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廉政建設思想探析

時間:2022-05-06 05:02:56

導語:黨風廉政建設思想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風廉政建設思想探析

【摘要】延安時期黨風廉政建設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在惡劣的邊區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困難,嚴峻的軍事條件,黨內腐敗問題滋生的背景下,從提高黨員的思想認識、建章立制,明確黨員行為、發展民主監督,抑制腐敗滋生等方面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本文通過對黨風廉政建設經驗進行總結,以期對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延安時期;;黨風廉政

一、延安時期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的背景

延安時期的黨風廉政建設是處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開展的,艱苦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困難、嚴峻的軍事環境和黨內存在的腐敗問題等都制約著黨風廉政建設,歷經陜北十三年,廉政建設取得成效,并對黨的建設,壯大革命力量以及抗戰的勝利都起了積極地影響。(一)惡劣的自然條件。延安位于黃土高原的中部,這里氣候惡劣,自然災害頻發,這些問題使得邊區土地貧瘠、農民的農耕技術落后,農業的產量低下。陜甘邊區的地理位置使得這里的交通閉塞,雖然有助于紅軍駐扎,但是交通運輸極為不便。由于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手工業發展也極其落后,人民的衣食住行幾乎都要依靠向外購買,加之當地軍閥橫征暴斂、苛捐雜稅等導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呈現出“十里不見村,出門行人稀”的荒涼景象,黨和紅軍到達這里并不是休養生息,而是壯大革命力量北上抗日,因此面對如此自然條件,紅軍必須依靠邊區人民,改善生產條件,自己動手,艱苦奮斗。(二)發展經濟的困難。紅軍長征進入延安,當時財政是很緊張的,特別是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的“三光政策”加緊了對中國經濟的侵略,企圖消滅共產黨,致使1941年和1942年中國共產黨處于極端困難的境地。加之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漸緊,國民黨不僅停發物資,對共產黨進行嚴密的軍事包圍和封鎖,還扣押海內外人士支援邊區的物資,企圖用經濟封鎖來困死共產黨,阻撓邊區對外發展貿易,導致邊區的經濟發展極其困難,在這種背景下,共產黨領導邊區人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發展大生產運動,發展邊區經濟,解決溫飽問題和戰爭需要的供給等。(三)嚴峻的軍事環境。長征勝利后,紅軍進行的東征行動遭到閻錫山部隊的頑抗,甚至“剿共”號令,支援閻軍,企圖消滅紅軍及其陜甘根據地,在紅軍顧全大局結束東征后,對陜甘邊區的“進剿”依然存在。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1938年至1944年日軍將百分之六十多的兵力集中在解放區進行“三光政策”,國民黨依舊加緊對共產黨的封鎖。同時在陜甘邊區要進行根據地建設,還必須與邊區封建軍閥、大地主等進行斗爭。可以說在如此嚴峻的軍事環境下,加強黨的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對黨員進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抵制不良誘惑,對抗戰的勝利有著積極的作用。(四)黨內滋生腐敗問題。在大革命失敗后,部分意志不堅定的黨員經不起考驗和誘惑,腐敗墮落現象滋生,特別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后,黨內一些同志黨性修養不高,在“溶共”“限共”以及高官俸祿等的誘惑下,反水和墮落的黨員開始出現,黨內面臨著被腐蝕和官僚化的危險,例如在陜甘寧邊區懲處的貪污罪犯蕭玉璧,雖然他是一名老紅軍,戰功赫赫,也曾任蘇維埃政府主席,但是由于不甘當個局長,居功自傲,利用職權,挪用公款,利用職權作私人生意,最后以身為邊區公務人員,不能盡責,廉潔奉公,利用職權實行貪污等罪名判處死刑。

二、延安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內容

中國共產黨在進入延安,處在條件惡劣、分散的農村環境、四周白色恐怖政權封鎖的的情況下,卻在陜甘這一塊區域內發展紅色政權,以星星之火燎原,主要與根據地的廉政建設有關,總結在延安時期的黨風廉政建設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一)重在教育,提高黨員思想覺悟。首先是堅定的政治方向教育,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創辦學校,傳播馬列主義和共產黨的政策主張;進行理論宣傳,宣傳抗日救亡主張,積極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整風運動,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堅定黨員的共產主義信念,統一全黨思想,將全黨緊密地團結了起來。其次是堅持對黨員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教育。歷來重視人民的力量,紅色政權能在邊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發散,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全國的勝利,關鍵在于人民。因此在對黨員的思想教育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教育是重點,他曾說:“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地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最密切的聯系。”①經過對黨員的宗旨教育,黨員提高了思想認識,密切了與群眾的關系,防止思想上的腐敗。最后是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從1937年至1940年,外援占到邊區收入的%70到%80左右,雖然對邊區的減負有所作用,但當時也出現了部分黨員干部過多依賴外援的思想。隨著敵人的掃蕩,陜甘邊區艱苦的自然條件以及當時嚴峻的軍事環境,物資缺乏、糧食短缺的情況下,紅軍只能自力更生,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隨著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等美德的教育,使得黨員干部養成良好習慣,出現了很多模范干部,對于黨員的作風建設起了積極影響。(二)建章立制,明確行為。首先是制定懲治貪污行賄的法規,肅清腐敗分子。廉潔政府的建立,清明黨風的樹立,需要法規對黨員的規范,需要肅內存在的腐敗分子,形成良好的黨員作風。以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嚴明紀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來促進黨的黨風廉政建設。如《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則和紀律的決定》《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通告—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等嚴格規范和約束黨員行為。而對于已經出現的腐敗行為進行立即糾正,對于貪污腐敗行為進行懲治。由于嚴格執法,邊區肅清貪污運動成績顯著,貪污案件由1939年的360件下降到1942年的153件,在邊區政府中樹立了廉潔政府的模范。其次是實行以政紀為主的紀律。政府機關要貫徹和執行黨的政策法令,推行政務,必須把政紀作為根本保證,同時權利的運行不得超出法律的要求,這是保證黨和政府公正廉潔的重要條件。在受到游擊習氣的影響以及外來思想的滲透,在邊區的部分部門中出現政紀松弛等現象,忽視民主、個人專斷、徇私舞弊等現象出現,為保證政令統一,規范黨員干部等行為,在1943年陜甘邊區頒布了《陜甘寧邊區政紀總則草案》《陜甘寧邊區各級政府干部獎懲暫行條例草案》等,這一系列的“廉政法律制度”讓政府公務人員嚴明紀律,對公務人員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界定,對公務人員的獎勵也進行界定,形成良好的黨風黨紀。(三)民主監督,抑制腐敗滋生。首先是建立人民民主的監督。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建立以人民為基礎的監督機制是延安時期強化監督機制的特點。其實早在土地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在中央蘇區建立過監督各級行政機關人員的“工農檢察委員會”,這種由人民檢舉控告公務人員貪污的方式沿用了下來。延安時期,在1949年,邊區政府專門成立人民檢察委員會,對各級行政人員、司法人員等的失職、浪費、貪污、違紀等行為進行控訴、舉發和處置,這從客觀上促進了廉政監督工作的開展。同時設置有利于人民群眾行使監督權的行政輔助機關參議會的監督,還創造條件規范人民權利行使的有效監督,合理合法地處理干部的腐敗問題,促使了人民群眾直接行使監督權的環境的優化。其次是黨內監督機制的完善。建立干部的審查制度和自我檢查制度,陜甘寧邊區將審查干部作為一項制度執行下去,通過干部審查制度可以了解黨員干部的長短處,人盡其用,還可以肅內存在的不良分子。為此,中國共產黨不僅頒布各項利于廉政建設的法令,在立法上保證清明政治,為保證廉政立法的有效實施,還成立專門的監察委員和其他輔助機關實現對干部的審查,通過干部審查制度,審查干部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其工作能力優缺點外,還需重點關注黨員干部等是否有貪污腐化,違背黨的政策的行為。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從黨組織和政府的各級組織的自我檢查開始,推至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的檢查,以黨員和公務人員的自我檢查,自我批評為基礎,聽取意見,總結經驗,完善自我,加強黨的制度建設。

三、延安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的啟示

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陜北十三年里,狠抓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黨風廉政建設,不僅將延安時期黨的建設發展成為全國的模范,對現在黨的黨風廉政建設也具有借鑒意義。(一)改善黨風廉政要把黨員干部思想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雖然我黨一直堅持黨員的廉潔紀律約束,但是在部分黨員干部中依然存在黨性意識薄弱的成員,這表現在缺乏奉獻精神;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薄弱;部分黨員學習能力較差,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雖然現在黨員干部隊伍不斷優化,但是黨員文化水平較低的限制依然存在,部分老黨員和綜合素質較低、青年黨員難以履行好黨務工作的開展,對黨中央和上級的政策等理解不到位,對群眾傳達不清楚,政績難以做上來等情況,造成群眾對黨組織的執政能力產生懷疑。因此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極為重要的,它有助于解決這些弊端,促進廉潔政治。第一,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自身廉潔自律性。黨章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黨章對黨員的行為、權利和義務等都作出了相關的規定,通過學習黨章,可以促使黨員深入了解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提高黨性修養,堅持黨的宗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等,從思想上真正入黨。第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組織全黨進行集體學習和有關的廉潔教育,使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豎定共產主義的信念,増強政治敏銳性、必須注重從思想上加強自身建設,始終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通過教育提高黨員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提高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能力,拒腐防變。(二)治理腐敗問題要完善制度。腐敗問題的原因根本上來說是權利得不到制約,因此必須從立法上約束和明確黨員的權利和行為,用制度為黨風廉政建設作根本保證,嚴懲貪污腐敗行為。十八大以來,領導的黨中央對全面推進黨的偉大建設工程提出了系列新論斷,反腐倡廉建設放在了黨建的突出位置,在拒腐防變、狠抓落實、加強干部的廉潔自律等幾方面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積極穩固開展。第一,黨員拒腐防變能力提高,腐敗現象有所減少。十八大以來,把反腐倡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始終堅持對腐敗問題零容忍的態度,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能力提高,腐敗現象有所減少。第二,將反腐倡廉建設落到實處。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縣處級及以下干部和其他人員查處的數量總體呈增長趨勢,農村、企業等其他人員受處分數量最多時每季度高達10余萬人。”②這體現了我黨反腐敗力度之大。第三,干部的廉潔自律性有所提高。通過法律法規的約束,逐步培養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思維、嚴守紀律、遵守黨章黨規;開展自我反思、純潔思想、塑造先進品質;增強自我凈化能力、塑造黨員的先進品質,做一個為民服務、清正廉潔的好黨員。(三)促進黨風廉政建設需要更全面的監督機制。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直重視發展黨內民主,完善黨內監督機制。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在吉林考察時就曾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保障人民的權利。只有堅持民主集中制,才能將全體的力量集中起來,才能將黨務工作穩步推進的同時推動著黨建工作的開展,才能讓黨組織充滿活力與動力。在黨建工作中進行民主集中制的踐行,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不僅增強了黨內政治生活的透明性,密切了群眾的關系,也保障黨員主體地位,營造平等和諧的黨組織成員關系。完善監督機制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保障,報告指出,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各級領導干部要增強民主意識,發揚民主作風,接受人民監督,當好人民公仆,在黨組織建設中,完善監督機制,實現黨內監督帶動人民民主監督。同時,重視創建黨組織激勵制度,對于組織成員先進、群眾反應好的黨組織成員進行表彰,通過這些先進黨組織的模范作用,帶動黨建工作的開展。通過完善監督機制,實行政務公開。充分發揮各級監督委員會的作用,要建立起責權明晰的民主監督機制,尊重人民群眾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等,便于黨員干部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落實責任制,規范黨組織工作程序,推動黨組織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冀寧,朱孟光.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的歷史經驗探析[J].理論研究研究,2015,(3).

[2]全燕黎.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廉潔政治建設的基本經驗[J].社會主義研究,2014,(4).

[3]張俊生.延安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經驗的當代價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2).

[4]劉起軍,粟用湘.新時代反腐倡廉建設思想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4).

作者:王國慶 單位: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