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12-30 02:46:04

導語: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現狀及對策

1四川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現狀

1.1獼猴桃研究機構情況

四川省擁有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等獼猴桃科研機構,科研成果斐然,產學研結合緊密。特別是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是我國最早從事獼猴桃資源收集、品種選育等科研活動的單位之一。另外,四川省獼猴桃產區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新西蘭植物與食品研究院等國內外獼猴桃頂級研究結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合作成效顯著,大大支撐了四川獼猴桃產業的發展。

1.2獼猴桃工程技術中心及研究中心情況

四川省高度重視省內獼猴桃產業技術研發和集成,大力支持企業、專合組織、科研機構自建、聯合建設技術研發平臺。2014年,依托龍頭企業聯想控股佳沃公司,聯合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四川華勝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四川省獼猴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致力于建成“國家級獼猴桃工程中心”,成為四川省獼猴桃“產、學、研”結合,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獼猴桃創新研發平臺。

1.3品種選育情況

1.3.1獼猴桃種質資源圃建設情況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是國內最早開展獼猴桃種質資源研究的單位之一,截止目前,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進行獼猴桃資源收集、保存和育種研究已有2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還從新西蘭引進110余個獼猴桃育種材料,并系統收集了三峽地區、四川、江西、河南等地瀕臨滅絕的寶貴野生中華和美味獼猴桃資源共1.5萬余份,收集了38個活體保存的獼猴桃種質資源(居世界第2位),46個品種資源,其中紅肉獼猴桃家系材料2個(居世界第1位),現已全部保存于該院什邡獼猴桃研究基地。2008年,由成都中際投資有限公司承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美國歐甘公司、四川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提供技術支持,在四川彭州建成了成都獼猴桃基因庫,目前該基因庫已引進了82個世界主要獼猴桃品種,同時從龍門山脈收集了42份野生資源進行栽培、選育,共124個品種。

1.3.2獼猴品種選育情況

四川省獼猴桃品種選育開展較早,處于國內先進水平。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選育了大量品種,包括了美味獼猴桃品種(系)、中華獼猴桃品種(系)、軟棗獼猴桃品種(系)、雜交獼猴桃品種(系)等四大品種(系)。

1.4配套技術研究情況

1.4.1標準化栽培技術

標準化栽培技術是保障獼猴桃產品品質和產量的前提條件,包括建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疏蕾、疏花、疏果,病蟲害防治等系列技術。四川省是國內較早開展獼猴桃栽培技術研究的省份之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四川就成立了四川省獼猴桃科研協作組,并赴全國主要獼猴桃人工栽培區進行實地考察,總結了獼猴桃人工栽培的幾大要點。20世紀90年代以后,四川省科研人員針對獼猴桃單個品種栽培技術開展了一系列研究。

1.4.2獼猴桃商品化處理技術

獼猴桃的商品化處理主要包括采摘、倉儲、冷鏈、分選等環節。目前,我國獼猴桃的商品化處理水平整體不高,還處于發展階段,與新西蘭、意大利等國家差距較大。四川省從21世紀初開始加強獼猴桃商品化處理技術的研發,隨著全省獼猴桃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四川獼猴桃采后商品化處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1.4.3獼猴桃精深加工技術

長期以來,獼猴桃消費主要是鮮果消費為主,科學研究多致力于獼猴桃品種選育、栽培以及商品化處理等技術方面,而對獼猴桃精深加工的研究較少。就四川而言,研究獼猴桃精深加工技術的科研單位和企業相對較少,僅有四川藍劍飲品集團、北京匯源果汁成都工廠等具有一定實力的飲料加工企業,與國內一些科研機構聯合開發了獼猴桃果汁、果粉、果醬、果仁油等加工產品,但是都未能得到大規模推廣。

1.5獼猴桃科研國際合作情況

四川省是國內較早開展獼猴桃領域國際合作的省份之一,早在1993年,四川省依托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等科研單位與與新西蘭植物與食品研究院、新西蘭國際獼猴桃貿易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在什邡市建成獼猴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帶動了全省獼猴桃科研和產業的發展。近年來,獼猴桃合作領域不斷向科技研發和商業開發延伸,不斷引進國外先進的產學研模式以及商業開發模式。

2四川獼猴桃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四川省在獼猴桃資源收集、育種、栽培、貯藏保鮮等技術研發方面都取得了大量成績,在國內一直處于領先水平,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缺乏多元化的品種選育能力

從自主選育能力來看,四川在紅肉品種的選育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上具有領先優勢,其紅肉品種“紅陽”獼猴桃是國內推廣面積最大的紅肉獼猴桃品種,占所有紅肉品種栽培面積的90%以上。但是,黃肉、綠肉品種的自主選育起步較晚,目前推廣面積較大的黃肉主栽品種均非省內選育,例如“金艷”、“Hortl6A”(ZespriGold)等品種均為省內企業購買,自主選育的“金什1”、“金什2”等黃肉品種由于多種原因僅在小范圍進行推廣,還未得到大規模推廣。單一的品種優勢制約了四川獼猴桃產業的均衡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紅肉獼猴桃最佳適宜區域海拔一般在500~700m,栽培區域有限,制約了獼猴桃產業規模的進一步發展;二是單一的品種結構導致四川獼猴桃貨架時間極短、消費市場狹窄等問題,不利于四川獼猴桃產業可持續發展。

2.2產學研機制不健全

盡管四川省擁有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與企業、政府聯合創建了若干獼猴桃工程技術中心、獼猴桃專家大院、示范基地,在產學研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但由于受現行科研體制、資金、人才等要素限制,獼猴桃產業領域產學研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一方面,我國現行農業科研體制主要是政府主導型的,而非以市場為主導,導致研究成果難以與市場完美結合,產學研難以形成強大合力;另一方面,現有農業科研人員受體制約束,不利于科技人員長期扎根獼猴桃企業、專合組織以及產業基地,不能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推廣積極性;三是現有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完善,特別是獼猴桃等果樹新品種知識產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外部效益得不到體現,抑制了科技人員的創新動力。

2.3獼猴桃精深加工研究不足

近年來,隨著四川省獼猴桃產業的不斷擴張,雖然在獼猴桃采后標準化處理及綜合加工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總體來看,研究水平還不高,研究成果不多,目前從事加工的企業也以小型企業為主,加工工藝較為傳統,技術含量不高,技術含量低,產品的VC含量保存率不高,色澤不佳,高檔次產品少,同新西蘭、意大利等獼猴桃生產銷售大國差距較大。從國內獼猴桃加工技術相關專利檢索來看,四川加工技術相關專利不足,與湖南、陜西等省差距較大。

3提升四川獼猴桃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3.1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加強科技對產業的技術支撐

實踐證明,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要保持四川獼猴桃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的持續競爭力,必須加大對省內獼猴桃科研的投入力度。一是積極支持科研單位和科技型龍頭企業進行獼猴桃資源收集保存、育種研發,特別是大力支持標準化獼猴桃良繁基地建設,支持獼猴桃工程中心做大做強,繼續保持四川省紅肉獼猴桃的品種優勢,增強四川省黃肉、綠肉獼猴桃的育種能力,解決獼猴桃品種單一的問題。二是加大對獼猴桃標準化栽培關鍵技術的研究,滿足全省獼猴桃發展對栽培技術的不斷需求。三是加大對獼猴桃商品化處理和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究,滿足獼猴桃產品商品化和綜合利用的需要。

3.2優化獼猴桃產業發展創新服務平臺

充分利用“四川省獼猴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獼猴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創新服務平臺,擴大服務范圍、優化功能,最大化地服務于全省從事獼猴桃科研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關企業、專合組織。一方面通過平臺解決獼猴桃生產、貯藏及加工的技術難點;另一方面為從事獼猴桃科研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關團體提供良好的研發條件和成果轉化平臺,針對獼猴桃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和重點技術問題,開展基礎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研究。

3.3整合科研資源,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

企業是創新主體,要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獼猴桃產業創新領域,發揮企業熟悉市場,了解市場和對科技需求的優勢,加強創新。目前來看,四川省僅少數企業具備一定的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因此,整合省內現有科研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獼猴桃龍頭企業應利用其資金、管理優勢,最大化地整合國內外科技資源。一方面是創新產學研機制,充分整合全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團體的科技創新資源;另一方面是積極利用省外乃至國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業等科技創新資源,比如新西蘭植物與食品研究院、中科院等。

作者:劉強 劉宗敏 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