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潛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時間:2022-08-10 05:36:41
導語:古典文學潛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曾明確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使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注入新鮮血液,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借助各種有效資源和途徑加強建設,實現根本性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決定了它具有流動性、交叉性、借鑒性等特點,深入探掘各學科資源為己所用,是提升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和必行之策。中國古典文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分屬不同學科領域,但二者在接受者身上所產生的德育作用和人文價值卻是相同和統一的。古典文學屬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自古就有德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功能,其中的經典之作更是千百年來被世人廣為傳頌,對中華民族高尚情操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弘揚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古典文學對當代大學生產生的道德熏陶和精神教化的作用,恰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以往我們對古典文學進行探討和研究只局限在審美層面上,過分強調其存在的美學意義和價值,輕視甚至忽視了作品本身對人類精神層面的潛在影響、精神信仰的巨大感召和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深入探掘中國古典文學中蘊藏的寶貴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于當代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交叉度、充實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1]
1、深入探掘中國古典文學潛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現實意義我們可以將中國古典文學的創作和研習視為古代藝術家提高自身修養、促進自身進步的一種途徑,其中不少經典之作更是突顯出了強烈的政教色彩和自覺的人文關懷。它們所倡導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當代高校人文精神的塑造、綜合實力的增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文學藝術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導向功能可以有效引導社會成員堅定立場,認清方向,充實情感,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政治理想。中國古典文學一方面是通過其獨有的充滿古典氣息的藝術魅力,激發群眾的參政熱情,堅定群眾的政治信念,使他們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營造出安定團結的政治氛圍。另一方面將古典文學中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運用到政論或演說中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宣傳和教化的效果,使廣大群眾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境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順利完成新舊思想的蛻變。在闡述問題的時候就善于引用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經典故事和代表性語言,例如《紅樓夢》:在建國初期的“三反運動”中,他用“賈政做官”來教育共產黨員要警惕受人包圍;在1963年最高國務會議的結束語中,用王熙鳳對劉姥姥說的“大有大的難處”來說明大國的事情也不那么好辦的等等。
1.2很多古文經典暗含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讀者能夠在閱讀和欣賞中逐漸認識到社會的發展軌跡,將歷史和現實統一起來,所以這些作品往往又會被當成哲學經典去解讀。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藝術家都有著自己的思想觀點、生活理想和政治要求,而這些必然會有意無意地反映到他所創作的作品中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與該作家處于相同或相似經濟、政治地位的某一社會集團的認可,逐漸形成具有普世意義的政治理想。“這種文學其中包蘊的政治理想與追求,以及其他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一種重要的力量,在社會變革和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文化轉型的重要時刻,往往充當著先導性角色,預告,召喚并促成政治、文化變革的到來。”[2]因此,縱觀人類歷史,很多具有決定意義的社會變革之前涌動的往往是某種政治思潮,而該政治思潮又以與之遙相呼應的某種文學思潮作為先鋒,比如說“”前的新文化運動。
1.3調節現實矛盾,協調利益關系,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全面進步。很多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都傾注了作者對崇高人性的膜拜,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對文明政治的憧憬,尤其表現出對和諧社會的熱烈追求,從而意味深長。古人創作的大量詩詞曲賦蘊含深刻的文化涵義,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訴求,潛移默化中引導閱讀者走上追求美好生活、樹立崇高理想的道路,從而進一步實現對其心靈的慰藉和靈魂的滌蕩。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速,人們壓力增大,各種問題逐漸凸現出來,對古文精品的研習更能對閱讀者起到放松心情、愉悅身心、緩解疲勞的效果,這利于調動人們學習和生活的積極性,激起群體性的參政議政熱情,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終緩解各種矛盾,凈化社會風氣,減輕大眾壓力,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與國家的長治久安。
2、中國古典文學所具有的潛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入探掘中國古典文學中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眼。
2.1思想教化和政治啟發是中國古典文學所具有的兩大顯著功能。中華文明有著四千六百余年的悠久歷史,古典文學是傳承下來的眾多文明形式之一。古書中言:“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音。”實際上,除去傳統的詩詞曲賦,散文、傳奇、小說等古典文學的其他形式也同樣具有通過抒發情感、表達感受對讀者起到啟發和教化的作用。《古謠諺序》中曾言:“千古政教之源,未有先于‘言志’者矣。”由此可推斷,“言志”之詩自古以來就具有教化功能,為政治服務。從宏觀歷史角度來講,中國古典文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源遠流長,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鑄造做出了突出貢獻,即便今日其存在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然影響深遠。
2.2中國古典文學精品中蘊含的對人類生存境遇的認識和反思,有助于我們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文學對人類的詮釋,主要表現于對人類多面性的理解、對人類主體性的追問,以及對個體存在方式以及狀態的反思。“文學能傳播一種特殊的信息,即能揭示人的心理和靈魂深處極為復雜的心理過程,極為隱秘的心理機制,呈現人類心靈的辯證法。人類多虧創造了文學藝術這種形式,才得以深刻而細致地理解人的心靈、情感和思想,從而有可能飽覽靈魂的奇情壯采,領略生命的萬千風情,去最大限度地認識人、理解人。”[3]文學作品不僅幫助人認識人生,而且文學作品中所揭示的人物形象的人生軌跡、命運歸宿,往往對樹立人生觀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4]
2.3在健全人格的塑造上古典文學所發揮的作用首屈一指,在理性思維的培養上古典文學也可謂功不可沒。很多人認為古典文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沒有什么作用,這樣的判斷顯然有失偏頗。在此,革命導師的求學經歷與讀書經驗最具說服力。早年在私塾的求學歷程為他打下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他善于從問題根本出發,利用古典文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量傳統經典的閱讀經驗更是促進了他思維和精神的獨立。在當代,主席也是一位善于運用古文經典教育領導干部和表達情感的人,這樣的啟發和教育形象生動,深入人心,幽默而不失睿智,更富民族化的特點,從側面展現了優秀傳統文化在歷經千年的清洗和滌蕩以后所依然閃現的生命活力,值得我們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深入思考和學習。
3、充分發掘利用中國古典文學中潛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改善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局面,促進高校全面、健康發展。
3.1高校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灌輸理論為主的育人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大膽創新,自覺將兩門學科結合,統一起來,深入探掘古典文學精品中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徹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
3.2各大高校廣泛開展古典文學名著閱讀與交流活動,邀請知名人士來校講座,“談經論道”、“授業解惑”,讓學生與傳統經典近距離接觸,用精品去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學生的才能,鑄造學生的品質,在對文本的研讀和欣賞中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終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才。總而言之,在當今中共中央、國務院大力倡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時代背景下,深入探掘中國古典文學精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其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夠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開創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真正意義上實現我國高校的健康發展和全面進步。
- 上一篇:院校貧困生思政教育狀況
- 下一篇:房地產新政對信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