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音樂教育研究

時間:2022-06-06 02:49:32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中音樂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中音樂教育研究

摘要:人的思想決定人的意識,人的意識決定人的行動。大學生的思想是一個國家未來的趨勢,肩負著復興偉大祖國的夢想,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對激勵學生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目前中西方文化不斷地融合,我國傳統的觀念也正在受到沖擊,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創新教育模式有著深遠的意義。將音樂教育融入到傳統的思政教育中,既能夠改進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又能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音樂教育

音樂對于普通大學生而言,或許就是一個消遣娛樂的事物,但是音樂也是人們對于精神追求的一部分。音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著特殊的功能,在學生發展的道路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家曾說過:“音樂文化是培養道德文明和智慧文明的重要條件之一。”音樂教育在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高。本文分析了音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及推動教育的一些路徑。

一、大學生的思維與行為方式

1.缺乏信仰。如今的大學生大多都是90后居多,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學到的傳統觀念與現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還有面對西方思想的干擾,有許多的當代大學生無從適應。受到了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盲目的攀比,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從而忽略精神追求,華而不實,虛有其表,從而導致信仰上的缺失。例如:在校期間申請入黨并不是想要加入組織后發揮黨員作用,為人民服務,更多的是為了以后可以更好的找到工作,存在功利心理。在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學生更加熱衷于娛樂性、直播類節目,反而對政治新聞不感興趣。2.缺乏集體榮譽感。在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思想上也沒有了太多的束縛,當代大學生面對燈紅酒綠的社會充滿了好奇心理,面對西方的思想,不管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都選擇接受,在這些信息中還存在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喜歡追求不一樣的事物,個性張揚,也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因此許多大學生盲目的崇尚自我,以自己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想法,團隊精神、集體主義、奉獻精神欠缺。3.缺乏奮斗精神。90后的大學生沒有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生活在和平年代,大多又是獨生子女,意志力不足,獨立性較差。大學生活自由寬松,很多學生迷失了自我,自由的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安排,從而導致大多學生迷茫度日。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備受打擊,從而去虛擬的網絡世界尋求心理安慰,這也是大學生學業荒廢的原因之一。不僅如此,心理素質也越來越差。

二、音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1.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音樂教育和政治教育是相互滲透、相互包容的。音樂能培養學生感知美、創造美的學習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思想更加積極健康。如今我們國家提倡學生德、美、智、體全面發展,音樂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有限途徑。音樂教育本身就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能夠凈化人的心靈,是一種情感性較強的藝術表現。音樂教育與人的感情息息相關,它不僅可以提高人的情感能力,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去表達傳播。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可以得到感情上的升華,自身不好的情緒也可以得到有效地釋放。音樂既沒有美術的繁華,也沒有文字的豐富,只是一些毫無頭緒的音符組成,所以就需要學生從平常的事物中來感受周圍的變化。政治教育是以感情為基礎的一個學科,音樂教育又是感情表達最為激烈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可以引起學生在感情上的共鳴,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接受這種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質,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好的音樂作品是一種使人上進的力量,是一種無法用美術文字來表達出來的,高雅的音樂可以美化大學生的心靈,塑造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學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同時高雅的音樂表現出來的積極向上的感情,才是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激發學生去實現理想,為創建美麗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2.提高愛國愛黨的思想。音樂作品中有好多以愛國愛黨為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可以對大學生有一個正面的引導作用,老師可以通過歌曲的背景事件,歷史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宣傳。如今的大學生缺乏激情,而這些激情昂揚的歌聲對正值年少的學生而言就如干草上的一絲火苗,風一吹就燃起了熊熊的大火,能起到激勵、鼓勵、創新、推進的作用,最后成為學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實踐課程中,通過老師指導學生排練《保衛黃河》、《東方紅》、《義勇軍進行曲》等紅歌,促使學生全面了解這些愛國歌曲,包括歌曲的創作背景、詞曲創作者以及想要表達的感情。通過一首首歌曲深情的演唱,來展現革命的歷史歷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提高思想覺悟。例如:在《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曲中,冼星海老師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勾畫了中國人民頑強抗擊侵略者、不屈不撓保衛祖國的壯麗畫卷。每當歌聲響起,中華兒女無不激情澎湃、熱血沸騰,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們愛黨愛國的熱情、還能激發大學生們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決心。3.提高團隊協作能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音樂教育的載體,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團隊意識有著很大的作用。在合唱中,歌曲的演唱是需要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的,每一位學生就如每一個音符一樣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只有相互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整首歌的魅力,反之,在演唱的過程中學生如果沒有去竭盡全力的去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部分,那么就會導致整首歌的失敗。這種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了集體與個人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二者缺一不可,體會到了集體的偉大力量。在整個演出過程中,只有每一位成員相互了解、相互溝通、相互配合,才能圓滿地完成作品。通過音樂教育促使學生學會寬容、理解,體會集體的力量,提高團隊協作能力。4.提高審美情趣。音樂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法,是對人的真實感情進行反應的一種特殊語言。在社會發展如此快速的時代,過多的西方文化流入中國,其中包含一些不好的也被學生所了解,太過于注重自己的外在美,沒有意識到美是一種由內到外的散發,而不僅僅是由你今天穿的漂亮的衣服,畫的美麗的面孔來決定的,外表的光鮮會隨著時光流逝,而內在知識的充實才是保持美麗的正確方式。學生可能熟知的是一些流行歌手、通俗歌曲,對于一些古典的音樂了解還是較為缺乏,如:《月光曲》此類優秀作品,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多種方式引導,提高學生對高雅音樂的興趣,增加對優秀音樂作品的理解與認識。通過高雅的音樂來使學生感受到心靈與情感的碰撞,以音樂教育的方式使大學生得到思想上的升華。5.調節不良情緒。如今的大學生沒有受過太多的苦,心理素質還不夠強大,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大學期間如果沒能夠及時的調整過來,等到進入社會后更加無從入手,會產生自暴自棄、消極墮落的想法,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心理疾病。研究表明,音樂可以影響人的神經系統,不同風格的音樂對人的情緒會有不同的影響,根據每首歌速度、旋律、節奏、音色等方面的不同,讓學生感受到興奮的、愉快的、安定的不同感覺,過程使得情緒得到同化,產生良好的共鳴,起到了鎮痛降壓的作用。所以說,充分的讓學生感受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直觀感受,對于安撫學生情緒,恢復健康心理有著積極的作用。當代的大學生正處于一個競爭較為激烈的年代,心理壓力較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在外上學、父母都沒在身邊、需要靠自己處理問題,這都可能導致學生壓力過大的原因。多聽高雅的音樂能夠促使學生心理壓力的釋放,對于調節大學生的不良情緒很有幫助。

三、推動音樂教育的途徑

音樂教育就是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優美的音符中去,讓學生在會聽、會唱的同時,更好地了解歌曲所表達的深遠意義。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中,老師在講堂上興致勃勃的教唱、教彈,很少教授學生理解歌曲情感的能力,這樣的教學就不能達到高校對開展音樂教育模式來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能力的效果了,相反與之背到而馳。學校開展音樂教育模式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如今信息化發展快速的時代不讓學生癡迷于較為淺顯的思想,更加深層次的挖掘學生的政治觀念。課堂上根據學生所表演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分析所表達的感情,不足之處老師適當的點撥,圍繞作品的中心思想來開展政治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課堂效果。音樂教育同時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鍛煉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以達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效果。音樂教育思政課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來開展,通過音樂教育方式來提高校園的整體文化氛圍,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養。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相輔相成,都是為了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21世紀發展快速的時代,通過音樂教育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這種創新教育模式值得學習推廣。學生通過感知音樂、培養情感來提高思想品質,教育過程中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思政內容合理結合,就一定能夠發揮出音樂教化思想的重要作用,從而培養出具備高素質的新時代大學生。

參考文獻:

[1]解永菲.論音樂教育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J].黃河之聲,2014(15).

[2]冷潔.音樂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7(9).

[3]朱海瑞.音樂教育在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5,35(18).

[4]劉巖冬.淺析音樂教育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藝術教育,2016(12).

[5]成華.淺析音樂情感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實現路徑[J].北方音樂,2017,37(20).

作者:程煥 單位: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