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基礎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14 10:09:51
導語: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基礎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高校在計算機基礎教育方面面臨的形勢
在現階段,計算機的使用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許多學生在進行系統學習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一些計算機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和動手操作能力;但與之相反,也有一部分學生,在此之前基本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對其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一無所知。當然,那些在學習之前很長時間接觸并使用過計算機的學生也僅僅是掌握一些簡單的基礎技能,如使用QQ或微信等軟件,其專業素質方面還遠沒有達到大學計算機課程所要求的程度。由于,全國不同地區進行的計算機教育的程度不同,導致學生在剛進入大學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同一屆新生的計算機掌握水平有很大的差異。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計算機課程對學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僅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機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能夠合理利用計算機服務自己、服務社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扎實學習計算機理論知識,提高計算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便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符合市場的需求,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高校計算機教學的宗旨。
二、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
自20世紀起,我國許多高校就相繼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了簡單的計算機操作課程,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后,各大高校逐漸完善了其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和授課方式。但在計算機發展日益完善的今天,許多基本技能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普及和應用,這在無形中拉大了掌握部分操作技能的學生和沒有任何基礎的學生之間的差距。隨著社會與市場對計算機專業人員能力要求的提高,現有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教育框架中逐漸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和不足。(一)理論與實際不符。理論和實踐是計算機課程相輔相成的兩大部分,理論是基礎,實踐是將理論學以致用落實到具體操作過程中。但在當前的高校計算機課程體系下,教師課堂的講授與學生課下的思考發生了脫節,許多學生可以跟隨老師的指導進行操作,但自己獨立探索時就毫無頭緒,不能夠真正掌握和理解學習的內容,只是單純地以完成作業為最終目標,將理論和實踐割裂開來,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出現了斷層。(二)不能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制定不同教學方法。受地域的限制,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方面學習的進度各不相同,再加上老師不能及時跟進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很容易造成學生嚴重兩極分化的現象。導致基礎較好的學生不能更進一步地學習,反復練習原本就會的內容對其計算機能力的提升并沒有太多幫助。而基礎較差的學生難以適應當前的學習進度,不能及時理解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很容易對這門課程喪失興趣,可見教師的授課方式對于學生計算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
三、計算機教學的特點
(一)實踐性。高校的計算機課程體系涵蓋了許多晦澀深奧的基礎理論和專業術語,盡管如此對于許多非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學生而言,計算機仍是一種能為其所學專業帶來極大便利的常用型科技工具,其相關技術能夠輔助本專業的項目任務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大大縮減工作時間和工作成本。所以從這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計算機的基礎操作仍具有可學性和操作性,并且學生要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相關技能,必須要盡可能多的在具體案例中實踐。因此,在對這類學生進行基礎課程的授課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大上機訓練力度。(二)特殊性。計算機教學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是指這類學科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指的是其教學對象的特殊,這兩方面各有其特點。首先是計算機自身的特點。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知識構架不斷豐富、操作技能不斷提升、相關技術的應用程度和涉及范圍發生了質的飛躍。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穩步上升,計算機行業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計算機的技術變革日新月異的潮流中,僅憑借校內的學習來培養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操作能力的專業型人才顯然是不夠的,那么應該如何強化學生學習、使用、改造計算機的能力呢?這是該學科教育工作者需要繼續深入探索的課題。其次指的是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在高校傳統的授課方式中,大多學生往往把自己單純定義為知識受眾,一味地接收授課者傳達的課堂信息,不能積極地自行思考、消化,很難就相關知識與老師發生課堂互動,這種“沉默式”的學習方式通常有礙于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授課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掘其學習的興趣。
四、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改革的措施
以上的問題給現在許多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帶來了許多無形的障礙,導致其真實的課堂效率較低、學生接受程度較差。當前,在世界計算機潮流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國的眾多教育機構常會定期地聯合組織專業人士或教學人員開展相關的計算機專業研討會,通過分析其基礎教育層面的問題,彼此交流借鑒,探討當前發展狀況下非專業型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改進措施,在這種趨勢下,全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體系的推行刻不容緩。(一)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高校在推行新式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師生雙方都需要摒棄其傳統的應試教育型的陳舊教育思想,高校在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的構建時,應依據各個學科自身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授內容,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切實掌握對自身專業有用的計算機技能,進而促成計算機專業與其他學科的順利對接,以推動計算機學科在其他領域的發展。此外,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務機構也需要負責督促相關學科老師構建科學完善的計算機課程體系,即整套課程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和導向性,各章節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遞進性。現階段全國各高校要想確保非計算機專業的相關教育順利開展和持續優化,就需要區別專業型課程單獨制定教學方案,從具體的學科特點出發進行人才培養,從而更加合理的安排課程、指導訓練。(二)關于計算機基礎教學和專業知識之間的關系。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在校學生而言,該學科相關課程的學習目的在于掌握順應時展趨勢的智能化現代工具,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本專業和日后的學習生活,這就要求計算機教師在針對這類學生進行授課時需要加強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教師在規劃課程時,應注重強化學生的上機訓練,輔助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豐富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運用能力,熟練掌握相關地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專業,有目的性的進行課外拓展訓練。(三)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團隊是推進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基礎,高校除了要改革課程體系外,還需要注重教師團隊的培訓,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實力,壯大校內的學術研究力量,讓老師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進而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良好的計算機學習氛圍。
五、結束語
現如今,許多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應該隨著當前數字信息化的大趨勢及時更新,以尋求更適合計算機專業或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發展的方式。當然,立足于新的歷史起點,如何恰當地對當前計算機教育形式進行改革,確保其成果面向全體學生,是當前計算機教育者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玲.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8):25-28.
[2]晏莉娟.面向創新創業的民辦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103-104.
[3]李英杰.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0):54-55.
作者:劉錦繡 單位:山東現代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教學學生創新能力培育
- 下一篇:高校多媒體教學推廣與建議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