降低能耗、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同時通過完善公共財政體制,辦實事,求實效,珍惜民力,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不搞鋪張浪費的“政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