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術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5 03:14:08

導語:通信技術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信技術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論文

一、現代通信技術授課體系及現狀

對于民辦學院的“現代通信技術”的授課對象來說,涵蓋的專業非常廣泛,不僅有理科出身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通信)、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統開發),還包括文理兼有的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以及純文科的英語,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物流),且包括每年專升本的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這兩個經管類文科班。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課程組教師由于具備較深的數學基礎知識,往往在講授的時候覺得授課內容非常簡單,而實際上,很多同學采用文科的“抄背記”的機械方法,往往對一些看起來非常簡單通信知識都無法理解,在最終的考試中都全部暴露。由此,課程對經管類專業的學生的接受程度與教師過于主要技術細節的教學法之間產生了較大的隔閡。

二、東西方教學模式的對比

筆者由于長期在紐約理工大學(NYIT-NUPT)從事計算機通信的教學,對東西方的教學之間的不同有深刻的感受。主要差異化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學生、教師、環境。學生差異:東方的學生更害羞、更“內斂”,不愛發言,不愛提問題;西方的學生活潑、主動、希望能發言、愛當場提問題。教師差異:西方的教師由于是雇傭制,除非是終身教授,都需要經過學生的綜合評估(Evaluation),才能獲得每個學期(Semester)的職位,東方的教師大都沒有這個問題。環境差異:西方的行政人員是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行政人員會主動完成許多冗余的事務,讓教師和學生更專注與教學內容本身;東方的行政人員主要是用來完成“管理”功能,教師和學生需要處理的表格和文檔比較多,在形式和格式上要求更“嚴格”。

三、構建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歷經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中,伴隨著網絡新技術的應用、多煤機技術、實驗設備的引入。對“現代通信技術”的授課建設了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理念是“立足課堂,素質培養”。具體分為三大建設模塊。

(一)充滿人文特色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中最具面對面特色的一部分,“現代通信技術”首先將“生動第一課”作為授課內容,將當前最新的技術以多媒體的方式播放出來,以同學們身邊使用的通信產品終端入手,極大提高了同學們對后續課程的興趣。在日常授課中,鼓勵教師“走下講臺,走入學生”,以豐富的語言、特色的表情將知識點演繹。選擇具有人文功底的青年教師,將教材上枯燥的文字變成生活中可以比喻的案例。授課內容上也做了較大的刪減,比如光纖通信中刪去光纖等物理理論,衛星通信中刪除多種調制方式,移動通信中的無線信道特性等等,以及3G、4G技術中的擴頻、跳頻等原理。注重在系統整體應用和應用前景。圖1立體化教學培養體系要求課堂設置主題討論,比如“傳感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無線身體網”,指定學生實現做好主題研究,完成主題講座(Presentation),不注重技術細節,主要從應用和接口的角度討論對將來社會的作用,社會的推動。互動性的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參與程度,當場的即時提問和評點打分激發了學生的競爭的斗志。

(二)以應用驗證體驗為主的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時最能將理論與技術結合起來的,“現代通信技術”將課內實驗方案設計為操作性強、體驗感高的驗證型實驗,比如對“SIP交換機的通信”,“基于中間件的呼叫中心平臺”,“3G通信過程”,避免的過多技術細節的干擾,給文科基礎的經管類學生以感性直接的體會;同時,在實驗報告的文檔撰寫上,引入“華為公司”的文檔規范格式,強調文案處理的標準化。為將來大部分可能從事通信行業項目助理的同學打好嚴謹細致的行為習慣。

(三)以網絡課堂視頻的在線式教學

手機網絡時代無法避免,在無法勸阻經管專業學生少用不用手機上網之后。課程組將每個章節,每個知識點做成主題視頻,并配置重要知識點的講解。對于一些脫課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彌補缺課的損失,對應要求上進的同學,將知識點的精要可以鞏固提高。實時在線的網絡課堂提供了論壇,完成在線答疑(學生和教師都可以代為回答),模擬測試題,一些無法用實際設備操作的技術通過制作的Flash課件展示給同學。從實踐結果看出,網絡課堂的點擊量通常在授課人數的6~10倍左右。由此,以課堂、實驗、網絡課堂三大主體的立體化教學建設中,“現代通信技術”課程實踐取的較好的效果,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從內心不再排斥這個“專業”課,督導組和專家旁聽也得到了很好的響應。

四、引入創新型的過程考核標準

作為以素質教學為核心的新課程改革,“現代通信技術”引入西方的全過程考核模式。即不再一張試卷定終身,考核整個教學的過程。其中考勤部分每周計次1分,15周教學共15分,更注重在工程實踐(ProjectPractice)的考核權重。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為之服務的,作為具有通信行業色彩的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以“現代通信技術”課程體系為依托,遴選具有較高人文功底的授課組,為非通信專業的文科出身的經管類學生涂抹上了一縷“通信人”的色彩。

本文作者:林曉勇黃學軍俞洋工作單位: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