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

時間:2022-05-10 10:04:46

導語: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

【摘要】隨著國內就業形勢日漸嚴峻,生涯教育以其對人終身發展、全面發展及人的價值實現的人本化關注,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追捧。在生涯教育視域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時代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新及生涯教育本土化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職工作創新的要求。在生涯教育視域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站穩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陣地,促進生涯教育的本土化。發揮生涯教育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載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關鍵詞】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近十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就業分配模式的改革及就業形勢的日趨嚴重,生涯教育逐漸進入國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視域,并在理論研究、實踐運用等方面進行著有益的探索。職業生涯規劃師、生涯咨詢師行業的興起也從側面印證了生涯教育在我國受關注程度的白熱化。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自身的發展瓶頸,如何將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現有的困境,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值得學者的研究和實踐創新。

一、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探析

生涯(career)一詞源于拉丁字,指古代戰車。在希臘,生涯蘊含瘋狂競賽的精神,如駕馭賽馬。后又引申為道路,意指人生的發展道路或指個人一生的發展過程。臺灣學者沈之菲認為生涯是介乎于職業和生命的概念,既比職業高,又低于生命[1]3。1971年,美國教育總署把生涯教育定義是為“一種綜合性的教育計劃,其重點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從幼兒園到成年,按照生涯認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準備、生涯熟練等步驟,逐一實施,使學生獲得謀生技能,并就建立個人的生活形態?!盵1]29從此定義不難看出,生涯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同時關注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終身的、全面的發展。可見,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一致的育人目標。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補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對學生認知和成長規定的基礎,生涯教育提供了人本關懷的范式。從學生的生涯發展高度出發,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進行分層分類指導,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細化發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效性和實效性發揮。生涯教育彰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在生涯發展理論中,職業發展是長期的、連續的過程,職業選擇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這恰恰能給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個新的思路和切入點,根據學生需求開展有效的生涯輔導活動,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展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生涯教育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及系統化。生涯教育是一個系統教育方法,貫穿于大學四年的全過程,每個年級學生對生涯的關注重點雖有所不同,但又相互關聯,層層遞進。在共性教育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根據學生需求和關注點,分層次、分階段進行教育內容及方法設計和選取,這恰是思想政治深化和系統化的體現。縱使生涯教育對國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實施過程中卻因國情,工作理念、師資隊伍不足、方法把握欠缺等原因無法普及。因此,需要在推廣生涯教育的過程中重新整合資源,吸收其它學科的優點,實現生涯教育的本土化,更好地、更廣泛地發揮育人作用??傃灾?,思想政治教育是生涯教育的引領和本土化支撐,生涯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內心和生活的一種新嘗試,能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和不足,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體化,方法多元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生涯可持續發展提供全面支持。

二、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的必要性

(一)時展的必然結果

全球化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各種思潮和西方文化伴隨影視作品和網站涌入國內,高端產品和西方節日文化也引發了消費觀念的轉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遇了新挑戰。如何激發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站穩自身的思想領地,統領民眾思想,應對全球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時代課題。長期以來,我國的價值觀宣傳以社會利益為主導,個人價值和利益訴求處于被壓制的狀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給中國帶來了一個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經濟迅速增長使人們的生活極大地改善,人們接觸的信息也隨之增多,社會充斥著多元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貧富差距,社會矛盾和倫理危機使人們陷入了道德困惑,內心沖突,幸福感缺失。因此,對人本的關懷、人性的回歸,人生的平衡、人的幸福和發展成為了這一代改革中人內心不可磨滅的渴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是人,時代特征在改變,人的利益訴求也在改變,關注“現實的人”成長,對人本關懷的回歸成為了時展的必然結果。同時,在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分工精細化,社會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大學生畢業后將有可能面臨數次的工作轉換,如何幫助學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是新時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挑戰。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內在訴求

馬克思指出:“一切劃時代體系的內容都是由產生這個體系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盵2]8長期以來,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顯著的階級性和政治性,長期強調社會需要而忽略了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需求。新時期的大學生主體意識強,具有一定價值觀體系,這種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容易誘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無法深入學生內心,不足以內化為學生自我成長的持續動力,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了被邊緣化的傾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產生的學科。作為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思想政治教育應結合時代特點及學生需求,銜接現在,面向未來,找準定位。不斷吸收其它學科的優點及方法,兼容并包,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潛移默化間深入學生的內心,轉化為學生成長的動力。

(三)新形勢下生涯教育展現出驚人魅力及本土化需求

西方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導致職業發生著相應的變化。為使人們能夠更好地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工程師富蘭克•帕森斯提出了特質因素理論,強調要人職匹配。隨著社會對“人本的關懷”普遍認可,生涯理念應運而生。生涯輔導創始人舒伯正式提出生涯的概念,并形成完整的生涯發展理論。近十年來,隨著國內就業模式從統籌分配向自由擇業的轉變,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為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力,解決就業問題,越來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從事就業工作的人員關注到生涯發展理論,并以此引導學生盡早明確目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生涯發展理論經過學者從不同角度的介紹、實踐、研究和論證,在開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視野、激發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更主動地應對就業挑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迅速獲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涯教育所依托的生涯發展理論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生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引入中國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出現過研究者斷章取義,機械化、片面理解生涯發展理論等“水土不服”的現象。如,生涯教育在應用初期被國內學者定位為就業指導教育等。因此,生涯教育本土化的需求顯著。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輔導員自身職責要求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24號第3條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3]9。輔導員工作的首要要求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調輔導員的“政治性”和“指導性”,其次,要求輔導員創新工作,要根據學生的新變化,因材施教。第三,輔導員要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輔導教育學生的能力??梢姡m應學生需求變化,創新工作,提升輔導能力是國家對輔導員提出的職責要求。當前,輔導員工作多以學生順利離校、就業為界限。學生畢業后,輔導員的工作便戛然而止。這暴露出輔導員工作的功利性和短視性,難以對學生進行人生發展的引導。實際上,工作僅是生涯的一部分,倘若只關注學生能否找到工作,解決的只是生涯中“生”的一面。然而,學生只有圍繞自己的人生目標,協調好人生中不同的角色,協調好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以積極的心態“活”出精彩,才能“活”出屬于自己的,有意義的人生,而這也正是考驗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生涯理論教予學生學會取舍、協調、決策,提升學生的生涯成熟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綜上所述,在生涯教育視域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時代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新的要求,是生涯教育本土化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職工作創新的要求。

三、生涯教育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

生涯教育視域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順應時代要求和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涯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依托生涯教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使兩者有機結合,形成共生體,在引領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共生共贏,最終提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一)實現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共生共贏,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生涯教育不是獨立于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外的學科,而是從學生成長需求出發,在繼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進行的創新和發展。生涯教育以學生能為自己作出負責的選擇為前提,重點關注人的現實需要和追求,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人本關懷。這種以人為本的關懷之情,轉變了學生原有的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戒心和固有的印象,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導,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梢?,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的育人目標及良好的互補性。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保有迎難而上的決心,把目光從關注就業向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轉變,從關注政治世界向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轉變,貼近學生的需求,設計和開展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生涯教育的視域中,學生不僅要就業,更要學會適應職業的變化和生涯的發展,最終實現生涯的平衡,過幸福的人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國內實情,站穩思想政治教育在國內的主導陣地,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促進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形成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體,實現兩者的共生共贏,推動生涯教育在我國高校的全面、深入、有效開展,凸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生涯教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生涯教育的核心手段是生涯輔導,具體指在輔導人員協助下,引導個人探究、評判并整合運用相應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個人生涯發展。在中國,“輔”的本意是古代夾在車輪外旁的直木,用以增加車輪載重支力?!皩А睆摹按纭?,“寸”與“手”意思相近,是以手牽引,引導的意思。生涯輔導強調了對學生成長的引領和陪伴。由此,以輔導員為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努力轉變角色觀念,學習生涯發展理論,提升在生涯視域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從單一的說教者向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和陪伴者轉變。輔導員與學生接觸較多,能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故在開展生涯教育時具有先天的優勢,利于貼近學生需求,利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發揮育人作用。因此,輔導員既要言傳身教,也要注重與學生的平等交流,相互促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保有生涯發展的思維,不糾結于學生當下的問題,而是從學生生涯發展的角度看待學生可能面臨的問題及變化,引導學生自我覺察,鼓勵學生承擔自己的責任,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學習正確的、全面的生涯發展理論,提升生涯教育實踐能力。目前國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生涯教育理解不夠全面,甚至錯把生涯教育等同于就業指導,職業測評,或心理咨詢。實質上,生涯教育是一門專業性很強,具有科學理論指導的學科,其主體包括職業測評、團體輔導、生涯咨詢。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傾聽能力、溝通能力、活動策劃開發能力、評估能力和聚焦、解決能力均提出了全新的或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高校從事生涯教育的教師多是從心理學,教育學或社會學等方向轉到生涯教育,屬于半路出家,專業性不足,難以開展卓有成效的生涯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打折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學習生涯發展理論,并有意識地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揚長補短。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與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是人,人是情感動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借鑒生涯教育中對人的情感關注,從人的情感入手、切入,方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單向說教,學生常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的特點,以學生鮮活的成長需求為切入點,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合資源,直指內心,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共鳴,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以生涯教育為依托,創設學生學習“場”,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高校的生涯教育多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生涯咨詢等以關注大學生生涯發展為方向的生涯輔導為主體。其新的理念和人文關懷,掃除了學生大一時期因不適應出現的大學松懈,迷茫和失落,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以生涯教育為依托,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長為具有生涯發展能力的現實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生涯教育活動中,要積極創設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滲透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給學生設計這樣一個學習“場”,讓學生在此中相互學習、相互影響,不斷成長。如,通過對人的價值觀探析,開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再如,通過課堂管理規范行為和習慣、樹立態度和信念,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習得。可以肯定,一個對未來有深入思考,有明確生活目標,能正確對接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獲得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共贏式發展的學生,是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

(四)以激發學生的自我驅動力重點,開展生涯教育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舒伯認為,人具有一種能夠不斷地將理解到的自我融入職業(工作)中,在職業(工作)中實現自我的內驅力。每個人自嬰兒時期就有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好奇和實踐的愿望,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內動力,生涯教育正是學生實踐這種正向需求的推手。生涯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明白生涯目標,清楚如何進行生涯選擇和努力。選擇和努力問題在生涯中并不是一個對立的關系,而是交錯并舉的,引導學生對選擇和努力的標準進行探討及深刻認識,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展現。思想政治工作者應以激發學生的自我驅動力為重點,引導學生參與生涯團體輔導或生涯課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在學習中體驗,讓學習成為快樂的事情。再進一步,可根據學生在咨詢、生涯輔導過程所體現出的個性特點,當下的成長需求,人生目標,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培養和輔導方案,開展個性化輔導,滿足了學生多元化的成長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動態發展的。持續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重獲生命力和活力的關鍵,是順應時代的召喚。因此,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從實際出發,把握時代的脈搏,緊貼學生的需求,積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習、借鑒和融合生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生涯教育視域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作者:陳 璐 蔡龍湖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沈之菲.生涯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周從標.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