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與城鎮化投資特點與重點

時間:2022-05-15 09:21:00

導語:工業與城鎮化投資特點與重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與城鎮化投資特點與重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2011年人均GDP達到34999元人民幣,約合5469美元,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占比達到51.27%。這表明,我國已進入工業化與城鎮化的中后期階段。在這樣的階段上,投資必然呈現出相應的特點

一、基礎設施與基礎產業投資處于增長高峰期

從與人們生產生活關系的角度看,實物投資可大體劃分為兩類。一是基礎設施與基礎產業投資,二是直接提供消費品與服務的一般產業投資。前一類投資的特點是建設期需要大量的投資,建成后使用時間長,更新速度慢,達到一定的完備程度后,對其需求將急劇減少。后一類投資的特點是單個項目投資量相對較小,但項目眾多,隨消費結構變化而不斷變化,競爭激烈,技術更新快。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歷程看,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投資建設的高潮,都出現在工業化與城鎮化階段,特別是在此階段中期,往往達到最高峰。實際上,一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實現之日,也就是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完備之時,對此類投資的客觀需求,必然相應下降。目前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的投資和經濟都長期保持低增長,其實是他們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已經完成之后的必然結果。我國在發展階段上,不同于早已完成工業與城鎮化的發達國家,而是正處于這個過程的中期。因而,我國目前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投資,理應進入高潮期,在總體上表現為快速增長。只有這樣,我國工業與城市化進程才能順利進行,避免人為折騰,穩步而又快速地改善社會事業和人民生活水平。

二、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投資的內部重點有序轉換

處于增長高峰期的基礎設施與基礎產業投資,并不總是整體齊頭并進,而是存在內部結構,表現出增長重點有序轉換。從1998年開始,主要是新世紀前10年,我國煤炭、石油、化工、鋼鐵、建材、電信與公路等行業的投資增速最高,但現在已過高峰期。繼之而起的是水利、電力、鐵路、設備制造、城市設施和房地產等行業投資,已經開始或即將進入投資增長高峰期。從國家和各地“十二五”規劃所列建設項目看,水利、電力、鐵路與設備制造等產業的投資建設,將在稍后的“十三五”規劃期間達到基本完善,度過投資增長高潮。受其影響,“十三五”之后的基礎設施與基礎產業投資整體增速可能放緩,少數行業的投資或許負增長,經濟增長率下降到6%以下。地鐵等城市設施和居民住房投資的增長高峰,持續時間可能較長,原因主要是我國的城鎮化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不是10年8年就能夠完成的。城市化必然強烈拉動城市設施和住房建設,而且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會隨家庭收入提高而不斷增長。即使早已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國家,住房投資仍占較大比例。例如日本在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后,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住房投資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左右。

三、新興產業投資孕育巨大的增長潛力

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后,基礎設施與基礎產業投資的高峰期將成為過去,除了產業調整和彌補折舊生產能力的投資之外,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將主要是以下的新興產業投資。

(一)各類產品的創新投資。包括新興產業的發展,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新產品的生產線建設等。

(二)新型創意產業投資。適應人們生活檔次提高和消費理念變化,能夠發揮消費引導作用的產業,如方便家庭旅行的房車等。

(三)高新技術服務產業投資。這類投資很可能在住房需求得到基本滿足后高速增長,明顯提高在總投資中的占比。

(四)環境保護與治理投資。從我國目前的環境污染狀況和發達國家治理的經驗看,我國在今后還需要20年左右才能完成治理任務。

(五)新資源的開發利用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