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傳統新聞的轉型

時間:2022-04-02 09:26:11

導語:融媒體時代傳統新聞的轉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融媒體時代傳統新聞的轉型

一、合理規劃新舊受眾

(一)針對新聞新受眾,積極普及全新的媒介消費模式。1.擴大新聞閱讀渠道隨著新媒體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媒體進入到人們生活中,微信、微博、知乎等逐漸成為人們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這些新媒體取代了原有的新聞商業門戶,成為大眾閱讀新聞的第一入口[1],大眾只需要在智能手機上下載APP,便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新聞。但這些創新舉措對傳統媒體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傳統新聞媒體需要充分認識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新聞傳播渠道的創新,為受眾提供更為豐富的閱讀渠道。2.突破新聞傳播時間的限制在融媒體時代,新聞真正突破了時間的限制。傳統新聞傳播時代,人們需要購買報紙或者定時觀看或收聽新聞,隨著智能設備以及移動網絡的普及,新聞傳播時間越來越充裕,人們可以隨時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獲取新聞,突破了新聞傳播時間的限制。3.受眾在接受新聞的同時還會廣泛傳播新聞新時代,在微博、微信這種新媒介的幫助下,大眾可以將接受到的新聞進行轉發,讓更多的人閱讀到新聞消息。(二)針對新聞舊受眾,創新新聞理念以及操作模式。1.積極感知未來新聞報道的發展方向傳統媒體在轉型上需要創新觀念,這就需要明確發展理念,積極感知新技術發展方向以及趨勢,在此基礎上對媒介理念進行創新。例如傳統的紙質媒體在創新時,可以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創建數字化終端,從傳統媒體競爭轉移到新媒體競爭中來。2.制定多方位的生產流程傳統媒體在向新媒體轉型期間,需要重點考慮手機、網絡等多種平臺之間的資源共享,這就對新聞生產流程提出了新要求,要一改傳統的單向流程模式,實現多維聯動。以某新聞媒體為例,該媒體在從傳統紙媒向新媒體過渡時,組織發行團隊推銷報紙及在線產品,其廣告團隊在點擊率、電子商務等活動中獲取了大量的廣告投放,采編團隊不間斷的為用戶提供新聞素材,從而全面實現了傳統媒體的轉型。

二、融媒體時代傳統新聞的創新

(一)主題化新聞與突發性新聞。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正在逐漸向數字化方向轉型,尤其是媒介產品的數字化創新,需要通過分層儲存的方式對其進行整合利用。[2]當前社會,對于主題化新聞報道的需求逐漸增加,媒體資產管理以及數字版權管理制度建設勢在必行,針對管理人員,需要及時建立內容管理計劃,使用現代化數據管理技術,建立一個自己的內容管理平臺。新媒體時代,媒介想要在突發性事件報道上獲取先機,就需要重點關注日常素質內容管理系統。比如專業新聞人士怎樣報道突發性事件、怎么體現報道水平等,并融合現代化技術,實現新聞機構突發性事件報道模式的轉型。(二)內容生產人員。融媒體時代,媒體內容生產人員包含媒體專業人員和技術專業人員。媒體專業人員除了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之外,還要通過新媒體平臺提高個人或者所在媒體的聲望。[3]而技術專業人員,要將媒體專業人員視為能力來源渠道,.1NewsDissemination新聞傳播媒體融合在新時代大背景下開辟一條新渠道,以此推動所在媒體的可持續發展。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內容生產者要接受來自用戶的支持,一般是利用社交網絡系統建立與用戶之間的聯系。例如某衛視舉辦了專門針對粉絲的“粉絲節”,將媒體平臺的粉絲作為活動主體,了解粉絲需求,并建立一個密切的交流渠道,為平臺發展增加人氣,也為用戶貢獻更多有質量的內容。(三)用戶。要達到媒體之間的融合,最為主要的便是區分觀眾、聽眾、網民、讀者之間的概念。在實現新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傳統媒體面對的是需求多樣化的用戶,而非傳統角度的觀眾、聽眾,因為當前環境下的互聯網競爭已經不只停留在觀眾層面,而是逐漸向技術方向靠近,而一些新技術的成本越來越低,這就加劇了互聯網中各媒介間的競爭,各個媒體競賽的核心逐漸回歸于關系這一本質,即建立、維持、運營關系,并通過關系實現媒體價值最大化。媒體管理用戶時,需要注重系統性以及回路的設計。其一,要讓用戶積極參與至媒介活動中。例如,在很多事件中,往往是事件周邊群眾掌握第一手資料,并最先通過微信等渠道快速傳播,其傳播速度往往先于媒體。通訊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使單一個體的新聞素材質量得到提高,怎樣在保障技術、輿論安全的基礎上,通過單一個體實現新聞的爆炸性和快速傳播,是當前新聞報道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其二,要能夠通過回路設計體現用戶體驗,使聽眾不再局限于傳統媒介產品,而是融合全新的媒介內容,并以此和用戶建立緊密的聯系。(四)輿論引導。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轉型還體現為輿論指導方面。未來一段時間內,媒介生態要體現出微特質,通過新媒體將碎片式信息做再次緊密結合,以此實現輿論導向的轉型,傳統媒體若想在新時期實現自身發展,就需要在微鏈中積極掌握新聞傳播機會,為輿論制造熱點。筆者認為,今后一段時間的媒體發展,一方面需要掌握正確的競爭信息解釋權,另一方面要在繁雜的微鏈環境下梳理思路,將輿論信息充分發送至相關平臺,使其作為關鍵節點的傳播方,在這一時代,媒體把關突破了以前“一刀切”的模式,而是疏導眾多中心節點。疏導轉型與創新重點,體現為媒體依靠記者、用戶建立的微鏈,以此對矩陣進行傳播,并在關鍵節點中設置發展戰略,對輿論進行正確引導。

三、融媒體時代傳統新聞的轉型

(一)拓展媒介渠道。在未來傳統媒體的轉型過程中,會大量應用媒體OTO思維,將線上和線下視為統一的整體去考慮,由此也為媒介線下渠道賦予了多元化的特點,媒介渠道不再只是停留在傳統形式的廣播、電視、網站幾個小范圍內,而是任何個體都可以作為媒介,正所謂“媒介為人體延伸”、媒介包羅萬象,任何媒介都可以和人體的某一器官產生關系,任何一個可以使雙方建立聯系且可以承載文化以及信息的介質,均可以視為媒介,這種介質必將會成為今后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興媒介,到那時即是傳統媒介,也是滿足時展需求的現下輔媒。(二)豐富用戶體驗。用戶體驗其實就是媒體在服務平臺中、在產品的幫助下,以用戶即消費者為核心創造出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活動,通過有形態的產品提供獨特的體驗。[4]例如,在一些綜藝節目中,經常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裝修、廚藝的比拼,這一類綜藝節目便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如使用手機掃描產品二維碼、了解該產品是否含有一些有害物質,這種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將媒介產品體驗鏈延長,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體驗。(三)拓展媒介衍生品的銷售渠道。在融媒體時代,任何一個體現價值的模式都可以被稱為雙贏模式,借助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媒體為用戶提供豐富體驗的同時,用戶也會有所回報,成為媒體的忠實觀眾,還會自愿購買媒體相關產品。例如,可以推出一些以活動為主題的周邊產品,在明信片上印上某次演唱會的盛況,在衣服或者帽子上繡上活動標志,讓用戶通過產品回憶那次活動,這些周邊產品可以延伸到多個類型節目中。如旅游類、娛樂類、體育類節目中,媒介衍生產品將線上媒介內容在線下進行延伸,將傳統衍生品銷售渠道進行拓展,在現如今這個粉絲經濟時代下,媒介衍生品會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傳統新聞需要面向新時代進行轉型,這需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突破傳統媒體的限制,尋求新的發展路徑,為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道路。

參考文獻:

[1]何瑩瑩.媒介融合時代提升期刊編輯媒介素養的路徑探索[J].新媒體研究,2016,(22):101-102.

[2]王卉蕾.網絡新聞傳播主體多樣化及其影響初探[J].科技傳播,2014,24:48-49.

[3]喬賓娟.網絡媒介對多樣化新聞傳播的影響[J].中國傳媒科技,2013,10:17-18.

[4]徐微.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媒介素養[J].新聞世界,2016,(12):58-60.

作者:黃暉 單位:廈門廣播電視集團總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