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3-06 03:51:02

導語: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現狀與對策

摘要:高校科技創新平臺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部分,將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有效結合,深化產學研融合,提高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山東高校科技創新平臺近些年發展迅速,產出成果豐碩,為山東省產業升級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高校創新平臺在發展過程中也存資源共享機制有待完善、管理考核標準不夠具體、科研轉化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本文通過調研,結合山東省的實際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高校科技創新平臺;資源共享;科研轉發

一、山東省科高校創新平臺建設成效

高校科技創新平臺作為科技創新平臺的一種重要形式,利用其學科優勢,將人才、資源等將有機融合在一起,是激活創新資源的有效載體,可以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高校創新平臺依據國家、行業等提出來的重大科學問題,利用人才、知識、資源展開理論核和實踐研究。其形式包括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平臺等。山東省高校創新平臺在技術研發和創新創業等方面為山東省做出了較大的貢獻,通過產學研合作,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有效支撐。高校創新平臺的發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務工作結合起來,促進創新創業發展和技術進步,還可以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為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從山東省教育廳“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科研創新平臺立項名單中有重點實驗室167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1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平臺76個。

二、山東省科高校創新平臺建設問題

第一,資源共享機制有待完善。目前山東省科高校創新平臺相關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方面部分創新平臺存在資金短缺,投入不足的現象,而一部分創新平臺確存在資源閑置不用的情況。高校創新平臺的資源存在分部不均衡,相關平臺之間沒有建立起溝通共享機制。另外大部分的資源創新的平臺為未建立的企開放機制,導致相關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現在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方式不能滿足山東科技創新的需求。同時,由于各創新平臺獲得的科技資源,沒有進行統籌管理,呈分散式、存片化管理,存在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情況。第二,管理考核標準不夠具體。目前,山東省已對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究中心等平臺出臺了相關的管理標準和認定辦法。但是,相關的管理考核標準還有待細化,例如平臺的科技轉化效果等細節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另外,對于不同類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平臺的管理和考核沒有充分體現出各自的特殊。第三,科研轉化能力有待加強。目前山東省高校創新平臺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同進行科技創新,為企業提供各種服務,但是部分高校科技創新平臺較為重視理論研究,研究成果主要為論文和報告,相關的研究成果被企業應用較少,研究成果沒有市場化,市場效益較低,科研轉化能力較弱,社服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三、山東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措施

在山東山東省新舊動能轉化、產業升級過程的背景下,山東高校科技創新平臺需要結合各自學科優勢,圍繞山東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抓住機遇,加快產業鏈、創新鏈、資源鏈的融合發展。以創新驅動經濟,建設一批層次合理、創新能力較強,適應山東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平臺群。(一)引導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差異化發展。山東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應統一布局,科學規劃,引導各類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科技園平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高校應結合自身學科優勢,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建設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品牌平臺。在平臺建設過程中,應注重與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地方政府和其他高校之間的合作交流。優化平臺布局,有重點、有層次的建立差異化、多樣化的創新平臺模式,適用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研究問題,整合各平臺資源,培育特色平臺,將人次培養和創新科技融合一起。(二)注重平臺內涵建設,避免重復建設。想要建成實體化平臺群,山東高校科技創新平臺應注重平臺內涵建設,梳理科技平臺關系。山東各類高校平臺數量較多,但重復交叉建設問題也存在不少,存在資源浪費現象。通過梳理各級科技平臺的關系,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可以將科技創新平臺分為共享式公共服務科技平臺和獨立使用創新平臺。對于共享式公共服務科技平臺的資源與其他創新平臺實現共享,對社會開放,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高校應加強科技創新平臺的培養建設。通過與社會企業合作,加強產學研深度深度融合,圍繞科技實際問題,建立校級、省級、國家級逐級組織體系。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數量建設,更要抓質量建設。加強項目帶動,科技專項引領引導,集聚優勢資源,打造特色突出國內一流水平的高質量創新平臺。(三)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山東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應充分優化資源配置,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全體整體規劃。目前,各類高校創新平臺分布較為零散、資源存在交叉浪費現象,有些資源沒有充分利用,而有些平臺投入不足,各平臺之間資源各自把握,并沒有被充分利用。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建設覆蓋全省的科技創新平臺信息管理系統,統籌全省的科技資源和創新資源,及時進行信息共享。通過整合優化科技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配置過程中,推動各類可以創新平臺有序發展,突出重點發展方向,加強高端平臺發展。研發平臺高端發展。(四)完善考核機制。高校科技創新平臺的科學發展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的引導。通過建設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可以督促各級高校科技創新平臺按照規劃有序發展,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平臺綜合實力。在制定考核獎懲標準時,需要考慮硬件、軟件、效益、成本等內容。硬件包括資金投入、設備購買、場地配置、軟件升級等,軟件主要考慮人次引進、合作交流等,效益考慮產出成果、產出轉化、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在購置設備時,需要統籌規劃,避免重復購買或是閑置,增加設備使用效率。對于軟件要素,應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發揮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于年輕科技人員的培育,通過參加培訓、社會實踐、交流學習等方式培養一批有活力、有干勁、敢于創新的科技人員。同時,高校創新平臺應加強與其他學校、科研機構、企業、政府的溝通交流,及時掌握社會最需要解決的難點難題,合作架構共同進行科技創新。在制定考核方案時,應結合經濟和高效發展中長期戰略,引導高效創新平臺健康有序發展。實行優勝劣汰制度,對于推動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力度較大發展較快的科技平臺予以資金政策支持。(五)加強社會開放力度,增強社會服務。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增強社會開放力度,增強社會服務水平,提高平臺的效率。高校創新平臺可以通過與企業之間深度合作,加強溝通,及時了解科技實踐問題,更好的服務社會,增強科技轉化率。通產產學研深度融合,激發創新活力,增強科技要素的共享,促進產出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轉化,存進區域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對與重大科研社會,通過建立共享開放機制,可以提高其使用效率最大化,更好的服務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在高校創新平臺運行中,可以積極吸收學生參與進來,或是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項目中,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利用平臺資源,引導學生參加各式各樣的學術交流活動,建立良好的學術氛圍,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培育創新思維,還可以了解當下熱點科研問題和社會發展實踐問題。總之,將學生吸進到高校創新平臺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參考論文:

[1]王玉璽.馬爽.陸興.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發展路徑研究.產業與科技論壇[J].2018(16).

[2]任媛媛.安徽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現狀對策分析.經濟研究導刊[J].2018(07).

作者:劉振晶 單位:山東管理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