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時間:2022-07-12 08:49:17
導語: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多媒體技術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欲望,再配以動感的圖像,能增加學生對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問題獲得感性認識。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難以表達和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及復雜的變化過程,運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動畫演示、過程再現(xiàn)便能解決,從而有利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地理;多媒體;課堂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現(xiàn)代信息多媒體技術也隨之進入了校園,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當前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主流形式。多媒體的出現(xiàn)使我們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大大拓寬了教學資源的范疇,使教材“活”了起來,為教學活動提供了諸多方便。下面筆者就現(xiàn)代信息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作出分析。
一、有利于情境創(chuàng)設
傳統(tǒng)的地理課堂教學是以教師講解為主,面對靜止的板書和呆板的課本,無任何動態(tài)畫面,毫無生機,學生自然感到枯燥無味。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夠變靜為動,它有效地緩解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乏味問題。例如:《長江》一課的導入,我采用視頻片段對長江進行了介紹。悠揚的音樂、優(yōu)美的畫面再加上美妙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般陷入沉思。采用視頻片段導入新課,不僅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學得入情入境。再如:講授我國的河流湖泊對人類的影響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下圖片或視頻,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和討論激情,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再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就可以得知,河流湖泊給人類帶來了很多方便,如水路運輸、淡水資源、水能資源等,同時還會得知除了利益之外也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可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聲形并茂、聲色結合是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強大的優(yōu)勢。因此,筆者在開展旅游活動部分的教學時,通常采用多媒體技術將一處處秀麗的自然風光、一張張宜人的風景圖片、世界奇觀、旅游勝地等,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學生的注意力不約而同地全部集中到屏幕上,他們欣賞畫面的同時也在用心聆聽教師的講述,臉上不時露出自豪的微笑,有的甚至失聲喊出:“哇!真美!”學生個個猶如置身于祖國秀麗的山川之中,徜徉在宜人的風光之中。欣賞完畢之后,開展分享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旅游樂趣和旅游知識,學生表現(xiàn)得也是非常積極。事實證明,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主動意識,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
三、有利于突出重點、淡化難點
多媒體技術既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和知識轉換成具體形象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又可以將復雜的知識結果簡單化、明了化。因此,它成為了地理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得力助手。例如:長江中、下游洪水泛濫的原因,不但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如果單獨地靠教師講解,學生自然感到抽象,理解也就不夠透徹了。為此,我采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呈現(xiàn)了長江水系圖,并用動態(tài)畫面演示了洪水爆發(fā)的場面。通過演示學生發(fā)現(xiàn)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是長江中下游洪水的主要來源。此時,我再做相應講解,當流域內普降暴雨時,三股洪流同時涌來,促使河水猛漲,這就會使長江干流出現(xiàn)特大洪水。除此之外,洪水爆發(fā)還有別的原因。此時,我播放了一段近年來上中游山區(qū)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的影像。通過視頻資料的啟發(fā),學生明白了除了自然因素以外,發(fā)生洪澇災害還有人為因素,同時也增強了保護環(huán)境、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四、有利于學生地理空間概念的建立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即處理聲音、圖像、文字、圖形、動畫、視頻等信息,并將這些信息綜合應用的一種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完美地實現(xiàn)化靜為動、化動為靜,動靜結合。對于地理教學中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難以口頭表達清楚的內容,它都可以以畫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課堂效率的提高。例如:黃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單憑教師用語言描述,學生是很難理解的,甚至還會使一些學生越聽越糊涂。教學時,我采用PPT課件呈現(xiàn)了未形成“地上河”時的河道橫剖面圖,在學生認真看圖的過程中,我加以描述:“黃河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積在河底,促使水位漸漸上升,上漲的水位使河床無法承受,人們只能加高堤壩,地上河就是這樣形成的。”
五、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質,加強學生的認識
中學地理課程中有很多過程性的內容,如天體的運動等,這些知識是學生很難想象出的。由于現(xiàn)代信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完美地解決了這些內容教學中的困惑。例如:《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一課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由地球的公轉形成的,這一現(xiàn)象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是很難理解的,但是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自轉、公轉,晝夜交替、四季交替的現(xiàn)象,然后回放視頻,進一步觀察地球公轉和自轉形成的一些現(xiàn)象,我們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jié)令的典型位置來分析太陽直射情況和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進而分析四季變化的形成原因。神秘而不可莫測的現(xiàn)象,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學生豁然開朗。
六、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讀圖是地理學習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是地理教學的教學重點。然而學生面對一幅幅死板的地形圖、政區(qū)圖等,總會產生厭煩之感。現(xiàn)代信息多媒體技術不但能夠緩解地圖的枯燥,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例如:在介紹京杭運河時,用重新著色、閃亮來突出京杭運河北起通縣,南至杭州,經(jīng)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閃爍五大水系)。在介紹長江流域有哪些主要支流時,用閃爍來突出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和洞庭湖、漢江、贛江和鄱陽湖的位置。這樣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征的概念。通過以上嘗試發(fā)現(xiàn),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現(xiàn)代信息多媒體技術,將教材內容轉化成圖形、圖像或者視頻資料等,使教學的重點突出,難點得到化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鄭琳靜 單位:河北省平鄉(xiāng)縣第四中學
- 上一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多媒體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