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如何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時間:2022-11-30 09:54:51

導語:融媒體如何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融媒體如何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當前,多種媒體的互通交融推動了信息傳播方式產生巨大的變革。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作為活躍在網絡上的主要社會群體每天將瀏覽大量的網絡資訊和社會新聞,其思想道德發展也將受到不同信息內容和網絡輿情的影響,高校作為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素養培育的第一堡壘應該做出明確的判斷和積極的引導,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發揮融媒體優勢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突出教育成果是高校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關鍵詞:融媒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精神

要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不僅為高校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同時也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如果高校能夠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并不斷創新,一定可以在思想道德建設和價值導向引領等多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一、融媒體時代

(一)融媒體產生是時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技術進步,信息傳播的渠道、形態甚至媒體敘事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網民已超過8億,傳統的媒體形式早已不能滿足大眾對信息的需求,因此媒體的革新是時展的必然趨勢。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1]由此引出了融媒體的概念。“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目前新型媒體還不是一種固化的成熟的媒介組織形態,而是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媒體融合方式和運營模式。融媒體也必將對高校的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產生巨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二)融媒體發展對于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品學兼優,行為端正的青年人才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成為新時代的接班人。高校作為大學生意識形態培養教育的主要陣地、肩負著傳遞社會正能量,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2]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開辟了新的道路。高校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代表性,在校園的平臺下更能夠充分發揮融媒體的創新性,豐富理論學習的新方法。例如開設公眾平臺專題欄目,通過線下的展板等形式提高內容傳播力、影響力和引導力從而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組織精品分享活動,通過全覆蓋、全方位強化宣傳教育,從而推動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長效發展。廣義上的融媒體由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方面構成,新媒體平臺則作為校園新聞的主要傳播渠道,具有線上互動交流和實時反饋的重要優勢。[3]學生可以在推送內容下方暢所欲言,分享個人的思想感悟。既做到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網絡氛圍。

(三)融媒體發展助力網絡思政教育的主要優勢

融媒體的發展對于促進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優勢首先在于可以整合多方資源,將原有的傳播途徑與新型媒體資源相結合,開辟更廣闊的教育資源和平臺。同時創新“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打破傳統看與聽的課堂模式,改善青年大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新印象。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樣提出了新要求,緊跟時代步伐,了解青年學生關注的話題熱點,積極思考研究以此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其次融媒體實現了更好的傳播功能優化,通過線上信息交互,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提高學生受教育的主動性。將新媒體平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傳播載體。在這樣的平臺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和有志青年將敢于發聲,用科學和理論知識與社會不良風氣,負面消極言論做斗爭,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成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創了新紀元。

二、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及解決路徑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各大高校的融媒體發展雖已趨于成熟,但仍存在諸多挑戰。例如缺乏長效意識形態的教育指導,宣傳內容的創新性與媒體組織運營的系統性較差等這些都成為了制約思想政治教育推進的主要問題。因此,如何克服當下困難,增強高校融媒體的思想領導力是首要問題。通過對高校的部分媒體平臺進行數據調查發現,大量新媒體平臺存在關注用戶活躍性不高的現象。長此以往,大部分的的思想教育宣傳將變為“通知性”公告,遠遠無法達到教化育人的優質成效。[4]數據也顯示,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以及校園焦點問題可以獲得學生更多的關注,思政教育類內容卻“無人問津”,其主要原因是內容創新性不強,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相關程度不高。當下由于短視頻這一媒體形式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單純的文字圖片類內容已無法滿足學生的信息獲取需求,但是思政教育類的相關視頻一般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對媒體組織的相關技術要求較高,要做到內容新穎,貼近校園生活的教育類短視頻仍存在較大難度。

(二)實現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良性發展的積極應對策略

融媒體作為校園主流信息傳播媒介,要做到時刻堅持政治立場,增強網絡輿論的引導力。同時要時刻堅定宣傳黨的政治理論、政策,弘揚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解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要做到創新思維模式,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在媒體的傳播過程中,加大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弘揚愛國精神內容,抓住重要的紀念日和節點,開展愛國主題教育,追憶革命先烈,樹牢理想信念。完善宣傳形式,提高運營團隊整體技術水平,發現校園中的熱點問題。在校園媒體組織中成立素材發掘的專項隊伍,深入到不同年級、不同學院學生的日常生活,從學生討論的主要話題中,搜集素材。[5]逐步提升媒體平臺的公信力和親和力。提高媒體團隊的整體技術水平,完善線下學習制度,培養優秀的媒體人,形成組織內傳幫帶效果。在跟進主流宣傳渠道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舊媒體的傳播影響力,提高圖文質量,完善媒體平臺建設。

三、正確引領當代大學生思想潮流

(一)建立長效培養機制,增強輿論引導

在融媒體高速發展的大局勢下,不同高校的宣傳組織構架也不盡相同,但是建立長期有效的思想教育宣傳渠道是作為媒體平臺的基本職能。在組織運營過程中,充分結合學校學院的實際情況和專業情況,打造學科特點。并深入貫徹推動融媒體發展的指導思想,創新媒體服務形式,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監控輿情,督促實現良性發展。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和借鑒,從校園生活中多搜集新穎素材,逐步推出閱讀量較高的優質作品。在運營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積極加深與其他高校,各類媒體平臺的組織交流,結合自身優勢吸納融合,從而建立起真正的長效培養機制。

(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深化育人理念

在信息高速發達的融媒體時代,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加強在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深化育人理念。[6]在媒體平臺發展創新方面,始終要把握校園媒體平臺的主要職能,深入分析平臺特質,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內容,提高校園文化氛圍的感染力和讀者滿意度。媒體的組織建設發展方面,在保證高效的工作運營模式條件下,拓寬思想道德引領渠道,強化愛校榮校理念。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方面,首先要做到具有大局意識,把握熱點話題,從客觀的角度給予閱讀者積極向上的引導。同時注重將線上文化宣傳教育和線下活動實踐相結合,爭取做到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真正踐行“四個自信”,更好地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新媒體平臺引領當代大學生思想潮流的重要作用。

(三)打造優秀媒體隊伍,創新文化成果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已悄無聲息地來到了我們身邊,大學生的思維模式乃至生活習慣也隨之改變。目前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主要的信息交互平臺,因此打造優質的校園媒體隊伍對大學生思維引導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融媒體運營主要依靠優質的學生隊伍,因此要不斷優化這只隊伍的專項建設。在校園文化宣傳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理論水平。依托新聞、微信推送等形式拓寬正能量的傳播渠道和影響力。加強校園內媒體組織的溝通交流,通過資源共享實現媒體隊伍間取長補短,互利共贏的效果。同時鼓勵大家走出去,了解其他高校的媒體運營模式,開拓視野,洞悉最新的發展方向和輿論導向。融媒體的發展是時代進步的必然,通過這一媒介實現了海量信息在公眾平臺的共享。大學生通過對多種信息的瀏覽,引起思維上的共鳴,實現信息的及時有效傳播。特別是在對國家時事政治、科技進步、文化傳承等信息的了解,可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素養,同時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實現一舉多得的理想效果。

(四)結合時代精神,樹立良好的青年新形象

高校媒體建設不僅要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形式,更要突出體現時代精神,在高校良好的學習環境下提供更多的養分,充分發揮媒體的創新性優勢,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當代青年身上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要有作為,勇拼搏,敢擔當,扛起時代的旗幟,做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由此就更加凸顯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時代賦予青年的責任是艱巨的,也只有大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才能樹立良好的青年新形象,才能更加正確地引領當代大學生新思想。”

四、結束語

融媒體的關鍵在于融合與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在于精神的傳承與弘揚。高校要利用好網絡環境這樣一個優質平臺,把更好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帶到教學的課程中。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生理想信念培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領,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優質的青年大學生,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柯小瑛.創新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J].記者觀察,(12):-.

[2]張曉琦,楊喆.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7(4):88-8.

[3]陳譽文,李欣如,莫濤,等.融媒體視域下高校新媒體思想引領工作創新探究[J].傳媒論壇,,2(21):4-6.

[4]周琳.從新媒體視角下探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0(3):16-.

[5]李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網絡大數據創新教學研究[J].農家參謀,0(1):22-23.

[6]蘭麗娟,羅作勤.網絡熱點事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0(40):6-7.

作者:唐楚檸 鄒海燕 單位:北京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