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心理學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06-05 11:46:48
導語:人本主義心理學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的發展,必須給予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素質與文化知識作為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素質對大學生的發展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的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塑造大學生心靈的工作,如果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被大學生所接受認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充分的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它克服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弊端,同時也反對行為主義機械的理論,針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實效性的狀況,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相關內容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將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內容
(一)人本心理學的人性觀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人性觀在柏拉圖性善論的基礎上豐富和完善起來,羅杰斯所說:“好的人生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狀態,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個人的動機受當前意識的支配并隨其不斷變化而不斷改變著。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追求的自我完善和實際之間的不完善保有的張力是人發展的根本因素,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有能力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指導,能夠對所存在的方式負責,同時人本主義心理學也關注自由、尊嚴。只要有適于人性成長和自我實現的環境與機會,它就會在自我實現的先天動機驅動下健康的發展。每個個體必須認識到自身最終的責任,并且在選擇的過程中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去發展和完善自我,從而達到自我實現。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價值觀
人本主義價值觀主張建立“主觀內在價值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看來“主觀內在價值觀”,指價值觀前存于人的本性當中,是人性整合的有機構成,也是理解人性的基礎,它是自主的、有意向的健康成長的價值體系,它還是主動的、自我選擇和自我決定的、積極的、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的價值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動機理論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基于人是被欲望驅使的動物的一種假設,另一種假設則是人類的追求具有普遍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則都屬于低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屬于高級需要。必須通過內部的循環才能夠得到滿足。他以人的需要為基本出發點,來探索和研究人的行為,要想處理好人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就必須處理好這五類需要的關系。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育觀
人本主義教育觀既反對傳統的教育思想也反對美國當時的教育制度,主張開展教育改革運動。首先反對教育無目的論,主張培養自我實現或充分發揮作用的人。反對簡單機械的灌輸,開展最佳成長的內在學習。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主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對學校課程理論脫離價值、價值中立,主張實行有意義學習和經驗學習。主張學習是一種人際的相互影響,應該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督促作用。反對傳統教學中的外部評價,將外部評價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評價。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現狀分析
在大學教學中,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而缺乏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訓練模式。忽視了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全面的人。從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大量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轉到進行專業教學。另一方面,大學生自我教育和積極主體參與意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然而,許多學生忽視了自身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更不用說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自己的學習。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這還是大學生自身其自覺的主體意識都不強。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現狀分析
若想政治教育時效性得到發揮,就要充分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特點,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價值趨向出現多元化。在我國,高校管理實行“導員負責制”,大學生大部分時間以個體行為為主,造成大學生行為方式個性化的原因。社會的發展,在大學生問題增多的同時解決方式也增多了,就為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必要性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彌補大學生思想教育忽視大學生主體地位的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問題,其根源在于現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人本主義心理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人的價值與尊嚴,相信人自我選擇和自我實現的潛能,它的觀念正好彌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因此,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本主義心理學相結合存在一定的可能。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增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的接受規律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尋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大學生期望值之間的契合點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趨向在這種環境下不斷呈現多元化。依舊采用灌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不僅不會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反而會影響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實效性,主要問題在于忽視了“關心人”“幫助人”的作用。若想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實際效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大學生的現實需要,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四、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把大學生看做有潛力的成長中的人,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判斷每位學生,制定一個富有彈性的標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應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發展,然后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而促使大學生的個性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有機的結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生不是作為教育對象孤立存在的,他們所接受教育的狀況和自身素質水平也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雙向互動關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大學生作為能動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充分認識到每位學生的獨特意識、主觀能動性、接受和反應方式從而充分調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二)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主動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正確對待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實現自我的發展,促進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性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將大學生看做獨立的個體,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認識到大學生并不是單純的個體,對社會可能產生片面認知。所以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給予大學生整體性幫助,滿足大學生在思想及其他方面的發展需求,幫助他們進行自我價值的實現。在管理大學生時要本著“民主”觀念,力求滿足大學生的強烈民主意識的需求,力求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性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幫助大學生對自我思想和道德品質的塑造,使他們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自覺踐行所學到的思想、道德知識。
(三)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協同
人本主義教育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各個要素協同發展,有很重要啟示。首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使高校成為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所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堅持“雙主體”的原則,同時應將教育者的主導性和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同時發揮。此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上也應進行一定的創新。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推進廣大的大學生實際,在了解大學生現狀的基礎上以剖析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實現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塑造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健康人格。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育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啟示,最主要的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尊重教育對象的個性發展和重視教育者與受教者之間人格上的平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創新教育方式方法,講傳統的“灌輸”與啟發、師范等方法結合使用,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夠平等的進行交流,從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形成。
作者:寧美妍 單位: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
- 下一篇:信息安全與等級保護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