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2-21 08:54:23

導語: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的作用

摘要:在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教學模式的多元化需要多媒體術的輔助。多媒體術直觀形象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學;多媒體術;情境創設

在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教學模式的多元化需要多媒體術的輔助。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使音樂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視野,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一、以多媒體術創設音樂情境

傳統音樂教學中,學生面對抽象的音樂缺乏感知,缺乏形象的表現手段,多媒體術正好彌補了這一缺憾。在多媒體術輔助下,學生從影、畫、音、形等方面進行學習和感知,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音樂的魅力,走進音樂的天地。多媒體術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起始階段和結束階段,能營造審美環境,喚起學生審美注意,激發其審美渴望;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能夠承上啟下,喚起學生新的審美注意和審美渴望;對教學內容,則會使原有的審美要素更加豐富多彩。總之,多媒體術能為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情境,能全面增強音樂的時空效應,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提高他們欣賞美的能力。如在《動物說話》教學中,要使學生感知聲音的長短,可根據歌曲特點,利用多媒體術,先播放森林里各種動物的叫聲,讓學生感知聲音的長短、強弱、音色,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他們在課堂上樂于表現并沉浸其中,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樂學”,實現了信息術與音樂教學的有機整合。

二、運用多媒體術培養學生想象美

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審美思維過程最基本的品質,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美,對發展學生個性和智慧、促進創造性思維是十分必要的。多媒體術有聲有形的情境所創設的音樂意境,不僅能促進學生藝術思維和欣賞能力的發展,更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美的想象。《兩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歌曲,通過樂曲的學唱,可讓學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培養他們想象樂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從而發展想象美的能力。教學時將《兩只小象》編制成動畫片,創設演示情境。上課伊始,讓學生模仿小動物的形象,隨著悠揚的樂曲,以律動的形式進入課堂。緊接著在大屏幕上呈現大象的謎面,請學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學生興趣盎然。然后播放動畫片,讓學生看片說出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勢: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腳步輕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時,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著讓學生分別模仿三種腳步,并打出節奏,解決了教學難點。兩段多媒體動畫片的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實現了玩中學、動中學和樂中學的教學目標。

三、運用多媒體術激發學生創造美

傳統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強調音樂基本知識的傳授和音樂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進行創造性音樂活動的潛在本能,阻礙了學生形象思維和個性化特點的培養。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聽音樂、看視頻,也要通過聯想和想象去感受、體驗,并創造音樂和表現音樂。多媒體的情境性創造優勢完全可以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或合作學習,利于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潛能和聰明才智,有助于發展他們創造美的能力。在《嘀哩嘀哩》歌曲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去演唱,表達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并感知春天多姿多彩的景象。上課時,教師播放春天的視頻,學生被冰雪初融、迎春花開、山花爛漫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將他們帶入悠閑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意境之中。學生們的歡快情緒很快被激發。然后進行人機交互活動,學生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春天中的一景”,通過目視、耳聽、口唱、體動等自主學習歌詞,去欣賞、想象和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意境。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術

多媒體術的運用,使音樂課堂充滿了樂趣,陶冶了學生的音樂情操。但多媒體術的運用并不是單純的視聽,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去感知音樂的魅力。讓學生在多媒體術輔助下入情入境,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要處理好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不斷地反思和改進多媒體術的應用方法,讓多媒體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音樂學習之路添磚加瓦,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作者簡介:張邑霞,西寧市城西區古城臺小學。

作者:張邑霞 單位:西寧市城西區古城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