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美軍重返越南戰略部署

時間:2022-11-13 04:46:00

導語:透視美軍重返越南戰略部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視美軍重返越南戰略部署

隨后越南的外交政策出現了較大的轉變,同意了美國在尋找失蹤士兵方面提出的一些關鍵性請求。這些請求包括允許美國接近越南軍方的戰爭記錄和對調查報告做出快速反應,允許美國在越南各地搜尋失蹤士兵遺物或信息,允許美國利用直升飛機在空中展開搜索活動,甚至準許美國人挖掘北越軍人的墓地。1992年,河內決定允許美國調查組查看越南國防部的戰爭檔案,以找到有關美國軍人命運的任何證據。這在美越雙方關系上是一大突破。

由于越南在尋找失蹤美軍士兵問題上的積極配合,美越雙方增進了相互理解。另一方面,美國商界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拓展政策,抓住商機,要求進入越南市場。因此,1994年2月3日,克林頓總統宣布終止對越南的禁止貿易令。對越南達47年的貿易制裁解除之后,兩國關系迅速升級,1995年7月雙方建交,互在對方首都設大使館。近半個世紀的對抗關系宣告結束,兩國關系邁上新的臺階。

影響兩國未來關系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盡管兩位宿敵實現了握手,但是,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還存在著一些障礙。要實現兩國關系的迅速發展,必須消除兩國在經濟限制問題、人權問題和政治民主化問題上存在的分歧。在經濟限制問題上,美國拒絕給予越南非歧視性地位(最惠國待遇),和享受普惠制待遇。這意味著,美國將根據1930年頒布的關稅法,以高稅率來評估來自越南的進口產品的關稅,越南最有可能出口的產品(如廉價的服裝、鞋類、基本家用設備,電子配件等)不能以競爭性價格進入美國市場。

在人權問題上,美國指責越南存在著嚴重的人權問題。指責越南政府壓制越南的聯合佛教教會,關押反對越南佛教教會的和尚等。

而越南政府,則指責美國干涉越南的內政。

在政治民主化問題上,美國國內存在兩個學派的爭論。一派認為,同越南目前的領導人建立關系沒有多大好處。通過阻礙越南的經濟發展,等待蘇聯式的巨變,從而引起河內的共產主義政權垮臺,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因此持這種觀點的學派認為,制裁越南的時間愈長,效果愈好。占上風的反對派認為,通過與越南實現關系正常化,進而促使越南對世界開放,是最終引起越南政治上變化的最好辦法。

1995年7月11日,克林頓發表聲明說,美國最終會與越南建立外交關系。同時還說道:“正常化和日益加深的美越關系將促進越南的自由事業,就象東歐和前蘇聯那樣。我相信,越南步入經濟改革和民主改革的前線將有助于為自由而戰,犧牲在越南的人們增添榮耀。”

克林頓的講話蘊涵著和平演變的用心,越南共產黨充分意識到,取消貿易禁令后,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入,來自日本和其它國際捐贈的雙邊援助項目等,這些外部勢力的存在,勢必會對越南社會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長期來說,隨著越南社會的現代化,接受外部信息和加入外部世界,意識形態將會受到科學、教育、文化交流和市場的侵蝕。經濟變化很可能會引起政治上的多元化。現代生活的這些事實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和平演變的危險,危及共產黨的領導。因此,在1996年7月的七大上,越南共產黨重新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和黨對國家及社會的首要領導,明確反對政治多元化,強調困難時期穩定是絕對必要的,和平演變是不可容忍的和危險的,強調新聞媒體不得質問政府政策和向胡志明思想挑戰。

而政治多元化恰恰是美國追求的目標。顯而易見,在美越關系正常化的背后,隱藏著意識形態的斗爭。美國企圖通過政治多元化來顛覆越南的社會主義制度,以美國的價值觀來塑造越南,為美國在中南半島營造一個穩固的軍事基地,遏制亞歐大陸上可能會對美國的霸權地位提出挑戰的任何國家,而越南共產黨在八大上聲明,堅定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意識形態的斗爭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越關系的改善。不過越南可能會采取靈活的外交政策,在美越之間找到一個利益平衡點,形成越南特色的政治模式。如羅伯特所說的“專制主義多元化,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并逐漸承認其他黨派的存在”。從而減緩同美國在政治民主化問題上的磨擦,弱化雙方在未來可能出現的激烈沖突。

美越合作的戰略影響

美越兩國由歷史上的對抗,相互仇視,走向和解,基于各自的戰略利益。其中,地緣政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越南北接中國,西臨太平洋,向東通過馬六甲海峽,可進入印度洋和波斯灣,正處于石油通道和貿易航線的關鍵鏈條上,戰略地位重要,歷來是大國爭霸的必爭之地。越南過去雖多次與一些大國結盟謀求生存與發展,先是在中國的支持下趕走法國殖民者,接著又在中國和蘇聯的援助下打敗美國,然后與蘇聯聯合與中國為敵。越南總是主動或被動地周旋于大國之間,在夾縫中求生存。冷戰結束之后,蘇聯解體,中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兩者都忙于國內事務,而美國不失時機地向越南伸出了橄欖枝,此舉也正是越南所期待的。

就越南而言,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增強與美國的聯系,其利大于其弊。在北部灣的劃界問題上,越南同中國存在著嚴重分歧;此外,越南還向中國的南中國海提出了主權要求。通過與美國的軍事合作,能夠增強向中國要價的籌碼。另一方面,美國的資金流入和技術援助,能夠幫助解決越南國內的經濟發展問題。所以,越南與美國的合作,既有戰略上的考慮,又有經濟上的考慮。

就美國而言,重返越南主要出于政治目的。美國四十年代的對外政策是為了防止共產主義的擴張,實際上主要是防止蘇聯的霸權威脅。如今,蘇聯解體了,中國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變得日益突出。盡管中國無論從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來說,都不對美國構成威脅,但是,美國對一個擁有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社會主義核大國并不放心。因此,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的潛在對手,遏制和分裂中國是其長期圖謀。1999年5月,美機轟炸中國駐南大使館以來,中美關系跌入低谷。而臺灣問題更是影響中美關系的焦點問題,甚至是引起雙方軍事對抗的導火線。因此,越南對美國更具有戰略意義。

美國的全球戰略是要控制亞歐大陸這個世界島,加強與越南軍事領域的合作和交流,是美國全球戰略計劃中小而關鍵的一部分。在可預見的將來,越南會重新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盡管越南經濟落后,市場狹小,對美國的商業利益產生不了多大的吸引力,但從政治和戰略上來說,越南是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的一枚棋子。控制住越南,美國在亞歐大陸東部的包圍圈就又重新形成了。這一包圍圈與四十年代后期相比,鏈條更加緊密(鏈條包括韓國,日本,臺灣,菲律賓和越南),整個中國東部和太平洋西部都處于美國的勢力范圍內。因此,就美國來說,提升對越軍事關系,存在不容置疑的防華和制華的成份。從短期來說,進一步縮小中國大陸收復臺灣的可能性;控制中國的貿易航線和石油需求通道,阻礙中國向海洋發展,成為海洋大國;防止中國的快速崛起。從長期來說,一旦有變,美國已做好了準備。

美越改善關系,促進越南的經濟發展及中南半島的地區穩定,是與中國的利益一致的。如果越南作為美國遏制中國的工具,越南得到的,最終還是要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