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服務現狀與趨勢

時間:2022-08-07 08:16:00

導語:農業氣象服務現狀與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氣象服務現狀與趨勢

農業氣象服務與生活氣象服務在內容上基本沒有區別,區別之處在于服務目的。農業氣象服務所提供的氣象信息都是用于指導調節農業生產的,以便農耕活動在氣象信息的指引下能提前做好對應工作。農業氣象服務主要提供預報信息,預報農耕生產的各個具體時段和期限,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1農業氣象服務概述

農業氣象服務內容是由農業生產活動對于氣象條件的需要決定的,因此,氣象服務內容必須落實到農耕生產實際,根據具體的地方農業特色和農業類型編排。農業氣象服務的主要依據有近階段天氣的演變趨勢、農作物生長周期、氣象條件對于農業生產的連續性動態影響、氣象條件對于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動態調節。因此,農業氣象服務必須落實到農作物的耕作和收獲實際,以全程動態督察模式,指引農作物有序完成生長,以及使農業生產者完成收獲。根據具體的服務對象,農業氣象服務可劃分為播種氣象提示、耕作氣象提示、收獲氣象提示、氣象災害預防提示。農業生產都要從農作物的播種、耕種開始,這一初始環節自然需要對應的氣象條件支持,因此,氣象服務必須根據地方實際生產的農作物種類提供對應的播種耕種氣象提示和氣象指導,以便農民能將農作物的播種耕種環節在正確的氣象條件下完成。農作物完成播種、耕種后,然后是農作物耕作護理的核心環節,在此期間的氣象服務主要是為農民提供各個施肥、澆灌、除病蟲害等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管理流程的氣象指導,并提供節氣性氣象災害預警,說明各個氣象不利因素將會給農作物生長發育帶來何種阻滯,以及提供對應的預防指導。目的在于保證農作物完成優質的生長發育,提高農作物產量。農作物在農民悉心的照料和管理下順利生長發育,完成了農業生產的最終收獲環節。這一過程中農民最關注的是農產品的品質高低和產量大小,最終的關注點都集中于完成收獲后實際到手的農作物量。此環節直接展示了農業生產的最終成果,對于農民具有重大生活意義,因此,氣象服務必須協助農民完成這一環節,保證農作物實現最大產能。

2農業氣象服務現狀

農業氣象服務主要立足于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的相關作用,嚴格按照農業生產的各個需求,給予對應的氣象條件指導和氣象災害預警,全程協助農業完成生產。目前,在悠久的氣象觀測習俗下和現代化氣象觀測技術的協助下,我國已有相對規整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但整體的服務力度還不夠,尤其是氣象災害預防方面,亟待進一步加強。目前的氣象災害預防服務體系,可按照我國糧食生產為例進行概述,以便人們更好地了解。一是晚期水稻開花抽穗階段的低溫氣象災害預警。此階段,晚期水稻低溫遇冷會導致稻穗的大部分米粒生成受阻礙,出現空穗。因此,發生相關氣象現象前必須提前做好對應的氣象預警工作,提示農民做好對應措施,如在稻田上做鋪膜處理等,以便抵消低溫帶來的一切損失。二是冬種小麥的熱風氣象災害預警。主要需要提前熟悉熱風發生的年份、播報熱風到來的時段,根據熱風到來的時段對應選擇耕種的小麥品種。另外,還有春秋時節的霜凍災害預警、冬季酷寒災害預警、旱澇野火災害預警、病蟲災害預警等,這些災害防御工作必須結合具體的氣象觀測結果,按照農作物生長發育的生命周期,向農民播報具有實用價值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提高農作物生長發育環境的安全系數,為農業產量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國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發展的模式主要有情報服務、預報服務,氣象應用服務、災害評估服務和人為氣象服務。農業氣象情報一般是整合氣象動態觀測結果,根據氣象歷史發展情況,分析具體農作物在此氣象條件影響下的生長發育所受到的影響。農業氣象預報必須提高預報結果的精準度,現階段各種氣象先進理論知識的引入以及各種科技產品的應用,氣象觀測基本維持高標準的精準度,尤其是在2007—2008年,專門建立了農業產量氣象預報業務,在保證農業生產維持固定產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農業氣象環境應用服務在20世紀80年代陸續展開,主要研究氣象環節對農作物生長的具體作用,揭示其中的內在原理,便于農作物生長發育能有效利用氣象條件,有效保證產量并相應減輕人工勞作[1]。農業氣象災害評估服務主要就是針對氣象災害研究的分析,并提出有效預防措施,隨著近年來開展力度的逐步增大,干旱、霜凍、臺風、冰雹等災害,當前已經順利應用衛星遙感觀測技術進行準確預報,方便人們提前做好災害防御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人為氣象服務主要是針對農作物生長發展所需要的對應氣象條件的補充,在客觀自然氣象條件無法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需要的時候做的必要措施。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并且有著不錯的成效。

3農業氣象服務發展趨勢

當下農業氣象服務雖有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不足。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各種新興行業出現,對氣象服務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就農業而言,在現代化的科技條件作用下,也顯示出更高的氣象服務需求。因此,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在氣象預報的精準度、時效性上必須做進一步提升,同時要加強氣象災害的預警服務,提高災害評估能力和防御能力,尤其針對那些難以預料的臨時性、破壞性氣象災害要有基本的應對能力,分析其具體的災害影響,并為農民指出正確有效的抵御措施,協助農民維持基本的農業產量[,2]。農業發展進入新世紀,農作物種類、農業耕作技術都有著本質變化,因此,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必須及時跟進,以當下的農業生產活動為服務基本導向,邁向生態農業服務領域,促進氣象環境與農業生產的融合,實現農業生產的生態化和環保性,實現具有時代新型的綠色生態農業理念[,3]。

4結語

農業生產自古離不開氣象服務,現今生產能力提高的同時必須對應更高的生產理念。現代化產業提倡環保生態可持續發展,尤其在農業方面,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因此,必須要求氣象服務緊跟現代產業的發展理念,完善革新氣象服務內容,為農業生產提供更為高端的調節和指導。

參考文獻

[1]陳柏富,童彬,李銳堅.我國當前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山西農經,2018(6):60.

[2]魯宇星.淺析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和發展[J].農技服務,2017(21):147.

[3]劉繼慧,劉戀.淺析農業氣象服務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家參謀,2017(18):73.

作者:王晨宇 汪光驊 單位:歙縣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