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管理學學科理論的構建

時間:2022-01-08 10:48:56

導語:廉政管理學學科理論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廉政管理學學科理論的構建

摘 要:面對當前社會廉政建設的新形勢,權力機關及重要崗位在廉政活動與實踐中對專業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廉政管理學學科的建設可以加強紀檢監察領域的人才隊伍培養,改善廉政管理的現狀。在對廉政管理學概念進行深刻解讀的基礎上,探討并分析了廉政管理學理論架構的基本點,并提出構建廉政管理學理論可借鑒的相關學科的理論成果,為廉政管理學學科的建立做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廉政建設;廉政管理學;理論構架

廉政是一項政治制度,是國家成長的內生需求,是基于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現實要求的一種政治價值和政治形態。廉政問題是中國反腐倡廉建設的重點問題,受到理論界與實務部門的密切關注[1]。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近年來不斷深入,隨之而來的反腐倡廉建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2]。當前的廉政理論已無法滿足時展的要求,理論創新是必然趨勢[3]。因此,探索從廉政管理的角度解決腐敗問題是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同時,隨著政府部門對從事廉政管理相關工作的專業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相應的學科建設成為當務之急[4]。伴隨反腐倡廉建設的深入推進,紀檢監察領域的研究逐漸升溫。不同的院校、社會組織和實務部門,不同的專家學者和實踐工作者,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探討,不斷拓寬研究的領域和范疇,基本形成了既與政治學有相同的理論基礎又有別于政治學現有二級學科的相對獨立的專業知識體系。研究的學科方向主要體現為廉政學、紀檢監察學和監督學等三種不同意見。1993年譚世貴教授首次提出廉政學這一學科概念[5],并出版《廉政學》一書對其學科體系進行具體介紹。2004年李成言教授對廉政學理論作進一步研究,并編寫相應著作使廉政學開始以學科的形式出現。然而,國內關于廉政學的研究很少涉及廉政管理的內容,基于國內對廉政管理的渴求,相應的廉政管理學的學科理論體系亟待建設與完善。

一、關于廉政管理學的概念

廉政管理學這一概念是為了解決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是將廉政學的理論與管理學的理論相結合而創新出來的一門新的交叉學科理論。因此,無論是廉政學還是管理學都為廉政管理學的出現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廣義上看,廉政學是一門獨立性的學科,它研究的是與國家廉政活動以及廉政制度建設相關的問題。它可以在對我國現行的廉政制度進行正確解讀的基礎上,為廉政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論基礎。同時,廉政學可以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廉政建設現狀,對廉政建設的發展和演變做出規律性解釋[6]。雖然國內對廉政學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成果顯著,可以為廉政管理學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而管理學則是一門以研究人類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為主要內容的應用型學科,它主要介紹一些解決管理問題的方法和工具[7]。基于其較強的實踐性,在管理活動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將管理學的相關理論應用于廉政管理學,可以用特定的方法或工具對廉政活動進行一定的管理,為廉政管理學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撐[8]。將廉政學與管理學的相關概念進行綜合,可以對廉政管理學進行具體的定義,即廉政管理學是一門研究廉政管理規律的應用性科學,它既要應用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揭示廉政管理的一般規律,提高人們廉政管理的水平,又要通過探索廉政管理的規律問題,發現并提出改進廉政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而推動廉政管理學的發展。因此,廉政管理學是以研究廉政管理實踐活動的特點和規律為研究對象,以研究廉政管理的原則、機制、體制、目標和管理過程、管理技術等為主要內容,以推動廉政管理學的發展為目標,以提高廉政的實效性為最終目的的科學[9]。

二、廉政管理學理論架構的基本點

理論架構是進行學科建設的起點和基礎,只有在深入認識學科性質,并對研究的對象和內容進行科學解讀的基礎上,才能準確把握如何構建符合該學科的理論體系。因此,必須牢牢遵循以下四點。(一)厘清基本范疇界定廉政管理范疇、搞清廉政管理范疇的內涵,是廉政管理研究的邏輯起點,也是發展廉政管理學理論的關鍵。廉政管理范疇是廉政管理學科理論體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們在廉政管理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帶有規律性的認識成果,是正確認識和把握廉政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手段和工具。廣義的廉政管理范疇是指反映和概括廉政管理理論所研究的特殊領域各種現象及其特性、關系、方面等本質的基本概念,如廉政工作、管理工作等。狹義的廉政管理理論則是對其所研究的特殊領域中各種現象之間最本質最普遍的特性和關系的基本概念的總結,如管理主體與管理對象等。(二)把握基本原理廉政管理原理是廉政管理實踐的抽象,是對各種成功的廉政管理方法和經驗的高度綜合概括,其各個原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在管理實踐中各有側重,同時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與影響。研究和掌握廉政管理原理,有利于人們深化對廉政管理本質的認識,掌握廉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規律和發展趨向,提高廉政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自覺性,有助于人們發現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得找到合適的途徑與方式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目標性,避免盲目與隨意。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可以提出許多廉政管理原理,但基本的原理主要應是廉政管理的系統原理、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三)確定基本原則原則是指事物發展所依循的準則,它是從對客觀事物認識了解的基礎上提升而來的。對廉政管理而言,其基本原則是指廉政實踐活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行為準則。我們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吸收相關理論創新成果,同時結合國家對廉政管理的要求及廉政管理實踐,來確定相應的基本原則,如廉政管理目標的合理性原則、廉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原則等。(四)探究基本規律廉政管理的規律是廉政管理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只有對規律的認識越深刻、越全面,才能在實踐中取得越大的主動權。廉政管理的規律主要包括廉政管理變化發展的規律和廉政管理創新的規律。只有深入地探究這些規律、把握規律,才能營造良好的廉政管理氛圍,充分發揮管理的積極作用。

三、廉政管理學可借鑒的相關學科理論成果

構建廉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是廉政管理學學科建設的第一要務,在掌握理論架構原則的基礎上,廉政管理學必須積極參考借鑒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成果并結合自己的特點,開創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論體系,并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進行豐富和完善。

(一)管理學上可借鑒的理論成果

1.人本管理理論人本管理理論,顧名思義,該理論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標新立異,張揚個性,這使得廉政工作者所面臨的工作情況更加嚴峻,管理起來要因人而異。柔性管理作為人本管理的具體實踐模式,它不僅突出人本意識還強調個人情感管理,在這種方式下建立的組織不僅團隊意識較強,而且具有強大的發展動力。廉政管理的對象是人,因此柔性管理理論對廉政管理學科的相關理論建設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2.目標管理理論采用科學的手段實施廉政管理相關工作必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開始將目標管理理論與現代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這一舉措開拓了一種新的富有中國特色的政治教育的高峰。目標管理理念的中心思想就是將人和工作結合,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組織全體人員完成確定的工作目標,并以此來衡量個人的完成情況,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氛圍,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更好的發展。將這種理論應用于廉政管理學必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廉政管理的效率。

(二)倫理學上可借鑒的理論成果

1.道德發展理論道德并非憑空而來,它是在人與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就對道德發展理論的理解而言,道德的發展實際是認知發展的一部分,社會環境對道德的發展起著巨大的刺激作用,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道德認知的發展,培養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由于人的思想觀念與政治觀點都是后天發展起來的,同道德觀的形成過程一樣,所以將道德發展理論引入廉政管理學,可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最終成為可靠的廉政管理人才。2.價值澄清理論在開展廉政管理學學科建設時,應特別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價值觀教育的本質要求是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價值澄清,從而使其形成夏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一味地傳授固定的價值觀體系。將價值澄清理論與廉政管理學相結合,前提是要堅持社會核心價值觀,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主導作用。同時要尊重學生個人的價值觀,給予其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幫助其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社會學上可借鑒的理論成果

作為社會學的主要理論之一,場域理論研究的是人類行為,也就是指社會的客觀關系網絡。慣習理論表達的則是人類在社會中的“實踐感”控制的人類的行為這一觀點。場域和慣者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網絡體系。這兩個理論主要用來說明個人在社會狀態中,通過得到的經驗來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情,不斷調整自己已經形成的思維慣性以及行為方式。對于廉政管理,其處理的也是一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因為站在場域和慣習的角度,管理的對象以及主體都存在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因此,社會學的這一理論對于廉政管理學而言很有借鑒意義。

(四)廉政學上可借鑒的理論成果

廉政學理論體系既應包括對整體廉政制度與全部廉政活動抽象概括出來的基礎原理或基本理論,也包括對具體廉政制度和各類紀檢監察活動抽象概括出來的分支學科理論。它不僅是全部廉政理論的優化和集成,而且在每一項具體的理論研究中也形成其自身的理論體系。廉政管理學相當于是廉政學的分支,故廉政學的理論體系對廉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建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10]。

四、結束語

廉政管理學學科的建立是針對當前社會形勢而提出來的一門建設當前社會廉政文化的獨立性學科,其必要性顯而易見。其建立可以將廉政學的科學性與管理學的技術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當前存在的廉政建設問題引入學術討論的范疇,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腐敗問題,同時可以培養國家廉政建設所需的相關人才,儲備科學、規范、有效的反腐力量。然而,現階段該學科仍處于討論階段,學科定位尚不明確,相應的學科體系框架亟待規范完善。

作者:夏玉峰 任莉 葉彩紅 王力 龍帥 單位:重慶大學紀委

參考文獻:

[1]李永忠,董瑛.對紀檢監察學科建設問題的幾點思考[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9):97-107.

[2]劉獻君.論高校學科建設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4):6-11.

[3]馬德普.論政治制度及其功能[J].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5):11-15.

[4]王希鵬.廉政學學科建設使命[J].廉政文化研究,2013(6):26-30.

[5]譚世貴.廉政———歷史的課題[J].人民檢察,1994(6):4-8.

[6]何增科.建構現代國家廉政制度體系———有效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體制機制問題研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3):48-59.

[7]陳悅,劉則淵.管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學科地位———一種基于科學計量學的再認識[J].管理學報,2007,4(6):695-702.

[8]謝桂華.關于學科建設的若干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5):46-52.

[9]王希鵬.廉政學的學科定位與理論體系[J].廣州大學學報,2014(2):5-11.

[10]任建明.廉政學科及其發展路徑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