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與作風建設
時間:2022-12-14 10:45:43
導語:歷史經驗與作風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運動是黨的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為中國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是黨的作風建設的一次成功經驗。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面對新時期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黨的作風建設也必須發揚精神,自覺抵御各種腐朽落后思想觀念的侵蝕,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和發揚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優勢,把黨建設成為更加堅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
[關鍵詞];作風建設;黨的建設
運動是黨的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為中國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是黨的作風建設的一次成功經驗。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面對新時期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黨的作風建設也必須發揚精神,自覺抵御各種腐朽落后思想觀念的侵蝕,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只有這樣,才能把黨建設成更加堅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才能真正保持和發揚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優勢。
一、是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
延安時期,為清除黨內長期存在的把蘇聯經驗神圣化、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錯誤思想根源,為肅清抗戰初期右傾錯誤的影響,為把我們黨建設成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黨,以帶領全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在以延安為中心的各抗日根據地開展了一場以整頓黨的作風為主要內容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史稱。在此次整風中,通過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通過嚴肅地實事求是地討論黨的歷史,深刻地總結了黨的歷史經驗教訓,使廣大黨員干部從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思想枷鎖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方向。這個結合的首要成果就是解決了新民主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問題,使全黨在這一重大問題上達到統一認識。這個普及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取得了偉大成果,使我們黨從教條主義下解放出來,為抗日戰爭及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經過整風,我們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水平大大提高一步。我們黨發生一次歷史的飛躍,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成熟起來。廣大的黨員和干部,包括黨的高級干部,都在世界觀上發生一次飛躍,提高了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現狀、研究歷史的能力和興趣,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
二、掌握思想教育,正確處理黨內矛盾
“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1]1094。強調首先從思想上建黨,這是的另一條重要經驗,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個創造性發展。的中心任務是解決黨內的無產階級思想與非無產階級思想之間的矛盾,即是要解決黨員思想上入黨的問題。1943年3月中央在《關于繼續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中指出:“我們的任務,在于加強馬列主義思想與無產階級紀律的教育,使新老兩部分黨員中(首先是干部中)那些不堅定不純粹的分子,受到逐漸深入與逐漸嚴格的鍛煉,使新老兩部分黨員中那些比較堅定比較純粹的分子受到進一步的鍛煉,這就是整風的第一個目的。”“此次整風的第一個區別、第一個斗爭,是無產階級思想與非無產階級思想之間的區別與斗爭,是以無產階級思想作標準,而對之表示一條心的人們與對之表示半條心(僅僅同情共產主義)的人們之間的區別與斗爭,是以自己今日的覺悟與今日的一條心對于自己昨日的不覺悟與昨日之半條心之間的區別與斗爭(自我批評)。”可以說整風是要解決黨員的“一條心”和“半條心”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提出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具體來說,就是“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懲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任何犯錯誤的人,只要他不諱疾忌醫,不固執錯誤,以至于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而是老老實實,真正愿意治病,愿意改正,我們就要歡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變為一個好同志”[1]828。把這個方針歸納成一個公式:“團結—批評—團結”,即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掌握思想教育,強調思想上建黨,正確處理黨內矛盾,對犯錯誤的同志采取“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這條經驗在今天仍然適用。因為我們黨今天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仍然是復雜的,充滿各種矛盾和斗爭,因此思想建設是我們黨的建設的根本,也是把黨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法寶,特別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這一點任何時候也不能放松。
三、研究黨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
學習黨史,研究黨史,在黨的建設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它是黨的思想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一個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自始至終都把研究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運動也是一個全黨學習、研究黨史的運動,是我們黨歷史上出現的第一次學習、研究黨史的高潮。遵義會議后,我們黨逐步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成熟起來。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民主革命的理論在不斷發展。為了把握中國革命的正確航向,除了研究現實問題外,黨的高級干部普遍認識到,學習、研究黨的歷史,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是學習革命理論,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的有效途徑,也是達到黨在思想上組織上統一的重要途徑。在中,研究黨史,總結歷史經驗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統一了全黨的認識。具體來說,第一,總結了建黨以來的歷史經驗,對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出正確評價和結論。第二,批判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領導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和思想上的錯誤。第三,高度評價了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第四,系統地總結了合乎中國民主革命實際的一整套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第五,明確地指出對犯錯誤的同志應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其次,構成黨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不斷的日益緊密結合。黨史是行動中的馬克思主義。一部黨史比起書本上的馬克思主義更具有豐富、生動、具體、切合中國實際的特點,更易于為全黨所接受。黨的領導干部一般都經歷了一段艱難復雜的歷程,每個人都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知識和經驗教訓,通過黨史研究,把這些經驗集中起來,加以概括提煉,上升為理論認識,這完全符合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發展規律。,通過學習、研究黨史,我們黨的廣大干部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解更深刻了,學到了更加生動、具體和切合實際的革命理論。
四、繼承革命傳統,加強黨的作風建設
正如習所指出的,聚焦黨的作風建設,號召全黨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并指出要做好對于這些東西的肅清工作和打掃工作是不容易的,要重重地給患病者一個刺激,使患者為之一驚,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叫他們治療[2]。中形成的一套優良的革命傳統和革命作風,是我們黨的傳家寶。要保持我們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就不能丟掉這些革命傳統和革命作風。中國共產黨自覺地運用思想建黨原則,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從到建國初期的整黨整風,從制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到“三講”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及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都是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的實踐,而每次這些從嚴治黨的措施,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實現大發展、大進步。在黨的報告中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強化黨內監督,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保持和發揚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優勢,把黨建設成為更加堅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8-05.
作者:王慧穎 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 上一篇:國有企業作風建設論文
- 下一篇: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