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法制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8 11:23:00
導語:統計法制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
文章針對當前社會上廣大干部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統計數據弄虛作假的腐敗現象,理論聯系實際,大膽探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如何加強統計法制建設,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靠的新課題,深刻分析產生數據不實的各種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地提出各種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這個理論強調:要打好統計數據“打假”這場硬仗,除了廣泛學習、宣傳,領導帶頭執法守法之外,加強統計法制建設是保證統計數據真實的重要途徑。
文章由于能抓住統計數據不實這個“老大難”問題,研究群眾關心的“熱點”、統計法制的“難點”、科研的“冷點”問題,在統計法制建設方面有些突破,填補統計法制建設理論的空白。由于題意新穎,時代性強,可操作性和學術價值大。文章發表后,得到許多經濟專家、學者和新聞界的贊揚,先后在大連、宜昌、峨眉山等地舉辦的全國理論研討會上被評為“優秀論文一等獎”;被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國際教育文化出版集團等五個單位評為“優秀論文”。文章收入《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中國改革經緯錄》、《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論文選粹》、《中國知識經濟文選》和《中國教育大精典》等十多種大型文獻叢書。
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理論,這是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一個新的突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體制下,如何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們亟需探討并在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本文試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下,有關加強統計法制建設的途徑的問題,提些粗淺意見,以便與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討。
一、當前統計法制工作存在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以下簡稱《統計法》)頒布十多年來,它開創了我國統計有法可依的新局面,使統計工作開始走上法治的軌道,這促進我國統計改革和統計工作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指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應當指出,因為我國統計工作從人治走向法治,還僅僅是個開始,我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的影響,人治的思想根深蒂固,時常左右著人們的思想行為,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還不夠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識不強,法律觀念淡薄,權大于法,人治重于法治的遺風尚未消除。目前,在統計工作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仍然存在,《統計法》及其《實施細則》(1987年1月19日國務院批準施行)尚未能得到普遍而嚴格的遵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市場經濟體制和新舊制度交替的過程中,在大量新增的個體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三資”企業和鄉鎮企業中,由于統計法制建設工作跟不上,一些地方出現了以“假”謀私,唯“利”是報,報喜不報憂,層層虛報現象,在黨風和社會風氣不正的地方,更有沉渣泛起之勢。如虛報產值“翻番”、人均收入“增百”,瞞報投資規模、基建項目、出生人口、獎金津貼、重復調查,濫發和亂發報表現象仍很普遍。有些敢于堅持原則、維護《統計法》的統計人員,反遭排擠、打擊;而對于肆意打擊、報復,違反《統計法》的人員,特別是領導人,則泰然處之,行若無事,未能依法查處或查處不力,由此可見,在統計戰線上執法、守法與違法之間的斗爭,還是十分復雜的。
為切實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做到依法統計,使統計工作真正走上法治的軌道,我們應該認真分析當前在市場經濟新體制下影響依法統計的各種原因、以便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途徑進行清理整頓,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統計法制建設,使統計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那么,在當前市場經濟新體制下,干擾影響統計法制建設有那些原因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歷史上的原因。中國封建社會長達二千多年,封建統治階級推行人治,皇帝權力至高無上,言出法隨,以言代法,一人說了算,在封建社會根本就沒有什么“民主、法制”可言。長期以來,在人們的社會關系上形成了“唯上”、“唯權”、“唯人是從”、“唯言是聽”的封建宗教法思想和宗法意識,造成人們的法制觀念淡薄,法律意識不強,這是影響依法統計的歷史原因。
(二)是“官僚主義”的原因,由于封建社會推行人治,權大于法的惡習未肅清,發號施令,“長官意志”橫行。人為的干擾統計數字的準確性、及時性,出現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有的單位統計數字是看領導的臉色行事,出現“依人統計”、“依言統計”,搞數字游戲等不正之風。其主要特點是:“講成績時數字膨脹,講問題時數字縮小”。例如,同一單位,同一年度,卻出現了“要評功授獎產量、產值放衛星,要評救濟減免數字低得可憐”的怪現象。一些基層領導人對統計數字的干擾尤為嚴重,統計數字對某些領導來說確有了特殊的“用途”,他們甚至會不惜犧牲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以權定數,以數謀權,數為我用,數字要大要小,要高要低,由一人說了算,對統計工作橫加干預,甚至對堅持實事求是的統計人民進行打擊報復,根本就不把《統計法》放在眼里。例如,八九年年報表中,有××鎮上報的工農產值數字不實,比例失調,當市統計局核實統計數字有問題時,要與該鎮有關人員共同校對核實,以示負責,可是鎮的主要領導一是不支持、不合作;二是都出面向領導說情,甚至公然到統計局質問,大有“興師問罪”之勢。但是,我們統計局從領導到干部都給予耐心解釋指標函義,統計口徑,計算方法,并按《統計法》的有關規定精神,堅決依法統計,如實上報,維護《統計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我們的正義行動得到市領導和上級統計部門的肯定和支持。實踐證明,貫徹《統計法》有很大一部分阻力是來自單位領導人身上。
(三)是資產階級功利主義的原因,當統計數字關系到本單位、本地區的局部利益或個人的榮辱升遷時,這時統計數字就具有了特殊的“用途”和“價值”。他們深知,只有僅僅的幾個數字,說些假話,報點假數,欺上瞞下,就能白日升天,飛黃騰達。這是地地道道的資產階級功利主義思想在腐化發溴毒害人們,使得一些追名逐利的人不顧《統計法》,鋌而走險,為了本單位、本地區的局部利益或個人榮辱升遷等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地弄虛作假,虛報、冒報、瞞報或篡改統計數字,這種涉及局部地區“小集體利益”和個人名利的違法行為,它利用群眾的期望心里作用。因此,它的欺騙性、危害性更大,往往給依法統計設置重重障礙,增加查處違法行為的難度和阻力。
">(四)是統計人員本身政治和業務素質不高,法制觀念不強、統計監督機制不健全的原因。《統計法》及其《實施細則》雖然頒布實行多年,但因中國長期實行人治,法治的觀念很淡薄,各種工作程序還未規范化、制度化。加上統計人員本身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不高,未能適應法制建設的新形勢,未能依法辦事。存在重復調查,濫發亂發報表,對違法統計的行為監督檢查不力,聽之任之,對于明知故犯,違反《統計法》的人員,特別是領導人,怕“穿小鞋”,怕“秋后算帳”,怕打擊報復,而不改揭發、檢舉,不敢堅持真理,使統計資料難以準確地反映客觀情況,損害《統計法》的社會權威和嚴重影響廉政建設。
(五)是統計法律規范未能跟上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新體制的確立,各種經濟的經營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涌現出許多新的經濟組織,如國營、集體經濟采取了承包、租賃、股份、聯營、合作等多種靈活的經營方式,個體經濟和私營企業迅速發展,據統計,八0年我市僅有個體工商戶604戶,到九五年已發展到2萬2千多戶,要對這些范圍廣,零星分散的個體工商戶進行依法統計,真可謂是“難于登青天”。還有中外合資、合作、“三資”企業、港澳臺胞在國內投資的企業也日益增多。這些新興企業多數沒有行政主管機關,企業內部統計人員不落實,統計制度和統計報告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連專兼職統計人員也沒有。例如,“三資企業”不報統計報表,一問三不知,雖有《統計法》,卻徒嘆奈何!又如,商業系統的各鎮食品站,由于生豬和“三鳥”不再實行統購統銷政策,現已名存實亡、無從統計,供銷總社改為集團公司、糧食局在糧價放開后,其所屬各所站、公司統統實行承包責任制,普遍實行“定死任務”、“定上繳稅金”,要么一年早知道,每月完成多少銷售額從年頭就可報到年終,要么到年終還沒有人統計呢?他們的一改一放,都把統計人員改行或撤銷了,把正常的統計網絡破壞了,要管管不得,有法難依。上面事實,已足說明現行的統計法規的一些內容、條文不夠完善,統計法制機構不健全,統計法制隊伍力量薄弱。所有這些,都是影響和干擾在市場經濟下加強統計法制建設的主要原因。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經濟關系和經營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新形勢下要如何加強法制建設,才能保證統計數字及時準確、信息靈通,并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呢?這是擺在我們統計戰線廣大干部面前急需解決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新課題,結合我們的統計工作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條主要途徑來切實加強統計法制觀念。
(一)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統計法規的學習宣傳活動,在廣大干部群眾中逐步樹立統計法制觀念。
要克服權大于法的惡習,要掃除人治重于法治的遺風,要解決在統計工作中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首先必須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學法、懂法、守法、執法的自覺性。只有大張旗鼓地開展各種形式的統計法規宣傳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到家喻戶曉。同時要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統計人員學習統計法規的有關法律知識和專業知識,弄懂弄通統計法規的內容、具體條文及其內涵、外延的含義,理解法規的精神實質、才能使人們懂法、守法、提高執法的自覺性。從而,在廣大班干部群眾中逐步樹立統計法制觀念,增強了人們的統計法制意識。
(二)要強化執法機構,不斷提高統計檢查人員的業務素質,充分發揮統計調查監督的職能作用,逐步樹立統計執法部門的權威性。
為了有效地組織統計法規檢查工作,保證統計法規的貫徹實施,就必須強化統計執法檢查機構,從上到下建立了檢查監督體系,層層設置專職或兼職的檢查監督機構和人員。但《廣東省統計管理條例》第十六條中卻規定在縣級統計機關只設統計檢查員,實踐證明,在縣級只設統計檢查人員是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的需要的,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多種經濟組織的建立,大量的統計法制檢查工作是在縣一級,任務很繁重、很艱巨。建議上級應在縣(縣級市)級設置統計執法檢查機構,要大力加強縣級統計檢查機構的人員編制,做到機構健全,人員落實,建設一支強有力的統計法制檢查隊伍。我相信:只要做好統計法制干部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統計檢查員的政治、文化、業務素質,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派、業務精通、秉公執法、敢于碰硬的檢查隊伍,就能使統計執法工作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形勢,就能發揮統計監督作用和樹立統計執法部門的權威。
(三)要積極開展統計數字質量大檢查,及時查處違法案件,堅決維護統計的嚴肅性。
為保證統計法規的貫徹實施,確保統計數字的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真實情況,為國家在宏觀管理上提供真實可靠的決策資料數字。我們要結合年中或年終統計年報工作,積極開展以數字質量為重點的大檢查,要堅定不移、旗幟鮮明地查處那些嚴重或比較嚴重地違反統計法規的人員、事件。特別是指標弄虛作假、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人員,以及侵犯統計機構、統計人員行使法定職權的人員,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依法統計,同違反統計法規行為作堅決斗爭、表現突出的有功人員,必須依法給予表彰、獎勵。做到該獎的獎,該罰的罰,獎罰分明,以維護統計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促進統計工作盡快走上依法統計的軌道。
(四)要不斷完善統計法規體系,使統計法制建設更好地跟上市場經濟新體制的要求。
《統計法》及其《實施細則》的頒布實施,為我國統計工作從“人治”到“法治”開創了新局面,標志著我國統計工作開始了有法可依的現代化進程。但是,應當看到,我國的統計法制工作還剛剛起步,現行的統計法規體系尚不完善。例如《廣東省統計違法行為處罰辦法》中,對違犯統計法受罰款,屆時不交罰金的,又沒有象違反審計法和物價政策那樣規定由銀行強制劃款的較強硬措施,這些都有力地說明了我國現行統計法律法規存在不完備,條文不夠具體,缺乏法律效力和約束力。以上這些問題,建議上級人大常委會、政府執法機關要進一步補充、完善,以便盡快建立健全一整套國家、地方和部門較為完備的統計法規體系,使統計法制建設日臻完善地跟上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需要。
(五)各級領導要以身作則,自覺守法執法,各部門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切實把統計工作納入法治軌道。
各級領導和廣大統計人員對貫徹實施統計法規負有重要責任。一個單位統計法規執行得好壞,關鍵是領導,實踐證明“那個單位的領導能夠認真學法、守法,堅持實事求是,帶頭執法,那里的統計人員一般是不敢違法的;反之,那里的統計人員就難以執法,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為把統計法規貫徹執行好,首先要從領導做起,抓好領導的表率作用,要明確領導者的責任,把執行統計法規列入做為各級領導進行任期考核的內容之一,使各級領導都能做學法、守法、執法的帶頭人,為認真貫徹實施統計法規做好領導保證。
與此同時,各個部門還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積極支持統計法規的貫徹執行。統計法規是全面性的重要經濟法律,它涉及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涉及到有關部門、地方和領導利益,如果沒各有關部門的相互配合,僅依靠統計部門自身力量是不夠的,再好的統計法規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只有緊緊依靠人大和政府的領導,積極爭取司法、監察、紀檢等各有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齊抓共管,才能有效地加強統計法制建設。
綜上所述,只要抓好各級領導帶頭學法、守法、執法,各部門緊密配合,協同作戰,廣泛開展統計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執行統計法規的自覺性,強化統計執法檢查機構,充分發揮統計的監督作用,積極開展統計數字質量檢查,及時查處違法案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從以上幾條主要途徑,切實加強統計法制建設。我相信,統計法制建設是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新體制的需要,是會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發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和重要作用的。
- 上一篇:工商局“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實施方案
- 下一篇:統計學在證券期貨市場中應用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