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教育及人才培育

時間:2022-03-07 06:34:00

導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教育及人才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教育及人才培育

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在于通過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優化人的創新人格來促進各項創新素質的發揮。當今時代的發展,更需要根據人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及特點,運用馬克思主義人學去激發人的主體性和自我意識。馬克思主義人學強調以人為本,既要推動社會進步,又要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做到人與自然共生共長、人與人合作相處、人與社會協調并進,從而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人學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時代的需要

思想道德素質是創新人才的核心素質,因為人的品德內化為個性后能通過人格實現對能力的駕馭,培養堅忍不拔的人生態度、堅持真理的批判精神、為社會進步而獻身的崇高理想。過去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長期停留在社會需要、工具價值層面,這突出表現為20世紀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教材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定位于“服從服務于黨的中一fl,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定位在“保證作用”上,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目的價值。隨著時展,針對國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以及國外敵對勢力干涉我國內政等現狀,思想政治教育應和馬克思主義人學結合起來,尤其在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所屬的一個二級學科,其研究更應該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為指導。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改革、創新、拓展、深化,使研究進一步回歸和貼近生活世界,在深刻認識人的存在、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正確認識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具體規律來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全面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以駕馭各項創新能力,最終推動社會的繁榮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人學為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人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都是現實的人,而馬克思主義人學旨在從現實的人出發,即從人的本質、需要、價值、個性等方面出發,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刻把握人的存在、本質、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引導人形成和內化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實效性。

1.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人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關聯點。人學是關于人的哲學,是“從整體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質、人的活動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生價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則的學問”。而馬克思主義人學與其他人學相比,深刻地認識到了人的實踐性本質,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覺的活動?!庇纱丝梢?,從感性的實踐活動角度去把握人的本質是其最大特點,具體來說,由于實踐是生成性的,人可以通過對象化的實踐活動把自身需要灌注于客觀事物,同時不斷占有自身的主體本質,由此決定了人的本質具有生成性,即人通過實踐可以不斷揚棄自身局限和發展自身個性。因此,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人學追求的目標和方向。發展人的獨立個性,培育人的創新精神是其追求的重要價值取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同樣也是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作為一種精神性的實踐活動,人的全面發展也是其最終訴求。它的目標指向人的自主建構、自我完善,注重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意識層面培養人的創新人格及指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主體性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即通過主觀世界的改造來提高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為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地發展的活動是以現實的實踐為基礎,而馬克思主義人學可以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刻認識到人的實踐本質,更有效地培養人的創新精神。

2.社會性是馬克思主義人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共同基礎。馬克思主義人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都是人,而人又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沒有具體的個人就沒有社會。社會一經形成同樣會對人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因為人和社會具有統一性,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辯證統一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社會聯系”,‘人不是他白認為的那種單獨的存在物,而是總體的存在物”。為此,馬克思主義人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中都應注重以現實社會發展狀況為基礎,為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創造條件,因為個體的發展過程就是被社會化的過程,時代的任務和主題就是馬克思主義人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和主題。當前“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產物,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時代特性,同樣也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指導下,充分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圍繞人的需要出發,根據人們思想、行為的變化規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來實現人所追尋的自我發展和自我確證,旨在豐富人性、完善人的本質。

3.人文關懷是馬克思主義人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共同的價值訴求?!艾F實的人”是馬克思主義人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它們不可能脫離人而存在,在馬克思的人學視野中,“人學范疇是一個現實范疇而不是一個思辨范疇”,馬克思主義人學關于人的本質、人的需要、人的主體性、人的價值、人的發展五個方面的內容從人本身出發,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從實踐出發揭示了人具有不斷揚棄自身局限到實現全面自由發展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也是人,人的發展效果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為理論基礎,注重對人的生存的關切,對人的生存價值和意義的喚醒與提升,不游離于人的存在之外考察思想政治教育,關心人、愛護人,充分尊重人的創造性,相信人有創造的潛能,為人的創造能力發揮以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馬克思主義人學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原則。

1.客觀評價人的需要,尊重人的人格需要。第一,客觀評價人的需要,尊重人的合理需要。需要的滿足是人活動的基本動力,這是馬克思關于人的需要理論最基本的觀點。但對人需要的滿足又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人的需要的滿足指的是人的正當的、合理的需要的滿足,而不是指無條件地滿足人的所有需要或一切需要。正當的合理的需要是指尊重人性,有利于增強人的本質力量的需要,它有三個方面衡量標準:其一,生產力發展水平是評價人的需要的客觀尺度,即人的現實需要受生產力制約。其二,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是衡量需要合理性的又一尺度,即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進步是同一過程。其三,人的需要合理性還受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的制約,即評價人的需要應結合具體的歷史背景。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根據具體的時代背景,正確評價人的各種需要,尊重人的合理需要,為人們實現合理需要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使人們的各項創新素質得到發揮,為社會發展做應有的貢獻。第二,尊重人的人格需要,塑造人的理想人格。人格即個性,是人在一定社會環境和社會系統中能動地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及行為態度,是人性的內在要求,是人較高層次的精神需要的高度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崇高人格可以駕馭和激發人們的創新素質,此外社會關系的不斷發展變化決定了人格也具有可變性和可塑性。為此,在尊重人的人格需要的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通過科學的世界觀和崇高的人生價值觀來教育和引導人,塑造人的理想人格,在理論教育方面注重主渠道灌輸和潛移默化的引導;在實踐方面注重運用多種方式來踐行,使人在實踐活動中感悟和內化科學的世界觀和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從而不斷塑造人的理想人格,更好地激發和調控人的各項創新素質。

2.以人為本,尊重人的主體性。第一,樹立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樹立主體性觀念,即每一個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人都是一個理性主體,都能夠合理地發揮主體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喚醒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思想政治教育應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充實教育內容,使受教育者既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又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由此逐步引導人自覺地培養和調控各項創新素質,努力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第二,正確處理人的主體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人的全面發展既包括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又涉及個人的社會化問題。因此,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是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人離不開社會發展為個體發展提供的條件,社會發展離不開個體發展的推動。馬克思指,“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A由發展的條件”。同志也強調:“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推進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發展,他們是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注重培養人的主體性觀念,還應使人們認識到人的主體性發展與社會發展是統一的,引導人們自覺地使A身主體性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向,使自身主體性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

3.尊重人的價值,正確處理貢獻與索取的關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應尊重個人價值。人的價值是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社會價值的最終落腳點是人的個人價值。思想政治教育在傳遞社會要求的同時,應尊重人的個人價值,因為人若能正確認識到個人價值,并通過實踐活動積極去實現個人價值,不僅有利于推動社會發展,還有利于個人自覺內化社會價值,增強自我意識,在較大的程度上實現價值;相反,一個人若意識不到自己的價值,價值就難以實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培養人的自我意識,讓人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增強人們從事價值創造活動的信心與勇氣,從而更好地實現人的價值。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應引導人們正確處理貢獻與索取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導人們正確處理貢獻與索取的辯證關系中要使人認識到,人既是社會價值的創造者、貢獻者,又是個人價值的體現者、享用者。人以自己的勞動創造、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推動著社會的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人又每時每刻都從社會中索取,以維持、滿足自身的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可能只貢獻,而沒有必要的享用和消費,否則,他也就無法擔任價值客體的責任。但是,一個正常的、具有創造能力的人一旦離開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就得不到社會對他的尊重和滿足,這從根本上否認了其個人價值的實現。因此,人生價值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索取與貢獻的統一。只講權利不講義務,只講享受不講奉獻,或者相反,都是對人的價值的片面理解。當然,我們必須指出的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是人生價值的根本所在。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愈大,他的人生價值也就愈大。

4.科學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個性自由發展。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以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最終訴求,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的全面發展旨在把人的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把人類創造的全部都用于發展人類自身,正如馬克思所說:“人類全部力量的全面發展成為目的本身。在這里,人不是在某一規定性上再生產自己,而是生產出他的全面性。”而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人的主體性不斷提升、勞動能力不斷提高、社會關系不斷豐富、綜合素質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標,為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創造經濟、政治、文化條件,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基礎,才能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所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促進人的個性自由發展。個性發展主要包括個人的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發展和完善,個人思想道德觀念的提高和進步,個人各種需要的不斷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人的個性發展提供了社會經濟條件和根本動力,把人推向市場,參與競爭,有利于促進人的個性自由發展。但是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由于利益的分離和相互競爭,個人會因相對固定的社會分工而向片面化發展,對金錢、財富的過度追求往往也會導致人的個性的片面發展。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為個性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條件,通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整合社會資源及塑造人文精神,不斷地克服市場經濟對人性的負面影響,促進人們個性的自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