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情況及完善策略

時間:2022-08-08 04:22:33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情況及完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情況及完善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架設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目標之間的橋梁,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于教育對象的中介,教育方法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重要因素。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現狀分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學生的思維特征和心理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大學生心理發展的整體水平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主要表現為:自我意識增強,但發展不成熟;抽象思維迅速發展,但思維易帶主觀片面性;情感豐富,但情緒波動較大;意志水平明顯提高,但不平衡、不穩定。大學生心理迅速成熟的一方面為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發展,為學校教育引導其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大學生心理未成熟的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其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發展,也給學校教育帶來了諸多困難。為此,學校教育工作者既不能因大學生的心理已開始成熟而夸大其不足,采取一味譴責、壓制或全部包攬的種種簡單化教育方式去對待他們,而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的科學研究,從其心理發展的實際水平和特點及其客觀規律出發,制訂科學的教育計劃和方法,實施有效的教育工作,以引導和推動大學生在各方面進一步發展成熟。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喜歡說教而喜歡啟迪;不喜歡結論而喜歡討論;不喜歡居高臨下而喜歡平等交流;不喜歡“輿論一律”而喜歡異彩紛呈;不喜歡委曲求全而喜歡張揚個性;不喜歡循規蹈矩而喜歡另辟蹊徑。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枯燥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表現出不適應時展的滯后性。例如,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來看,教師往往只把它當做一種專業和知識體系來傳授,學生也只把它當做能拿學分的課程來學,其思想啟迪、精神培育、品德升華的功能、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多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是被動式地聽,應付式地考,很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育方式不顧學生認識過程的客觀規律和知識水平,把現成的知識結論囫圇吞棗地灌輸給學生,忽略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把學生當成一種接受教育的機器,以至于學生的逆反心理油然而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學生主體的自我內化來完成,只靠單向的灌輸是難以達到教學目標的。同時,隨著高校擴招,學生人數激增,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大得驚人,300~500人的課堂比比皆是,教師態勢語言得不到發揮,師生缺乏交流,課堂討論、課外作業均難以落到實處,教學效果必然不理想。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進對策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能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良好溝通交流關系和教育引導關系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實現三個轉變。

1.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對象不僅是一個接受教育影響的客體,還是積極活動著的主體。只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作用落實到大學生的主體作用上,調動他們接受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大學生形成能動的自我教育力量,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者要高度重視和開發大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和創造精神,在積極施加外部影響的同時,應鼓勵學生自覺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個體主動地根據社會與時代的要求,把自我作為認識、約束、控制和改造的對象,以提高自身素質為目的而進行的教育活動。德國教育家洪堡認為:“教育必須培養人的自我決定能力,而不是要培養人去適應傳統世界,不是首先要去傳播知識和技能,而是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能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種種未來局勢中自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這就意味著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大學生在生理上的發育成熟,他們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民主意識增強,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肯定,也十分渴望能盡快地成人成才。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用誠懇、平等、寬容、豁達、客觀的態度對待學生,充分信任學生,真心誠意地與他們交朋友,善于傾聽和尊重他們的思想觀點,學會變換角色從學生的角度去認識、分析、思考和理解他們的想法,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真正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從知識灌輸向思維啟發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須著眼于啟發大學生思維,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高,使其學會運用自己所學的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自己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不僅僅是單純地傳遞理論知識。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育。然而,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單向灌輸型的教育方法體系占主導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和雙向互動,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可以采取專題辯論、課堂討論、交流心得體會、現場教學、專家報告、社會實踐等方式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其學習理論的興趣和自覺性,使學生主動接受教育思想。教師可以嘗試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試方式,如增強期末成績中的平時成績比重,采取開卷考試,重在能力考核,優秀生以論文寫作的方式通過期末考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理論課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開展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特點,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首先,在校園網上建立融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既可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又可以針對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還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就業、心理咨詢等服務。通過搭建師生交往平臺,加強網絡互動交流,能夠把握學生思想變化,對網上輿論進行正面引導,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結合起來,提高教育成效。對此,學校可以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過硬、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的大學生隊伍,充實網上正面輿論的力量。其次,教師可以把一些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編成融文字、圖像和聲音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增加教育內容的生動性,但不能把“滿堂灌”變成“滿堂放”,仍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后,鼓勵大學生在網上,尤其是校園網上開設內容健康、情趣高雅的個人主頁,這些主頁既豐富了大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又達到了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密切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在當代多元文化并存、各種思潮相互交錯激蕩的社會環境下,顯性教育方法承擔著引導社會意識和社會心理正確發展方向的任務。隱性方法是依托非政治領域的日常活動,是無形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教育方法,具有水滴石穿的作用力,但是如果長期依托和潛隱于非政治領域的存在形式,非常容易被所依托的活動所掩蓋甚至取代,以至喪失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和影響力。因此,要堅持顯性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然而,顯性教育存在著強制性、教條化等缺陷,隱性教育容易為大學生所接受,能有效地避免教育對象的對抗性、逆反性。高校要在改進與完善顯性教育方式的同時,拓展多層次的隱性教育方式。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在實際工作中兩種方法都要兼顧。顯性教育方法是一種直接的、注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優點在于可以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以保證對教育對象的指導、調控、管理。隱性教育的優點在于能夠有效避免受教育者產生逆反情緒,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趣味性、感染性,更具吸引力,在帶給受教育者愉悅感的同時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和空間,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因此,我們應該把有意識地注入與無意識地熏陶結合起來,更好地完成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