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時間:2022-12-18 04:15:40
導語: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立德樹人”理念為高等學校教書育人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作為我國培養人才的主要基地,“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宗旨、立身之本。應以“立德樹人”理念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多形式強化學生道德思想建設,將思想政治內容貫穿教育和教學整個過程,實現整體育人、多方面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十八大報告;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
一、“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時代賦予高校的重要使命
自古以來,立德樹人就強調“德”的重要性。《左傳》中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1],由此可以看出品德的重要性。時代在進步,德的發展更凸顯其重要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新形勢下,對當代大學生而言,立德樹人的釋義即在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的同時具備優秀的思想品德。當代大學生順應時展的需要,綜合素質和能力需要提高,不僅局限于自己的學習領域,而要多方面發展,但具備各種能力的前提是有好的品德,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以“立德樹人”理念指導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意義
1.新時代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德才兼備是衡量學生的標準。當代二者均很重要。有人會覺得,社會的快速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需要的是人才,只有“才”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種認識顯然有較大偏頗,如果一個人只有才華、沒有品德,是不能適應社會,勝任任何工作的。在當今社會有不少學生因不適應大學環境或情感受挫、抗壓能力較差而選擇輕生,個別高學歷者依然在經濟上依靠父母,這些案例都在告誡我們,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才是成才的關鍵,以“立德樹人”理念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已迫在眉睫。2.培養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所在。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2]我國的高等學校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持之以恒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大學生在校成長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要在學生中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傳播者以及模范踐行者。要努力促進高等學校穩定和諧,培育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使高等學校成為團結、穩定、祥和的示范之地。要重視學風和校風的雙重培育,使高等學校成為教育有方、特色管理、一身正氣的學生培育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通過講話、參加座談會、給師生回信等方式發表了一系列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堅持高等教育全面發展,貫徹黨的育人方針,堅持高等教育必須服務社會,使立德樹人成為高校教育的首要和根本任務,培養身心健康、德才兼備的國家未來接班人和建設者”[2]。應全面貫徹總書記的思想,把“立德樹人”貫穿始終。3.促進特色中國發展的迫切需求。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未來仍任重而道遠,大學生將擔當重任。立德樹人,就是要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能夠服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民族復興同向同行、立志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因此,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學生的第一課。堅持以人為本、品德為先,指導在讀大學生將自己的理想、信仰、信念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旨接軌,讓他們熟知過去,把握現在,堅定未來,使自己全面發展,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推進國富民強,助力實現中國夢。
三、以“立德樹人”理念指導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在推進“立德樹人”的進程中,寬廣的視野、敏銳的洞察力顯得日趨重要、如何使學生自覺喚醒品德意識,亦是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1.如何喚起學生自覺的道德意識。進入大學是學生人生的轉折點,在此階段,是品德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喚醒學生的自覺道德意識是“立德樹人”的難點之一。每個人的思維模式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迥然不同。因此需要正確引導,以“立德樹人”的理念體會和認識社會的發展,清楚自己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從而樹立自己的道德觀和人生理想。但是由于認知水平的不同,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自覺道德意識。因此,大學如何把握思想和現實,把“立德樹人”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是難點之一。目前,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物質條件不同,因此出現了攀比和內心不平衡以及焦慮的心態。于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對理想和信念出現了動搖,陷入了物質和金錢至上的漩渦中。2.如何判斷互聯網信息的真偽。“立德樹人”的理念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如何利用互聯網的特性來引導學生的品質發展,是高等教育目前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隨著IT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更新的媒體和平臺紛繁復雜,因此大學生對新生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于是躍躍欲試,進行嘗試和操作,一些能使他快樂但有失道德水準的言行便由此產生,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德”的底線。因此,如何從思想政治方面規范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面效應的校園文化,是“立德樹人”解決的難題之一。3.如何做好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特別指出,要指導當代大學生深刻認識飛速發展的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趨勢,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以及實踐得出結論,深刻領悟社會發展的必然性,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中國特色歷史的必然性,始終如一的堅持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的理想和信心[3]。應深刻領悟的思想內涵,公正、客觀合理地認識現代中國、放眼世界,多方位、多角度觀察時代賦予的責任及使命,為當代大學生指點迷津,引導正確的前行路。激發大學生將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貫穿我國和多民族大發展的宏偉事業中,真正成為國家所需的奮進者和開拓者;將自己的抱負付諸于現實行動。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的優劣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標志,中華民族復興的實現,高等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覷。當代社會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是迫切需求,對人才的需要愈加強烈。高校教師作為教書育人者,首先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為先進文化思想的傳播者,能真正擔負起大學生的引路人、指導者。要加強教師的道德風尚,教育學生表里如一、堅持讀書、修心和關注社會發展。
四、以“立德樹人”的理念指導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
1.樹立德為先的觀念,提高高校學生的道德教育。樹立德為先的觀念,主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校必須設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此外,可以通過觀看影片、書展、專題教育課、專家講座、學生論壇以及實踐主題活動月等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刻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等,進而使學生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將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耦合,即專業課同樣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處處體現品德的教育內容。2.教師要以身示范。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身為教師,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因此在以“立德樹人”的理念指導下,教師要做到以身示范,課堂上傳授,課下示范,生活中更要給予指導,以實際行動指導大學生思想行為,做好學生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培養德才兼備的接班人。3.多形式的強化道德實踐活動。實踐是歷練當代大學生思想意識和品質的主要途徑,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助力大學生成長和參與社會活動。通過實踐,能證實學到理論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樹立正確的信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道德在根本上是實踐的,它包括學習性實踐、人際交往實踐、社會公益性實踐、自立自理實踐等。活動課教學就根據當前形勢和大學生發展的需要,去參加與社會相關的主題活動。比如,井岡山革命圣地參觀主題活動,可對學生進行深刻的黨史教育,了解到我黨發展的艱辛和來之不易。4.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學生思想政治課活動主題應注重發揮大學生的主動性,根據大學生興趣、需要出發,在主題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空間,使其有獨立思考以及進行思想道德實踐的空間,這樣能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和本性,深入研究探索,通過活動,道德認識得到升華,自身品德得到發展。主體的參與和自主活動是道德發展的基礎,上述行為體現了對大學生團隊的尊重。
參考文獻:
[1]李巖.高校“立德樹人”的時代內涵與實現途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7(4):6-7.
[2]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4).
[3]堅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論學習貫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02).
[4]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學習貫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0(03).
作者:孫立峰 單位: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 上一篇:自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 下一篇:地質勘探行業思想政治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