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思想政治論文
時間:2022-03-20 01:24:00
導語:民政思想政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打造強勢民政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打造強勢民政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總理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上著重強調:“民政工作直接為人民群眾服務……從一定意義上說,總理就是最大的民政部長,就是一個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民政是為民之政,是民生政務。在新的發展時期,長沙民政要履行好確保底線公平、增進國民福利的職責,要全面提高全市600萬人民的公共福利水平,要為全市30萬低保戶,30萬復退軍人和優撫對象,30萬殘疾人和孤兒、五保戶、流浪人員等弱勢群體,以及近100萬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必須提高自身能力、優化外部條件,形成強勢民政的格局。
(二)打造強勢民政事關構建和諧長沙的工作大局。當前,和諧長沙的構建面臨城鄉差別加大、貧富懸殊加劇、老齡化步伐加快等方面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民政部門在調節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確保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好最后一道“防線”的作用。隨著構建和諧長沙的逐步推進,長沙民政的職責將更加重要,任務將更加繁重,作用將更加突出,打造強勢民政顯得更為必要和緊迫。
(三)打造強勢民政事關長沙民政事業的長遠發展。近年來,長沙民政工作成效顯著,為我市的發展和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由于職能雜、權力小、投入少、條件差、工作難度大,民政部門的作用發揮受到很多制約,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也需要民政部門提高自身能力,讓長沙民政真正成為強勢民政。
二、打造強勢民政,需要民政部門有全新的作為
(一)確立新的思路。民政部門要實現為社會提供高效率、高質量、高響應度、低成本的公共管理目標,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必須轉變觀念,更新思路。民政工作對象要由特定的目標群體,逐步轉向全體人民群眾;民政工作功能要在發揮社會保障“兜底”作用的同時,逐步向提升人民群眾的公共福利水平拓展;民政工作機制要由政府一家包攬,逐步轉向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民政工作方式要由臨時性、分散性、救急性,逐步轉向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要通過加強婚姻登記管理和服務,促進家庭和諧;加強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促進社區和諧;大力發展老年福利事業,促進代際和諧;做好雙擁優撫工作,促進軍民關系和諧;建立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不同收入階層、不同社會群體之間關系的和諧,從而為構建和諧長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搭建新的平臺。盡快改變民政基礎設施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局面,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實施一批重點項目。一是加快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近2年要按300-500平方米的標準徹底解決城市社區的辦公用房問題,并盡快啟動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標準化建設。二是加快社會福利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抓好第二福利院的整體搬遷和流浪兒童保護中心的建設,全面改造第一、三福利院和按摩醫院。各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也要按需求建好老年福利設施。三是加快改造提升軍休所、軍供站,適應新時期軍休、軍供工作需要。四是抓好殯儀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殯儀館服務功能,并加快公墓新區的開發。五是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設。建成以長沙民政公眾信息呼叫中心為中樞,以社區信息網絡為紐帶,以社區信息服務亭為終端,以地名公共服務為基礎并涵蓋政務、商務等各類信息服務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提升民政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
(三)構建新的體系。建立健全職責更加明確、運轉更加有序、工作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服務體系,逐步提高對弱勢群體、社會公眾的保障和福利水平。一是進一步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形成覆蓋所有城鄉特困群體,常年救助、臨時救助、分類救助與專項救助等形式多樣的無縫隙的救助體系。二是進一步健全社會福利體系。在提高民政“三無”對象保障服務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服務為依托、機構集中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三是進一步健全社會事務管理體系。在優化職責分工,加強部門協作的基礎上,構建涵蓋社區建設、婚姻登記、殯葬管理、區劃地名、民間組織管理等社會事務體系。
(四)發展新的產業。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民政,既堅持民政的公益性質,發展公益事業,又適應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經營性的產業,尤其是各類新興服務業。一是發展社區服務業。建立健全以家政服務、物業管理、文化娛樂、社會保障服務、商業流通服務、老年服務為重點的社區便民利民服務體系。二是發展福彩業。要加大營銷力度,擴大市場份額,確保銷售額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長。三是發展老年服務業。在加強福利性養老工作的基礎上,發展經營性老年服務業,建設一批社會化經營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復中心,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四是發展殯葬服務業。在建設一批公益性公墓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幾大經營性公墓的品位和規模。五是發展休閑產業。如以盲人按摩為特色推動休閑服務業發展。六是對現有國營福利企業加快改制的同時,面向社會發展福利企業,更好地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通過發展這些新興產業,要催生一批企業,解決一批就業、樹立一批品牌,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不僅增強民政自身實力,而且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
(五)建設新的團隊。一是提升民政干部隊伍素質,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水平。二是盡快建立社會工作者隊伍的有關制度,引進和培訓專業人才,提高民政工作的專業化服務水平。三是依靠各種民間組織和志愿者組織,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民政事業,形成人人“共建和諧,共享和諧”的局面。
三、打造強勢民政,需要政府的強力支持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領導機制,在政府現有職能分工的基礎上,對一些重點的民政工作,加大領導和協調力度,形成“黨政領導、民政負責、部門配合、層層落實、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工作局面。
(二)要加強政策引導。研究制定民政各項事業的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特別是要盡快出臺民間資金投入社會慈善、社會福利等事業的優惠政策,掀起投資民政事業的熱潮。建議以市政府名義民政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三)要加強財力支持。一方面要堅持民政事業的公益性質,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確保各級財政對民政事業的投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年增長,確保民政常年性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財政對民政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拓寬思路,優化資源配置,搞活存量,做大總量,特別是要面向全社會,面向國內外,大膽招商引資,以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尋找合作者,吸納資金流,提升民政資產的規模和質量。
(四)要加強目標考核。建議在黨委、政府對各級各部門的目標管理及對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中,把城鄉社區建設、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事關和諧長沙大局的重點工作,作為一項硬性指標納入常年考核體系,形成各級政府實實在在重視民政工作的政策導向。
(五)要加強輿論宣傳。加大新聞媒體對民政工作、民政文化的宣傳力度,動員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聚集和整合全社會的資源,不斷壯大民政實力,營造民政工作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論國會山權力變遷與政策走向
- 下一篇:和諧理念指導論文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