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矛盾理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時間:2022-10-27 08:59:00
導語:內部矛盾理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雖沒有直接提出和諧社會的命題,但已經包含了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這些獨特性見解為我們正確認識和科學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思想源泉,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人民內部矛盾,和諧社會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創造性地提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在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揭開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篇章。重溫《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篇光輝著作,對于我們在改革發展關鍵時期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理性承認與正確把握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與基礎
1956年前后,社會主義國家出現
了一系列復雜事件。創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發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①“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現在才有的,但是在各個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沒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天真的想法。”②“我們各方面的建設事業都在蓬勃地發展著,成績很大,但是,在目前社會大變動的過渡時期,困難問題還是很多的。又發展又困難,這就是矛盾。”③“許多人不敢公開承認我國人民內部還存在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④社會在發展,其內部的矛盾、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有其存在的邏輯,即使是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
“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的任務,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⑤和諧社會的根本前提是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和諧絕非不包含任何矛盾和差異的絕對同一,而是矛盾對立的統一,是各種矛盾和關系的協調配合。“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于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⑥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我們沒有理由回避矛盾,而應正視矛盾。任何社會任何階段都不可能沒有矛盾,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矛盾的過程。“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的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⑦當前人民內部矛盾的出現,反映社會中各種矛盾的碰撞摩擦比過去更復雜,矛盾的內容、性質、領域、構成和表現形式與過去相比有了新變化,是各種敏感矛盾錯綜交織的矛盾網絡,矛盾觸發點增多,為當前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增加了難度。
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已基本完成和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情況下,指出:“在這個時候,我們提出劃分敵我和人民內部兩類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便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比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⑧我國已進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階段,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所具有的緊迫性,不僅具有當時提出的必要性的內容,更具有了新的時代內容。“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⑨
二、用民主的方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當務之急
人與人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根本前提,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人民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主體,構建和諧社會靠的就是人民的勞動和創造。只有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才能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
不僅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而且具體闡述了矛盾的性質。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內部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著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只能根據民主的原則去建立人與人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正確關系,去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而不是訴諸暴力。“專政的制度不適用于人民內部。人民自己不能向自己專政,不能由一部分人民去壓迫另一部分人民。”⑩總結了歷史經驗,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民主方法生動地具體化為“團結——批評——團結”。解決人民內部矛盾要堅持方針,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即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在整個人民內部繼續推廣和更好地運用這個方法……都采用這個方法去解決他們內部的矛盾。”B11凡屬于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嚴厲批評那種“企圖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強制的方法解決思想問題,是非問題,不但沒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B12明確指出,“我們的目標,是想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B13后來他又指出:“我們充分發揚了民主,就能把黨內、黨外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能使占總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眾團結起來。做到了這些,我們的工作就會越做越好,我們遇到的困難就會盡快地得到克服,我們事業的發展就會順利得多。”B14人民內部矛盾的發展變化,要求工作中我們要有新思路新辦法。然而歷史經驗和現實實踐告訴我們,千條思路萬種辦法,都離不開用民主的辦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總原則總方向,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途徑。提出的“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仍是我們在新形勢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總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不能用咒罵,也不能用拳頭,更不能用刀槍,只能用討論的方法,說理的方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一句話,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讓群眾講話的方法。”B15對于人民內部矛盾,主張采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討論中、在辯論中解決。重視民主政治建設,充分發揚民主,能極大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民主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基本要求,是促使社會和諧運行的最有效機制。和諧社會的構建不能建立在專制基礎上,也不是靠個人權威來維系的,它存在于民主之中,沒有充分的社會民主,就無所謂現代社會的和諧。執政黨駕馭現代民主政治的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是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前提,構建和諧社會就要發展民主政治,以人的和諧促進社會的和諧。
三、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
人民內部矛盾處理效果如何事關社會穩定和諧,一個大量充斥矛盾的社會無論如何也不是和諧社會。如果說有效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那么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內部矛盾就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人民內部矛盾減少了,構建和諧社會就有了堅定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第一,抓好發展第一要務是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途徑。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產生,根本上是受社會主要矛盾制約的,源于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窮”依然是社會不和諧的總病根。發展了,社會不一定和諧;但不發展,社會一定不和諧。所以,減少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從根本上講要用加快發展的辦法來解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B16發展是硬道理,離開發展這個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就沒有和諧社會。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在發展基礎上促進社會進步。只有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的發生,出現了也比較容易解決,否則,正確處理和減少人民內部矛盾只能是空談。
第二,繼續深化改革是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必要途徑。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同舊社會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它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方法就是也只能是改革。只有根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大膽探索,進一步在體制的改革創新上下工夫,消除體制弊端,全面貫徹四個尊重的方針,把改革熱情同求真務實精神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釋放人的創造潛能,才能健全領導處理機制、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機制、疏通調解機制以及公平分配機制、利益訴求的表達機制等一整套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舊體制下尚未根本解決的深層次矛盾以及由改革引起的新矛盾,才能使整個社會始終充滿蓬勃生機和活力。
第三,妥善協調利益關系,是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關鍵措施。人民內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矛盾,但這不排斥事實上存在的具體利益差別。面對利益矛盾沖突新格局,我們應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正確反映并兼顧各方面利益,找準利益關系的結合點,調節利益差距,高度重視和維護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形成能夠全面表達、有效平衡、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協調機制,建立更合理的分配體系,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發展成果惠及所有群眾,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產生的誘因和有效化解矛盾。
第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克服官僚主義,是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有效方法。“發生鬧事的更重要的因素,還是領導上的官僚主義……為了從根本上消滅發生鬧事的原因,必須堅決地克服官僚主義,很好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恰當地處理各種矛盾。”B17多次講過,能否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主要不是方法問題,而是立場問題,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B18廣大干部要確立和諧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糾正片面的政績觀和浮躁現象,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把構建和諧社會的成效真正體現到為群眾排憂解難上來。
第五,做好法治工作,依法調處人民內部矛盾,是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法制基礎。當前人民內部矛盾面廣量大且以權利訴求為內容,不能只靠行政手段來解決,更要靠法治來解決。光有好的理論和政策是不夠的,沒有相應的制度和法律保障,還是很難解決矛盾的。法律作為社會關系的調節器、民主的打造器,規范著主體行為與利益關系,較其他規范更具權威性公正性強制性。法律是解決敵我矛盾的武器,也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依據和準繩。依法辦事能擺脫無理糾紛和人為干擾,有效防止矛盾激化,避免從主觀認識出發處理矛盾可能導致失誤的歷史悲劇重演。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依法治國,充分發揮法治在促進、實現、保障社會和諧方面的作用,把人民內部矛盾的解決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堅持依法行政,切實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防止和糾正以權代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徇私枉法的現象,保障人民群眾依法享有的權利。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⑧⑩B11B12B14B17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67-768,757-758,782-783,766,744,766,770,760,764,759-762,838,791-792.
⑦⑨B16B18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綱領〔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29,30.
B13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56-457.
B15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1.
- 上一篇: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道德研究
- 下一篇:我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