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時間:2022-01-23 10:12:05
導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新時期高校重大而迫切的現實課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有益而必要的補充。高校應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打造全能高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利用豐富多彩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方法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在高校校園中的廣泛應用,正全面而深刻地影響著高校青年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沖擊和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針對網絡帶來的各種沖擊和變化,高校應與時俱進,適應網絡化趨勢,積極探索網絡化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已成為新時期高校重大而迫切的現實課題。
1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運用互聯網媒介,參與到大學生的網絡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關注學生所處的網絡生態,在傳遞理解、關愛的基礎上,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陪伴學生健康成長,實現線下和線上思想教育的有效對接。1.1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適應時代變遷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互聯網信息時代來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跟不上形勢,不能與學生在網絡上“同頻共振”,就容易形成新的“網溝”。舊的代溝尚未填平,新的“網溝”危機已然來臨,當“代溝”與“網溝”疊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無法做到了解學生,無法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輕易丟掉一個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當學生把互聯網玩的輕車熟路,互聯網已然成為學生一種生活狀態的情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及時跟進,主動占領“網絡思政”的陣地,就不能適應新形勢、運用新手段、解決新問題,最終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境地。1.2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國的高等教育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高校擴招導致大學生在校人數逐年上升,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跟進不足。在很多學校教師與學生的配比早已超過教育部的規定,教師和輔導員要針對性地做好每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長成才引導幾乎是不可能的。高等教育發展的另外一個成果就是新校園建設。校園變大了,導致教師和學生見面的機會減少,面對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充分開展。高校的“學分制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級建制,同一個班級的同學因為選課的不同,也很難湊在一起。這些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集體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互聯網功能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學生對互聯網的充分使用,使得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解決這些難題有了實現的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利用好互聯網,投身網絡,密切關注大學生的網絡生態,關注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網絡事件、網絡情緒,關注他們的網絡生活狀態和網絡思想動態,并及時給與回應、引導和糾正,在網絡上開辟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和新戰場。
2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2.1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礎和根本。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黨課、班會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和個人進行交流談話,或者深入進課堂、進宿舍等,摸清學生學習、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等,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還可以打造學生干部隊伍,協助作好班風和學風建設。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制度和方法上的歷史積累,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絕對不可以偏廢。2.2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必要而。有益的補充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及時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和網絡上隨時可能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情緒,這些問題和情緒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和疏導,很可能會引發大的群體事件和心理危機,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做不到隨時隨地進行引導和糾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實現教育的全方位和無死角。我們在通過傳統思想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能保證每個學生到場,即使到場的學生我們無法保證他認真傾聽我們的每一句教導,而通過網絡媒介撰文“發聲”效果就要好得多。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他們每天都要占用大量時間來瀏覽網絡。老師在網絡上傳遞的教育信息,會被每個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接收和消化,彌補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做到“延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面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強的時效性。會議和談話結束后,教育的內容因為學生的接收、理解程度不同和時間的延伸而出現打折和衰減,更無法做到“不折不扣”的同學間傳遞。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音視頻和文字可以被學生重復、完整地獲取,同時,也利于同學間的互相傳遞,這樣就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限“延伸”。但“網絡思政”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只能做“補充”,這是因為“網絡思政”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無論是利用即時的網絡通信還是通過網絡博文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都無法準確獲取真實的效果評價。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有70%以上的信息是由肢體語言傳遞的,而網絡交流對這70%信息的傳遞無法獲取。經常有學生明明一副滿臉不屑一顧、甚至反感的表情,卻在網絡上應付老師“收到”,“同意”、“很好”和各種點贊,造成“一呼百應”的假象。事實上,教育的目的并未達成。教育其實是信息的傳遞過程。面對面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和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學生的表情和情緒準確把握信息傳遞的是否準確,辨別學生對信息的接收程度,從而及時對教育進行調整,保證了教育信息輸出和輸入的高度同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則很難做到。另外,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還不夠,無法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3開展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索
3.1打造全能高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學校急需培養一支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有效掌握網絡技術、熟悉網絡文化特點、能夠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這支隊伍應該包括教授學者、相關校系領導、專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師、網絡教育技術人才,他們既具備思想政治宣傳工作能力,又掌握一定的信息網絡技術。這是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保證。學校創造條件,支持相關科研項目,給予外出培訓和進修,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的積極作用,增強參與性和積極性,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深入有效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3.2充分運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技術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當今社會,許多大學生在就業、學業、情感等方面較易產生問題,網絡平臺具有專業性、教育性、實用性、服務性等特性,青年大學生較喜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教育引導學生的一個重要平臺。當前,創業創新教育網、就業指導教育網、休閑娛樂網等很受學生的歡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服務作用。通過建立專業的網絡互動平臺,把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網絡世界,深入學生的實際生活,解決學生成長成才中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引導大學生健康發展。另外,還可以通過介紹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展示先進典型,使家長、學生和社會更好地理解學校。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安全便捷,這將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平臺。3.3利用豐富多彩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加強政治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的網絡討論與正確引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天候”關注網絡,把握網絡輿情。挖掘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資源,有選擇的就近期國內外有教育意義的重大事件深度跟蹤,借機展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網上發現的小問題、小事情作起,關注網絡輿情,找準網上教育契機,最終實現于無形中教育學生和引導學生的目的。例如,對2017年3月以來的美韓“薩德事件”,在網上網下圍繞“薩德事件”而引發的大戰,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積極參與其中,發揮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理國。思想政治教育當然不能提倡這種不理智的“愛國”行為。畢竟動機、目的再正義,也不能做出非法的行為。愛國其實離我們很近,因為愛國就是點點滴滴的行動!愛國是一種深沉的情懷,愛國是一個神圣的字眼,愛國是一份理解和支持,愛國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愛國是用點點滴滴的行動來支持國家!作為大學生,在愛國的道路上,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應當做“繼承優良傳統,具有仁慈和寬容之范的國人代表”,將愛國之心化為強國行動。作為大學生,在愛國的道路上,我們,義不容辭。我們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的方法、發展的思維、務實的態度,把濃烈的愛國情、報國志,化為現實的力量,不被一些煽動性言論所蒙蔽,不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不被民族狹隘主義所誘惑,做好自己的事,合法、理性、智慧地展現出青春的風采,扛起理國的大旗,展現新一代大學生的風采,用實際行動將愛國進行到底。3.4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平臺。心理素質教育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把心理素質教育納入其中。快速的社會節奏,使許多大學生在學習、情感、人際、就業等方面產生困惑與問題。網上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少了傳統的面對面交流的一些弊端,更安全便捷,同時也保護了學生的隱私,學生更愿意敞開心扉,傾訴交流自己的困惑與問題,尊重了學生,學生暢所欲言,沒有了顧慮,這將是網絡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網站可以通過心理咨詢論壇、心理咨詢郵箱、心理咨詢博客和網絡聊天軟件,為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發現學生的問題,為大學生排憂解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人生、事業、人際關系等方面,當好大學生的參謀和向導,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壽萌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效能建設探析[J].現代商業,2010,(9).
[2]于天紅.關注“90后”大學生上網行為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
[3]李平生.山東大學:加強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工作不能“被動挨打”[EB/OL].http://m.people.cn/n,2015.
[4]鄭文斌.論思想政治網絡載體的構建管理與操作[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1.
作者:呂春燕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
- 上一篇:歷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模式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