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和對策
時間:2022-03-17 09:30:26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媒體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互動交流。與此同時,也面臨著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威、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介體的有效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復雜性幾個方面的挑戰。面對機遇和挑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突顯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體現思想政治教育介體的人文關懷、重視自媒體輿論空間的有效利用是自媒體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自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戰;對策
自媒體同傳統媒體相比,區別顯著,具有傳播平臺種類多樣、主體多元、信息傳播迅速等特點。在自媒體時代,個體或組織在獲取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可以自由地表達思想觀點,各異的聲音可以匯聚一堂,內容包羅萬象,致使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地位大不如前。個體或組織既可以隨時隨地接收信息又可以加工信息,無時無刻都可以將自身獨立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通過自媒體加工并加以傳播。自媒體的多元性、自發性、匿名性、無界性、互動性等特征,在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正確把握機遇和挑戰,努力適應自媒體的發展趨勢,因勢利導,從而更加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據2018年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之多,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88億。通過對其中手機網民的年齡和學歷狀況分析,發現大學生的數量占據著非常大的比重。在自媒體時代,各類信息資源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播方便、高效快捷。在線課堂、慕課、網絡直播課程等多種教育方式也隨之相繼產生,不僅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場域,也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一)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資源。以數字通訊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自媒體時代,創造了與現實世界有很大區別的虛擬社會。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應有盡有,自媒體成為獲取各種教育資源的重要渠道。同時,其傳播和更新的速度也極大加快。一方面,由于自媒體打破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限制,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從中選擇和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料,共享來自世界各地的有用資源。一份調查顯示,有25.6%的大學生認為自媒體網絡可以方便查找學習資料,自媒體豐富多樣的資源成為大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資源。另一方面,自媒體中有時事熱點、紅色歌曲、勵志故事等海量素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篩選整合,形成有用的教學案例,以用于課堂教學,從而使教學資源得到更新和豐富。(二)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自媒體時代,除了作為主渠道的課堂外,增加了慕課、微課等多種新穎的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教育者可以利用多種自媒體平臺,諸如網絡直播、微博、QQ、微信等不同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過程不再僅僅是靠教育者單一的知識講授而學習的過程,而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自覺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圖片、視頻等自媒體資源相對輕松愉悅地接受教育,從被動說教變為了主動吸收,實現了寓教于樂。因此,自媒體時代豐富和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三)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互動交流。自媒體搭建了師生交流的平臺,創建了更加和諧、溫馨的教育環境,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師生之間平等自由的雙向溝通交流。大學生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通過自媒體這個橋梁進行一對一的、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探討。顯然,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可以輕松地與教師平等對話,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促進其對教育內容的理解、認可和吸收。
二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事物總是辯證發展的,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話語權威的挑戰。自媒體時代下,人人都是信息的者,人人都有相對自由表達的空間,這種現象無形中挑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威。大學生喜歡用全新的、符合社會潮流的流行話語即網絡話語進行溝通交流。網絡話語一方面具有個性、潮流、新奇、多變、幽默等特征,與此同時也具有隨意、難控、無規律等特點,它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則一般是傳達符合特定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觀念并服務于教學的語言符號系統,具有用語規范、理論性強、相對抽象的特點,其特點決定了其不像網絡話語那樣易引起青睞和追捧,處于弱勢地位。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使用和傳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人,如果無視或無法抓住網絡話語的特點及受眾的心理特征,結果就會不能實現將傳統語言向現代語言的完美轉變,就會導致難以與受教育者產生共鳴,甚至還會激發他們的厭倦情緒和信任危機,使傳達理想效果和接收實際效果之間形成偏差,從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權威。(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介體有效性的挑戰。在自媒體時代,網絡技術的運用、網絡虛擬空間的出現要求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介體進行更新。首先,原有單向被動的講授式教學方法不再受歡迎,自由平等、雙向互動、圖文聲像并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受到追捧,這要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介體的教學方式方法必須更新。其次,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介體的教育內容上,部分內容在自媒體環境下表現出缺乏深度和廣度、缺乏前沿性、說理性的問題,表現出落后于時代的特點,它們未能超過網絡傳播內容的流行,但又缺乏解釋社會重大問題的說理性和前沿性,理論深度不夠,這樣的內容在與自媒體傳播內容相比較時就會顯得相對枯燥和抽象,因此這也就削弱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介體的內容的有效性。(三)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復雜性的挑戰。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自媒體與人們聯系越來越緊密,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給人們的學習、生活都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要看到在某種程度上它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復雜的虛擬環境。環境與人總是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誠然,自媒體作為輿論環境的一種,也總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一,大學生處在虛擬環境下,其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無時無刻都能受到各種輿論觀點的左右。虛擬環境的復雜性和多元性促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日益復雜,這無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復雜性。其二,在自媒體虛擬環境中,知識、經驗與各種信息的獲取形式更加多樣,這一情形為大學生提供了多種看問題的全新視角,使他們的認知結構也更加復雜多樣,教育者對其進行溝通、引導、教育、管理的難度增加。其三,自媒體中充斥著豐富多樣、光怪陸離的各種信息,不斷影響和誘導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價值選擇,這種影響既包括正面良性的,也包括反面惡性的,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對其引導的難度。另一方面,自媒體網絡社會蘊藏著海量信息,這給人們生活增光添彩的同時,也讓一些自控力不強的大學生群體在虛擬世界中迷失自我、放縱自己,沉迷于密集紛雜、浩瀚無垠的信息中無法自拔,造成與現實世界的脫離甚至對立,從而引發諸如焦躁不安、情緒起伏不定、自閉、孤僻等心理問題。再加上自媒體空間具有隱蔽、虛擬等特征,部分道德觀念不強和社會責任感相對缺乏的大學生會出于私心或沖動而說出不負責任的言論,成為“鍵盤俠”。這些行為都意味著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采取更多的方法,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三自媒體時代有效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并不是固定和一成不變的,相反,它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發展和完善的。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是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要求。自媒體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媒介素養,跟上時代潮流,把握自媒體發展的規律,在適應時代要求中促進教育內容入腦入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致力于體現時代性,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性,以不斷地增強其實效性”。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既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藝術,又能適應時代社會發展規律。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增強時代敏感性,積極融入自媒體網絡社會,及時了解自媒體下受教育者交流表達的話語體系,并且深入總結其特征規律,增強對語言的敏感度,把以往話語中那些不合時宜、死板教條的內容用全新的、簡潔明了的、鮮活生動的話語表達出來,進一步克服與大學生的話語差異。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基礎上打造既有說理性又有時代感還符合學生交流特點的話語體系,做到政治性與啟發性相統一,工具性和價值性相統一,理論性和時代性相統一。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者還要積極學習并努力掌握自媒體信息技術,不做網絡的“文盲”,努力走近學生,利用自媒體平臺有針對性地與學生進行多渠道溝通,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所掌握的淵博知識教育、引導和感化學生,讓其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以此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和持久性。(二)突顯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自媒體時代極大沖擊了傳統教師的權威主導型模式,教育者壟斷話語權的局面逐漸被取代,以往單向、不平等的對話方式變成了雙向自主的、自由平等的對話方式。為此,教育者要轉變傳統觀念,平等對待大學生,正確看待話語的對等現象。教育者應該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關照他們的現實需求,了解他們樂意接受的方式方法。此外應該及時回應網絡熱點和社會現象,耐心、負責、全面地對他們在現實生活和網絡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思想問題及時進行分析解釋、答疑解惑,同時要對大學生提出的各種積極正確的觀點表示鼓勵和肯定,對錯誤落后的觀念進行循循善誘的糾正和引導,對涉及重大政治原則的問題毫不含糊地“亮劍”。自媒體時代是一個允許張揚個性的時代,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單純師說生聽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時展的要求。俗話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乃是教育的真諦。因此,教育者應該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支持并鼓勵他們挖掘自身的特點和潛能,允許他們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積極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以此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轉變以往那種等、要、靠的思想,讓他們自覺、能動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外在接受為內在消化,變思想觀念為實際行動。(三)體現思想政治教育介體的人文關懷。教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脫節,忽略其主觀感受,顯然難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所以,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體現生活化和現實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理論支撐的簡單生活化,而是在對鮮活生動的現實素材深刻了解、理性思索之后的利用和超越。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應該本著教育內容貼近現實、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理念,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原則,拋棄陳舊的、脫離學生生活的教學案例,選擇貼近學生現實生活需要的案例或故事進行教學,減少停留于表面、空洞乏味的抽象理論,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人文關懷。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生活化的話語體系傳授,通過更新話語和表達方式,讓學生樂意聽,聽得懂,能接受。如何更新話語表達方式?一是貼近學生生活,體現時代感;二是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將以上兩者有效結合,同時融入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元素,讓話語體系實現創新發展,使話語體系生活化的同時不失時代化和學理化,使話語保持先進性和科學性的同時不失針對性和鮮活性。(四)重視自媒體輿論空間的有效利用。在自媒體時代,各種紛繁復雜的文化充斥于自媒體網絡,面對一些國家憑借網絡霸主地位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價值觀滲透,我們必須優化網絡虛擬空間,提供干凈良好的教育環境。由此,首先必須注重自媒體傳播方式,加強對自媒體環境的管理,筑牢安全保障系統,發揮網絡虛擬空間的陣地作用。其次,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自媒體的發展規律,把握時代特征,順應時代潮流,主動出擊,可以針對大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適時適量地通過自媒體平臺一些具有吸引力、新穎性和生動性的有效資源,提高教育效果從而達到育人目的。同時,與一般教育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特點,擔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利用自媒體平臺,堅持不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引導網絡輿論,強化輿論陣地,積極發揮網絡虛擬空間的積極作用,因勢利導,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綜合的體系,它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介體和環境構成的可控系統”,自媒體時代下,必須運用這個可控系統,圍繞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各要素來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只有在遵循客觀規律、把握時代規律的基礎上開展工作,才能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著更高更好的方向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8-08-20.
[2]謝彤.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及對策(下)[J].中國報業,2018(7).
[3]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1).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1).
[5]朱銀端.網絡道德教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6]袁雅莎.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途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
作者:孟昭麗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打造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研究
- 下一篇: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綜述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