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策略分析

時間:2022-12-26 09:41:12

導語: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策略分析

在天氣預報、科學研究與數據分析過程中地面氣象觀測技術是前提。隨著氣象觀測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地面的氣象觀測工作也在持續進步,一定程度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要做好地面氣象檢測工作,保證對地面氣象準確預測[1]。

1地面氣象觀測工作問題

1.1記錄降水量不一致。地面氣象觀測經常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即無法統一記錄降水量,一般由自動監測系統全面監測降水量,但在具體操作中容易出現分鐘與小時的降水量嚴重不符的現象。也就是說,自動監測系統僅對分鐘的降水量進行了監測,卻忽略了對小時降水量的監測。比如對自動站和人工觀測的降水量進行統計見表1,明顯自動站日降水量平均偏差大。工改變小時的降水量工作,并嚴格控制監測小時降水量。1.2臺站參數不準確。在實際監測工作中,臺站工作使用的觀測儀器將直接影響工作質量,如果對儀器參數缺乏合理設置,不利于得到準確的觀測結果。此時,一旦自動觀測系統發生故障,再通過人工實行更改,數據容易產生異常。大多數臺站的數據審核庫都通過測報業務系統提供數據,進一步增加數據發生錯誤的概率[2]。為化解這個問題,所有臺站要根據自身特點設計相應的審核數據庫的規則。

2提高地面氣象觀測質量的對策

2.1升級管理觀測傳感器。1根據基本站和一般站的特點,科學設置雙套多傳感器的自動化氣象站,相應擴大了觀測的范圍,進一步連續監測輻射、溫度和降水量,使結果更加準確;2選擇基本站和一般站安裝具有創新特點的自動化氣象站,優化升級傳統設備,從而更好處理應急狀況,建議采取便攜特點的自動氣象站,使觀測數據更精確;3建立綜合數據搜集、質量管理、數據傳輸與實時監控等功能的業務平臺,可以第一時間解決運行問題;4不斷改進檢查工作。觀測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認真遵守操作步驟,防止發生操作誤差。管理人員根據觀測內容編制相關的管理制度,具體涉及交接班時間和檢查的內容等。2.2加強管理觀測儀器。設備儀器對地面氣象觀測來講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管理人員必須根據設備工作情況設計相關的管理規則。1觀測人員按照操作程序完成交接班,實現階段性監測工作后,對設備儀器綜合檢測,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防止對后續觀測工作造成影響;2在交接班過程中觀測人員認真記錄了設備的運行狀態,仔細填寫表格,保證在發生工作紕漏時有據可查。2.3科學應用氣象專用網絡。地面氣象觀測工作適應新媒體的發展要求,全方位運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目前建立的氣象專用網絡為氣象觀測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不僅提升了反饋監控信息的速度,還把全面的基礎信息提供給氣象觀測人員,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為此,在日后觀測過程中,管理者保證氣象專用網絡的合理運用,實時更新網絡管理技術,從而集中力量組建網絡,充分保證觀測工作的效率[3]。2.4提高觀測人員的業務水平。觀測人員必須全面學習有關測報的理論知識,提高專業的技術能力。觀測人員與其他人員開展良好的交流,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另外,氣象部門邀請專家定期培訓技術人員,借此不斷提升觀測人員的專業操作水平。氣象部門還可以組織技術人員深化學習,并及時開展技術交流與學習。為工作成績優異的人員提供一定獎勵,相應懲罰工作態度不端正的人員。

3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的發展

3.1自動與智能地面氣象觀測技術。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主要研究氣象觀測傳感器,當前部分已完成自動化監測,但日照時數、云和天氣現象等傳感器尚未達到自動化監測的要求,全面發展自動化監測技術。針對已達到自動化監測要求的傳感器,通過MEMS技術研發精度高、小型化的智能傳感器,已經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4]。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合理應用與溫度傳感器相關的陳列式溫度傳感器,保證了觀測效果;低溫低濕、高溫高濕的測量工作已成為發展濕度傳感器的重點;硅諧振技術在氣壓傳感器中應用突出了規模特點;固態測風技術廣泛應用在測量風險風速工作中,有必要對其開展全方位的研究;對降水傳感器,由于精確度造成的限制,可通過減少誤差、提升降水量和降水強度等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全面應用非接觸式方法,深入分析降水測量設備;采取水分平衡法和能量平衡法統一規范蒸汽測量,嚴格把握實際和潛在的蒸散率之間的關系,保證其具有較高的真實度。在快速發展傳感器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過程中,智能化傳感器技術高度聯系了物聯網和互聯網,幫助觀測工作實現了網絡信息化操作,比如傳感器在未來可以集成為一粒米的大小,并向無人區散布,進而采集氣象信息,每個傳感器都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采集信息,由于分布較密集,可以逐步提高采集的準確性。3.2專用與通用地面氣象觀測技術。在水利、農業、交通、能源等利用專用地面氣象觀測技術。比如農業氣象觀測技術,對農作物的生產情況進行觀測,掌握農業生產的過程和土壤、生活環境特點,實時監測未來作物的生長狀況,監測小麥的生長,利用各傳感器對小麥生長所需的各種參數進行檢測,并向控制平臺傳輸數據,在控制平臺對比適合小麥生長的參數區間和檢測數據,若某一參數的表現不正常則會傳遞報警信號。在交通氣象觀測中,信息系統通過不同的地區和需求對氣象傳感器合理設計,將具有一定價值的觀測數據提供給對應部門。通用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緊密聯系交通運輸工具,憑借對氣象和環境進行監測的傳感器實現動態操作,從而更好運用移動平臺。未來可以研發在線檢定,對儀器狀態在線監控,以達到校準的目的,無需較長的時間,防止經常性檢定影響儀器的使用。3.3專業和大眾地面氣象觀測技術。該觀測的特點是觀測站相對較少、設置密度低、操作具有較強代表性。因此,在惡劣的操作環境中,未來的專業地面氣象觀測必須全面研究如何得到更加穩定的結果。大眾地面氣象觀測技術突出小型、便捷與移動等特點,類似的有手持氣象站。為確保大眾對小范圍內的氣象情況實時了解,未來可以將微型氣象站設置在共享單車、城市公交和出租車等交通工具上,監測常規的溫濕度要素。由于各個城市交通布置非常復雜,牽涉到廣泛的監測區域,選擇在汽車雨刷位置安裝傳感器,通過了解雨刷在規定時間內的擺動特點,得出雨量大小,或者對雨傘設置傳感器,記錄雨在傘上的密度,客觀評估降雨的強度,最后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向總站傳遞觀測的數據,從而保證預報的準確性。

4結束語

地面氣象觀測數據在氣象業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提升觀測數據的準確性,氣象臺站必須解決觀測過程出現的問題,并分析解決對策,找出提高觀測水平的合理化措施。通過不斷增加監控管理工作強度,認真安排實時監測,達到提高觀測數據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樸成活,樸正哲,李燁.當前地面氣象測報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處理對策[J].科技與創新,2015(9):83-84.

[2]郝利平.地面氣象測報質量影響因素及故障應急處理[J].現代農業科技,2015(7):274.

[3]趙云剛.地面氣象測報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4(33):213-214.

[4]樊靜.地面氣象觀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2(27):59.

作者:李勝軍 黃忠 單位:湖北省天門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