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能力策略研究

時間:2022-11-22 03:03:51

導語:科技創新能力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創新能力策略研究

[摘要]文章旨在分析新經濟的具體背景下科技創新能力的體現方式,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現狀,制約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在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具體對策,根據這些方面分析出我國想要成為科技強國所需要走的路。

[關鍵詞]新經濟背景;科技創新;自主研發;產業結構

中國經濟新常態如今被廣泛提起,所謂經濟新常態在中國具體指的就是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深度結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開始產生和發展,不再是由傳統產業帶動,而是由高新技術產業帶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不斷涌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向科技大國、科技強國一步步邁進,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具有較廣闊的市場需求,經濟發展具有充分的機遇,如今的中國,已經在互聯網移動終端分享上處于領先地位,新經濟發展已經使中國與世界的步伐越靠越近,新經濟發展步伐已經合拍于世界,盡管如此,我國在科技創新能力上還是有很多不足和弊端,接下來文章就具體研究科技創新能力,以尋求具體的解決之策。

1我國新經濟的含義以及具體表現

新經濟在中國就是在傳統經濟上的創新,創業者想要成功,就得填補傳統經濟的空白,找準傳統經濟的弱點,予以出擊。新經濟主要表現形式不外乎技術的創新、傳統商業模式的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產業結構模式的創新等,新經濟的出現是中國發展環境的變化,比如微信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發短信模式,騰訊的出現以及創新改變了原有的商業發展模式,對傳統產業是一種沖擊與超越,這在目前的中國是一種好的發展趨勢,新的產業模式覆蓋舊的產業發展模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創業者要想獲得成功,就得跟隨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找到傳統經濟的缺點并且有所突破,要從提高傳統經濟的效率著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以及產業結構戰略性轉變。新經濟的主要特征首先表現在經濟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倡導綠色經濟就是可持續性發展經濟,從提高效益到提高質量的轉變。其次是高新技術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始終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一個國家要想獲得長遠發展,一定要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淘汰落后產能。最后是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浪潮,如今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發展,中國必將融入這一發展浪潮中。

2新常態下我國科技創新的現狀

(1)我國科技創新基礎較為堅實。我國一直重視科技創新的培養,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更是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驅動力,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主要途徑,是國力的象征,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起來,如今雖然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較為堅實,但在一些尖端領域還有所不足,科技實力還有待提升,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從各項數據來看,我國科研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不斷增大,有超過歐盟的趨勢,在科研論文產出方面也極具優勢,科研論文質量不斷提高,還有一大批科技成果、科技發明的問世更奠定了我國科技大國的地位,國家創新能力排行也再上新臺階。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過程,任何事情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正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轉變,科技創新能力有利于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體系自身的改革。(2)新經濟常態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系日益緊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不斷增大但還是有一定差距,科技進步貢獻率也不及發展中國家,技術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但還是有所不足,中美貿易戰中的中興制裁案就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表現,之所以損失慘重,歸根結底是我國沒有掌握核心技術,而核心技術恰恰就是一國科技創新能力的體現。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關鍵領域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存在瓶頸,技術供給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科技創新任重而道遠。

3新常態下制約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1)研發資金投入尚不足。在國力日益強盛的今日,科研投入依然是我國一大筆消耗,在創新產品研究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環節并非一日之功,并且存在很大的風險,研發成功率不可預測,這也是我國科研投入巨大卻收效甚微的原因,我國可采取新型的融資模式,但是由于風險巨大,很多企業不愿意也不想投入大筆資金,由于資金回收周期長,特別是中小企業,研發資金沒有政府的支持更是無法維持,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又一難題。(2)新常態下我國尚未擺脫對外國先進技術的依賴。從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科技領域雖然有了較大發展與突破,但是大部分是依賴外國先進技術與手段,受外國先進技術的制約,難以吸收到核心技術,從開始蘇聯的技術援助到后來我國自主研發,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科技與經濟的跨越,甚至一步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對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足,長期對外國先進技術的依賴容易導致懶惰心理,關鍵的核心技術卻始終得不到進步。(3)新常態下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在我國知識產權始終得不到保護,而自主知識產權是企業很重視的一環,企業進行自主研發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附加價值,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自主知識產權的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較大的資金投入、較強的技術支持。然而,在現階段,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不夠完善,侵權現象橫生,對專利保護力度不夠,造成很多企業不愿意投入資金進行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由此打擊了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

4在新經濟形勢下提高我國創新能力的對策

(1)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存活時間受到企業創新能力的制約,政府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強對政策環境、法律環境的監督,政府要發揮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越位、不缺位,要堅持市場在經濟主體中的主導性作用,堅持市場資源優化配置。要更好地發揮企業家的作用,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在新常態下要加強多元化投資模式。在我國,中小型企業多半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創新融資模式,建立有影響力的基金去扶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項目,促進創新創業產業可持續性發展,強化知識產權建設,吸引民間資本積極投資,創造高收益企業股債結合的融資模式,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將政府融資與市場融資結合起來,科技供給要與市場需求有效銜接,要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市場化。

5結論

在新經濟背景下,科技創新能力始終是我國努力的重中之重,無論什么時候,加大科技投入都是一個國家的強國利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我們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我國的創新創業能力,加大自主研發力度,保護知識產權,從而擺脫對外國先進技術的依賴。

參考文獻:

[1]張彬,李春暉.“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經濟縱橫,2018(2):78-82.

[2]張鐵利.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芻議[J].產業創新研究,2018(4):58-61.

[3]王碧云.大學科研創新力評價及中國提升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6.

作者:夏永 單位:宿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