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氣象服務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18 11:20:05

導語:農村氣象服務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氣象服務問題及對策

氣象部門服務于基層農村,為農民及時提供優質的氣象服務是公益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勉縣氣象部門堅持以政府主導為原則,積極開展農村氣象服務工作,建立完善的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業務系統,入村實時開展氣象災害科普知識宣傳,因地制宜拓展生態茶園特色產業服務,對全縣主要農作物種植地進行精細化氣候區劃等,為農氣象服務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當前農村的氣象發展要求還存在一些差距,如氣象服務針對性不強、服務產品受資金影響、氣象災害科普宣傳面太窄等。筆者詳細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現總結如下。

1現狀

1.1政府主導,部門參與。勉縣在開展農村氣象服務工作時,以政府為主導,全面推進地方氣象工作的深入開展,實現了跨部門的分工合作,提高了部門資源的共享率。近年來,縣政府及時更新了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出臺了勉縣氣象防御災害應急預案和勉縣氣象現代化建設實施方案等,縣氣象部門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民政局等簽署部門合作協議,勉縣農技中心、勉縣茶葉產業技術推廣中心成立了為農服務專家聯盟,為農服務專家聯盟實時深入農村、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利用自然資源局的電子屏每天定時天氣信息,及時傳播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聯合縣中醫院到農村開展健康體檢和氣象災害科普宣傳活動等[1]。1.2強化能力建設,提升服務質量。近年來,為提升農村氣象服務能力建設,對勉縣國家氣象站進行升級,實現氣象要素的自動監測上傳,在全縣每個鎮(辦)均建有區域自動氣象站,并在地方氣候代表區域和氣象災害易發地進行加密監測,對4個骨干區域氣象觀測站升級換代。為提升農村氣象服務質量,勉縣氣象部門引入秦智—陜西網格預報智能解析應用子系統,提高預報預警的準確率和時效性;利用漢中勉縣氣象綜合業務系統,由勉縣氣象局和縣農村農業局聯合發文,將全縣農技員等881人納入綜合業務系統,每天8:00前天氣預報信息,以便安排當日的農村服務工作;升級勉縣氣象微信公眾服務號,全縣的農技干部和農民免費使用,獲得用戶的一致好評。1.3因地制宜,開展針對性服務。勉縣平壩、丘陵和山區共存的地區,縣內氣候差異較大,為了給農民生產經營提供氣候方面的依據,對全縣的主產農作物水稻、油菜、玉米、核桃、茶葉進行適宜種植區精細化氣候區劃并送到相關鎮(辦),以方便指導農村(戶)經營生產;同時氣象部門和勉縣農村農業局聯合,免費提供經營生產中需要的氣象資料。在學校、旅游景點、廣場、交通要道安裝氣象災害防御科普宣傳牌(欄),在氣象災害易發地安裝安裝氣象災害防御提醒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2]。

2存在的問題

2.1專業氣象服務人才缺乏。目前,專業氣象服務人才缺乏是困擾農村氣象服務工作順利開展的問題之一。開展農村工作要知曉一些涉及農村的政策及種養殖實用技術,而這些剛好是現有氣象服務工作人員的短板。在短時期內補齊這些短板顯然難度較大,僅憑現有的專業氣象知識想做好農村氣象服務工作不現實。即使有部分在職氣象工作人員學過一些農業氣象知識,懂一些農業種養殖技術,但與農村真正需求的實用技術還存在一定差距,也存在著技術不成熟、專業性不強、見效慢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農村氣象服務工作的開展。2.2村民信息獲取渠道有限。當前,農村(社區)的居住條件、信息靈通等方面與城鎮差距較大。在當今經濟建設的大潮中,多數農村青壯年去城鎮務工,平時村中以老人、有病人員和體質偏弱者居多,而且多數聽力、視力不好。他們幾乎不知道互聯網新興媒體,智能手機多數不會使用,日常通信使用按鍵式的“老人機”,對外界信息的獲取主要通過電視與他人交流。現代氣象服務多以微信、微博、短信等為主,形成了村民與現代氣象服務方式之間的障礙,影響村民對氣象服務信息的獲取。2.3氣象服務產品單一、技術落后。目前,農村氣象服務僅限于短信和傳統的A4紙張化服務形式,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僅包含天氣信息,并且涉及范圍很窄。通常基層農業氣象服務針對不同農作物在各個生育期應有不同的氣象服務。鼓勵農村發展特色化種養殖業,以獲得較高的經濟價值。特色化種養殖的關注度與服務量相對較少,無法滿足針對化的特色氣象服務[3-4]。此外,與當今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相比,氣象服務技術落后,一些農村地區的農業氣象服務信息無法及時傳遞,導致無法滿足村民的氣象服務需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氣象服務的順利開展。2.4當前人少事多困擾農村氣象服務開展。基層氣象縣局(站)要開展氣象綜合業務、氣象科技服務、氣象行業社會監管、黨建、精神文明創建、扶貧等工作,且要求每項工作都要認真對待,但編制只有6~7人,共有工作人員10人左右,人手明顯不夠。

3對策

3.1地方黨政的支持。任何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黨政部門的支持。首先,地方相關領導了解并重視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出臺推動農村氣象服務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性文件,為農村氣象服務提供政策依據。其次,參與地方一些重大項目的建設,以提升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農村氣象服務奠定基礎[5-6]。最后,要深入農村做好調研工作,建立健全農村氣象服務機制,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地方政府鎮(辦)目標考核。3.2加大經費投入。根據地區情況,地方政府應當將氣象現代化建設投資、事業經費納入地方年度投資和經濟發展計劃,建立和完善地方財政投入機制,列入地方年度財政預算,以便為農村氣象服務的順利開展提供財政支持。3.3服務方式需多樣化。目前,民眾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短信等接收氣象服務信息。在農村還應用大喇叭、電子顯示屏傳播農事農情信息、天氣預報預警信息等,使氣象信息能在第一時間傳播到村民和種植專業戶手中。同時,還將聯合涉農部門,如農村農業局、水利局、農技中心、畜牧中心等,使各自的專業優勢互補,共同發力做好為農服務[7]。加大農村,特別是農村氣象災害防御科普宣傳力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宣傳氣象災害防御措施。針對專業互助合作社、農業園區及基地種植大戶開展零距離跟蹤服務,趨利避害,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唐白冰,楊平,胡彥卿,等.肇慶市高要區氣象為農服務經驗總結[J].現代農業科技,2020(4):194-196.

[2]楊錦濤,王晏東.新形勢下永勝縣氣象為農服務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2020(3):216.

[3]付瑞瀅,茅海祥,楊秀勛.銅仁市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20(3):187-188.

[4]羅延年,劉潔.烏蘭縣氣象為“三農”服務的成效及問題與對策[J].青海農林科技,2019(3):38-43.

[5]田東霞,張宏基,劉丹.昌平區直通式氣象為農服務實踐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9(16):260-262.

[6]楊春雪,孟麗華,趙繼梅.縣級氣象部門開展為農氣象服務的措施探討[J].南方農業,2019(20):153-154.

[7]王芬.成都市雙流區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8(3):142-145.

作者:夏明安 姜旭鷹 李文巧 單位:陜西省勉縣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