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分析

時間:2022-02-07 11:45:14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分析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國家和高校都非常關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開設了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以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在不斷優化與調整,該文將淺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并提出個人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教師;大學生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能滿足大學生的道德需要,啟發學生的道德覺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在網絡時代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必須進行相應調整與轉變方能適應新媒體環境,提升教育質量。該文將簡單介紹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并從發揮傳播主體的作用、做好傳播客體、充分利用傳播媒介和營造良好的傳播環境等4個方面來舉例淺談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

從宏觀角度來分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主要包括傳播主體、傳播客體、傳播媒介和傳播環境。所謂的傳播主體是指受教育者(學生)和所傳播的信息;傳播客體是教育者(教師);傳播媒介主要是指所使用的傳播工具和途徑;傳播環境分為兩種:一種是室內課堂環境;另一種是社會環境。這四大要素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發揮著各自的優勢與作用,處理好這些基本要素的關系方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2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2.1發揮傳播主體的作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適應新媒體環境,首先要充分發揮傳播主體的作用,教師應該注重加強課堂互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試講活動,針對所學的知識和政治事件發表個人見解,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活力。其次,教師在講解思想政治知識過程中應該精心篩選所傳播的信息,運用立體和動態的方式來展現思想政治知識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輔助學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在講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本教材中《共產黨宣言》這一節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示《共產黨宣言》的作用與內涵,讓學生知道《共產黨宣言》完整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思想,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和發展規律,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會走向滅亡和社會主義一定會取得勝利。

2.2做好傳播客體

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要扮演好傳播客體的角色,處理好傳播主體和傳播客體的關系。特別是在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做好教育者和引路人的工作,為學生樹立榜樣,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大力培養學生的自覺意識,注重優化教學模式,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育,靈活培養學生的法律信仰,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學會用法,樹立學生的法律觀念,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判斷力,能夠分清是非善惡,用道德修養和法治精神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此外,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和情趣培養,讓學生學會包容,團結友愛,直面挫折,繼承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用科學文化知識豐富自身的心靈世界;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學習社會知識,不斷積累社會經驗。2.3充分利用傳播媒介傳播媒介主要包括傳播工具和傳播途徑,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傳播媒介,合理借助多媒體輔助工具來整合教學資源,改良思想政治知識的傳播途徑。在課堂教育活動中,教師理應利用傳播媒介來幫助學生理解相對抽象的思想政治知識,例如:在講解“思想”時,可以用清晰的課件為學生補充更多的課外知識,告訴學生思想是由倡導并在20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重要內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里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游擊戰十六字方針”“群眾路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文藝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繼續革命理論”等。改革開放后的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的集體智慧結晶。運用這種方法講解思想政治知識,推動了教育步入靈活化,擴大了學生的眼界,便于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另外,教師應該運用多種途徑來傳播思想政治知識,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網絡技術組建思想政治知識庫,例如《思想道德修養》《法律講堂》《思想典籍》《馬克思列寧主義知識群體》等,為學生搭建多媒體教育和網絡遠程教育的平臺,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以及教師和多媒體、學生和多媒體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借助網絡橋梁與學生一起探討教育方法和政治新聞,從而全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幫助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同時獲取更多的信息與知識。2.4營造良好的傳播環境傳播環境分為室內課堂環境和社會環境,教師在進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時應注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播環境。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結合情境教學法和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和諧、融洽的教學課堂,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引導學生不斷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熱愛祖國,與此同時,要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勸導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學會包容,團結友愛,克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在講解《思想概論與中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傾聽講座,觀看革命電影和革命遺址的照片,鑒賞《詩歌選集》,融合多方面的文化教育塑造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在講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鑒賞《普法欄目劇》以培養學生的法律信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或者讓學生欣賞勵志電影《隱形的翅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指導學生直面挫折,執著追求遠大理想。此外,教師可以利用15min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輪流試講,通過評比“最佳課件”的方式讓學生積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互補思想政治課堂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的優勢,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像“思想政治宣傳會”“校園服務文化月”“青年志愿者”等,并采用啟發型道德教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選擇、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學會與人相處,培養社會公德,學習思想政治知識,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和互助友愛、團結合作與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

3結語

綜上所述,改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體制使其適應新媒體環境是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開展高校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傳播主體的作用,精心篩選所傳播的信息,運用立體和動態的方式有條理的呈現思想政治知識以輔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好傳播客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利用傳播媒介,為學生組建便于查閱的知識庫,搭建多模態教育和網絡遠程教育的平臺;而且,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播環境,有效結合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補思想政治課堂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的優勢,同時采用啟發型道德教育,方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形成高尚的品質,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

作者:董鳳華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嚴寒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思考[J].學園,2014(26):59.

[2]常會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5(7):221-222.

[3]鄭元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1):107-109.

[4]李金.“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選擇[J].學術論壇,2016,38(2):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