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體系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2 04:48:00
導語:政治體系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戰后的美國史是美國全球戰略從幼稚到相對成熟的歷史。上世紀50年代,美國就象一夜之間發了財卻沒有花錢經驗的爆發戶。那時的美國似乎以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為了遏制蘇聯和中國,它在朝鮮半島投入大量兵力,結果卻敗在中國人的手中(在中美實力對比極為懸殊的情況下,美國被迫講和就是中國的勝利),接著美國又開始拉筑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菲律賓繼而到中東地區的意在防?quot;共產主義"的鏈條,其結果又在1954年的萬隆會議及1973年越美在巴黎草簽和平的協定中,煙飛灰滅。20世紀50和70年代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痛苦慘敗反使美國的全球戰略變得成熟起來。從反共右派尼克松開始,美國將自己的對手按多米諾規則排為一起,并著手向中國示好。在與中國的合作中,美國迫使蘇聯從阿富汗及越南從柬埔寨撤兵。此后,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系開始好轉,美國則利用當時蘇聯領導人的"幼稚病",迅速促成了蘇聯的解體并利用阿富汗以北的五個獨聯體國家將俄國力量進一步向北擠壓。蘇聯解體前后,中國在鄧小平的領導下,抓住歷史機遇,使中國經濟在向市場經濟轉軌中迅速崛起。發展使中國對海外利益和海權利益的需求增大以及隨之而來的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步伐日益加緊。小布什上臺后迅速調整對華政策,將克林頓時期中美之間確定?quot;戰略伙伴關系"調整為"戰略競爭對手"關系,將美國的戰略重心轉向太平洋,矛頭直指中國,并加快與日、臺、菲、印在遏制中國問題上的戰略合作。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國1架軍用偵察機抵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與中方1架飛機相碰,致使中方飛機墜毀。事件發生后雙方立即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布什政府在中國放回美機組人員后,立即將遏制中國的政策從原來的經濟文化層面直截了當地上升到政治軍事層面。4月7日正在美國訪問的印度外交部長兼國防部長賈斯旺特·辛格在與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費爾德會晤后對外界稱:印美兩國已達成國防合作協議。印度媒體報道稱,印美國防合作協議將包括兩國國防部長定期對話、兩國軍方領導人互訪等內容。當問到是否與美方討論聯合進行軍事演習時,辛格稱:"答案非常肯定,而且正在進行。"24日布什在接受美國廣播電臺(ABC)"早安美國"節目專訪之前,首度突破美國傳統上模糊回應戰略,以明確的口吻表示:"一旦中國攻擊臺灣,美國有義務、并且將不計一切代價協助臺灣。"4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美國政府執意向臺灣出售基德級驅逐艦、常規動力潛艇、P-3反潛巡邏飛機等先進武器裝備一事向美國提出警告。26日,新當選為日本執政的自民黨領袖的小泉純一郎表示贊成日本修憲建軍并建議考慮允許日本自衛隊擴大與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力量?暮獻鰲M眨ㄍ宄濾飩郵芟愀坌艌笞ǚ檬背疲ㄍ宓奈蠢礎⒑O苛槳兜墓叵擔?quot;只有臺灣二千三百萬人才擁有最后的選擇權、決定權。"27日美國國防部已派1700名軍人赴菲律賓參加軍事演習,美國駐菲代辦邁克爾·馬里諾斯基在菲律賓三軍總部舉行的演習開場儀式上說:"這同美中關系和美臺關系的最新事態發展毫無關聯。這只是參加演習的美菲兩國之間的事務。"5月1日,布什發表部署NMD的演講,2日,印度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歡迎布什的講話,同日,印度又在印巴邊界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輿論無不注意到,此前印度政府一直在NMD問題上持批評立場,但就是美國在歐亞的盟國都對布什講話普遍持保留態度的情況下,印度的立場卻發生了突變。這三個似不關聯在時間上卻前后相隨的信息,無疑在對俄國、中國和美國分別傳送著含義深遠的信息。
從20世紀亞太地區的歷史看,中美關系最終將是朋友關系。但在美國人的國際政治詞典中,"朋友"的含義就是打不敗的對手。為取得先發制人式的戰略主動,美國已在中國主權范圍內公開向中國步步進逼并將快速出手。與19世紀末美國不得不接受并贏得英國和西班牙在東太平洋上的挑戰一樣,中國現已處在不直面接受并誓死贏得美國挑戰就沒有退路的關口。與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通過打贏朝鮮戰爭后獲得國際社會尊重的道理一樣,擁有光明前景的中國外交,在今天也不得不更多地依托于軍事實力來實現。
現在,包括印度在內的整個世界都在注視著這場較量及其結果,并以此決定它們未來的對華政策。對印度而言,如果中國贏得這場挑戰,印度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目前這種受到多種力量"追求"的外交環境和經濟發展機遇;反之,印度將不可避免地在美國人壘起的自蘇聯經中國最后到印度的多米諾牌局中,成為最后倒下的一張。如果不信,那就請去研究一下美國在印度洋中心的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及其作用。
目前印度以"中國威脅"做幌子,其海上軍事力量已達到南中國海。其實,對此首先感到警覺的是美國;美在南中國海迅速加強海軍力量意在防御的不僅是中國而且還有印度。2001年3月30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表該報記者約翰·迪林《亞洲日益崛起,美軍運籌帷幄》文章說得明白:美國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宰,它可能會遭遇到新的競爭。到2025年,中國和印度都會成為不可小視的海上對手。五角大樓正重新探討今后20年對美軍的要求。這項研究由戰略家安德魯·馬歇爾負責。到目前為止,印度一直全力以赴處理與巴基斯坦風暴迭起的關系,今后20年內,它也有可能揚帆起航。五角大樓的規劃者說,印度可能會跟中國一樣,設法擴大海軍,最終控制印度洋。美國可能會在印度洋和南中國海失去立足之地。
現在,印度開始揚帆進軍南中國海,許多人都說,其目的意在遏制中國,但印度人必須明白,這實際上已經拔動了美國人最敏感的海上神經。現在,印度聲稱將具有導彈遠程打擊能力,【24】以對付"來自中國的威脅",但事實上遠程導彈對美國則更具有威懾力。可以肯定,今天印度的成就,尤其是海上而不是北方山區的國防成就,根本不可能象克林頓所說的那樣被美國人也視為自己的成就。如果印度海權力量真的達到某種程度,即使遏制中國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美國也會從太平洋迅速調頭進入印度洋。如果印度屆時沒有能力迎接這場挑戰并遭受厄運的話,西方大國在打敗并肢解印度后,就會隨后在某個"和?quot;上重新洗牌。于是,新一輪多米諾牌局將再次壘起并倒下,前后時間大概是一到兩百年。屆時世界就象是又玩了一場游戲。
注釋:
【1】馬漢:《海權論》(中譯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9頁。
【2】馬漢:《海權論》(中譯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9頁。
【3】馬漢:《海權論》(中譯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1頁。
【4】馬漢:《海權論》(中譯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1頁。
【5】馬漢:《海權論》(中譯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7-219頁。
【6】與古代地域性和封閉性的古代地緣政治理論完全不同,現代地緣政治理論是在由英國資本開辟的"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進程中產生,因而是從世界體系的視角看待地緣政治的。
【7】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第13頁。
【8】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世界知識出版社,1965年版,第13頁。
【9】轉引自姜兆鴻楊平學:《印度軍事戰略研究》,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頁。
【10】轉引自JawaharlalNehru:TheDiscovryofIndia,TeenMurtiHouse,1999.P.438.
【11】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世界知識出版社,1965年版,第13頁;第1頁;第81頁。
【12】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世界知識出版社,1965年版,第81頁。第88頁。
【13】尼克松:《真正的戰爭》(中譯本)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92-93頁。
【14】尼克松:《真正的戰爭》(中譯本)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88-89頁。
【15】尼克松:《真正的戰爭》(中譯本)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28-29頁。
【16】尼克松:《真正的戰爭》(中譯本)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36-37頁。
【17】尼克松:《1999:不戰而勝》(中譯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頁,155頁。
【18】JawaharlalNehru:TheDiscovryofIndia,TeenMurtiHouse,1999.P.56.
【19】《彼德一世遺囑》,轉引自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頁。
【20】尼赫魯在接受埃德加·斯諾時說:"印度永遠不會出賣自己的獨立而加入任何一個"陣營"。我們將竭盡自己一切力量防止它們之間的任何戰爭,萬一發生這種戰爭,我們將盡一切努力不卷進去。我們根本經受不起跟強大的敵人作對。我們唯一的機會是爭取五到十年時間,搞建設。"《斯諾文集·第一卷》新華出版社,1984年版,第468頁。
【21】2000年初,筆者赴印度學術訪問一年,總的感覺是仿佛回到三十年前的中國。且不說窮人在印度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及貧困程度,僅就其"民主制度"的效果而言,筆者真不能給予較高的評價。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公務員為增加工資而拒絕上班,學校里到處都是大字報和傳單,就象中國的""在印度重演。
【22】曾參與解體蘇聯并成為俄羅斯聯邦第一任總統的葉利欽在世紀末的最后一天,主動辭職并懷著內疚的心情要求人民原諒。他說:"我要求你們的原諒。原諒我們分享的許多夢想沒實現這個事實。原諒本對我們似乎簡單的事情,結果卻困難得使人痛苦這一事實。對于那些相信我們以舉手投足之勞,就可以從灰暗、停滯的極權過去,一躍而進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來的人,我要求他們原諒我不為他們的一些希望而辯護。我自己相信過這點,即舉手之勞就可以克服任何事。結果發現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問題看來非常復雜。我們是在錯誤和失敗中強行前進,很多人在這困難時期遭受到沖擊。我要讓你們知道,我以前從未說過這些話,今天重要的是把話告訴你們。你們每一個人的痛苦都引起我內心的痛苦。多少無眠的夜晚,擔心地憂慮著,到底需要怎么做,才能使人民生活得更好。我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任務。現在我要離開了。我已經盡我所能,不僅是盡我健康的所能,而是在所有難題的基礎上盡了我的所能。
【23】2000年9月瓦杰帕依訪美期間,美國總統克林頓稱:"我們已建立起最牢固和最成熟的伙伴關系,印度的成就就是我們的共同的成就。印度和美國可以改變世界。同天印度報紙稱"這兩個最大的民主制度國家已經走到一起。",見TheHindu,Sep19,2000
【24】據5月14日《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國防部《國防新聞》5月4日報道說,據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一名高級導彈研究人員透露,印度將在2002年1月試射射程超過5000公里的"蘇里亞"洲際彈道導彈。該型導彈將采用由俄羅斯引進的低溫火箭發動機。其推進裝置使用液體和固體混合燃料。該文還披露,早在1998年,印度有關研究機構就開始使用從俄羅斯引進的低溫火箭發動機,"蘇里亞"導彈的研制進程因而大大加快。2003年,射程達1.2萬公里(最大射程可能會達到兩萬公里)的"蘇里亞"II型導彈將問世。
- 上一篇:社會政治理論分析論文
- 下一篇:政治哲學基本范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