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研究
時間:2022-11-27 09:41:03
導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期背景下,人們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很多的貢獻。這主要是源于在中國夢實現的過程中,大學生是重要的主力軍。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層面的引導,讓大學生真正的樹立正確思想意識。同時,在新時代下,大學生自身呈現出的特點是不同的,在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還應該充分尊重其個性,要遵循因材施教教學原則,讓學生自身的優點得到展現。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模式應該朝著個性化的方向前進。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創新策略
大學生成為了國家發展的重要命脈,不僅要求學生自身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在思想上得到升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任何教育不能企及的。所以,結合當前的大學生發展現狀來看,要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從教學工作的改進層面入手,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提供有力準備。
一、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個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久的工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中國夢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現。同時,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也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很多大學生自身擁有比較遠大的夢想,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擁有一個清晰的規劃。也向我們闡釋了青年的價值觀取向對未來社會的價值觀取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青年在成長時期,思想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的進行引導。因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在該時期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1]。(二)對大學生開展個性化教育主要是因為其個體存在差異。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的舞臺。隨之,大學生之間的個性也逐漸凸顯。當代的大學生擁有比較高的文化層次,在實際生活和教育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和愛好。在其個體差異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層面:第一,大學生的個性傾向上存在差異。主要是學生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觀念、態度和行為上展現出一定的不同。第二,當前的大學生在個性心理上也展現出了一定的不同。個性的特征、心理狀況和氣質等。在這些層面出現的差異,就應該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形式進行創新,讓學生接受個性化的教學,并實現學生的特色發展。
二、新時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對育人模式進行創新。大學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領者。其在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傳統的觀念進行突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從教師角度出發,教師要對教學方針和策略進行改進,從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個性特點層面出發,讓學生在思想擁有正確的引導。教師要與輔導員和學辦主任等進行密切聯系,開展合力教育模式。同時,在提供完善的教育方式下,能夠為大學生創建數據檔案,把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和學習狀況進行詳細記錄[2]。在遵從因材施教教學原則下,讓學生處于新穎的學習模式之中。(二)創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體系。在新時代背景下,要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就應該為學生的教育提供一個完善的個性化培養體系。精細的育人模式往往展現出豐富的教學模式,在育人特點上是不可比擬的。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應該為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的準備,要讓大學生進行學習,對國外的教學經驗進行深度分析,以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支撐。總體上來說,高校內部在實行個性化教育的過程中,要對教學設備進行更新,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還應該配備專業的教育人員,最終以完善的人才培養制度為支撐[3]。(三)創建文化溝通平臺,實現個性化發展。校園文化交流平臺的創建,能夠為實行大學生思想政治個性化的培養提供有力準備。所以,學校在內部可以開展社團活動、講座等內容,從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人生意義層面著手。學校通過微博和直播等媒體軟件,實行線上線下的互動模式,對學生的信息接收渠道進行拓寬。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活動,讓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全方面的發展,最終形成自己的個性。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個性化的培養層面出發。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對育人模式進行創新。在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情況下,保證其擁有十分充足的文化溝通平臺。在平臺中,保證大學生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和進步。所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時候,開展個性化的培育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溫馨靚,王新凱,黃文龍,龐佳琪,馬昶旭,李佳霖.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9):273-274.
[2]范志芬.新常態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10):100-102.
[3]蔡暄,蔡桂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背景[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44-46.
作者:王雪飛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
- 上一篇:新時期基層檢察文化發展思路與模式
- 下一篇:體育文化發展對地方經濟作用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