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職院校語文學習逆反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4 02:54:00

導語:專職院校語文學習逆反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專職院校語文學習逆反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職學校;語文教育;逆反心理

論文摘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職學生對對語文教學卻表現出漸次的淡漠,許多人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或多或少地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系列的負面影響。因此,本文分析中職學校語文教育中的逆反心理表現,并提出相關的對策。

語文課程是各類中職學校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工具性、綜合實踐性特點。語文教學對于提高中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他各學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造能力,繼續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及教育目的、培養目標決定了文化課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而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在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中的特殊地位。然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職學生對對語文教學卻表現出漸次的淡漠,許多人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由于消極逆理的存在,或多或少地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系列的負面影響,如何處理好青少年對語文教學的逆反心理,已成為中職語文教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逆反心理表現

(1)對語文老師的抵觸態度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的中職老師發出感慨,現在的中職學生是“越來越難教了”、“越來越難管了”。的確,在語文老師眼里調皮搗蛋、喜歡鬧的學生,不是今天犯個錯,就是明天犯個錯。老師對他進行批評教育,有的是表面順從,實際上一跨出辦公室的門就忘,照犯不誤,有的則很干脆地直接和老師頂嘴,甚至破口大罵,全然不顧后果。這是我們發生一個中職學校一個班主任與一個學生的對話。

一天學習委員反映,班上有位男生在課堂上罵語文老師。事后,我找來了這個學生,與他進行了一番談話。我問他當時為什么這樣做。這個男生說:“語文老師問我為什么作業沒寫完?我說,不會寫。老師就說,為什么別的同學都會寫,就你一個人不會寫,肯定是你沒用心,你就是想偷懶。這個學生說,當時我一聽老師的話,感到自己受了很大的冤枉。其實我用心做了,實在是因為基礎太差,上課沒聽懂才不會寫的。我希望老師能理解我,可是老師的話讓我很受傷。他越說,我越氣,于是就對老師說了臟話。”經調查,發現這個學生經常和語文老師對干,在和同學的交談中也流露出對老師的討厭,甚至發展到對語文課的厭惡。

(2)學生對現有教學方法的反感

逆反心理是由多種心理因素綜合產生的,其動因之一是“好奇驅力”,即對新事物、新方法的濃厚興趣,對舊事物{日方法的厭倦。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存在這種“喜新厭舊”的心理因素。中職語文課教學手段、方法的落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硬件設施建設滯后。近年來,各職業中學紛紛斥巨資購置大量的實訓設備,但對文化課的投入則相對落后。盡管許多學校也組織了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也建成了數個多媒體教室,但一方面多媒體教室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為了上一節多媒體課,要預先訂好教室,還要排隊等候。另一方面,由于課件制作需要耗費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許多教師雖然也明知多媒體課件對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受時間、精力所限,不能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先天不足。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落后,使教師無法更科學、合理、高效地組織教學,面對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學生當然提不起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也就在所難免了。

2中職語文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矯正

(1)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相結合

前面所述,學生的學習容易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因此,消除學生學習語文的逆反心理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如何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相結合,與生活相結合。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摒棄單純從名著名文閱讀中提高語文能力的應試教育,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的大語文觀。要從生活和工作需要出發,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專業學習中學語文,將范文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情感體驗結合起來,將語文能力培養與生活、專業結合起來,注重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學習。語文教學與專業融合就是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整合,是文化基礎課內容與專業知識達到“零距離接觸”的途徑和方法。融合專業的中職語文教學,讓學生運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專業知識、生活知識去摸索、去感悟。中職語文植根于生活、立足于專業走協同教學之路,必將幫助語文從知識走向和能力的結合,從文本走向和生活的融合,從而提高整體效應,實現了中職語文課程改革的目標。例如,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有餐巾折花課,把餐巾折成各種形狀是學生的拿手好戲,根據語文教學需要,要寫一篇說明文,于是老師可以出這樣一個題目:XX的制作》。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致,介紹五花八門,說明順序清楚,說明方法多樣,因為她們都覺得有熟悉的東西可寫。這樣,既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又使學生對專業知識“溫故而知新”。公務員之家

(2)語文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

即使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如果不視具體情況而經常重復使用,也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語文教學方法很多,如果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不斷地更新教學方法,做到常教常新,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新的探求活動,保持和發展旺盛的求知欲。語文老師要依據教學目標,在選用教學方法時,必須考慮每堂課以及某一環節具體的教學、教育及學生發展的具體目標,尋找最好方法,促使教學取得最大成效。同時,要依據教學內容特點,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法,要依據教學的不同內容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依據學生學習可能性,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中職老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合理的方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比如在講授柳永的《雨霖鈴》,根據大部分中職生都有早戀的情況,知道很多學生對這個話題津津樂道,于是以早戀為話題,展開愛情、友情的討論。在這個活躍的氛圍中,學生興趣高漲地閱讀欣賞了那首詩,也感受了柳永那份纏綿悱側的情感。在講授舒婷的《致橡樹》時,學生以“女性保持獨立還是成為附庸”為話題,熱情洋溢地欣賞了全詩,最終對舒婷的“保持自身的獨立與尊嚴”深感認同。

逆反心理在中職學校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使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且影響到社會的價值取向、思想狀況。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對中職學生語文教學中的逆反心理要持辨證的觀點,對干逆反心理中的積極部分要加以正確引導,以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于消極逆反心理則要采取積極對策進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