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通信組網方法分析
時間:2022-04-08 08:31:14
導語:配電通信組網方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數據挖掘技術
1.1時間序列法。時間序列分析是指基于系統觀測得到的時間序列數據,通過參數估計和曲線擬合來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和理論。其常用方法有參數估計法和曲線擬合法等(如非線性最小二乘法)。(1)抽樣:時間序列動態數據是通過觀測、抽樣、調查、統計等方法得到的。(2)作圖:依照所獲動態數據作出相關圖,進行有關剖析,求出自相關函數關系。相關圖可直觀體現周期和趨勢的變動,迅速發現拐點和跳點。拐點指時間序列從上升走勢驟變為下降走勢的點,如有拐點存在,則要求用不同的數學模型對建模過程中的時間序列進行分段擬合。跳點則指與其他數據不一致的觀測值,若該值正確,在建模時應予以考慮;若該值異常,需把跳點調整為期望值。(3)擬合:甄別適當的隨機模型,并采用曲線擬合,即以通用隨機模型來擬合時間序列的觀測數據。時間序列是一種特殊的隨機過程,當X(t)中的t取非負整數時,便可表示各個時刻,從而看作時間序列(timeseries)。當一個隨機過程可以看作時間序列時,便能以現有的時間序列模型對該隨機過程進行建模并解析其特性。1.2熵值法。在信息論中,熵是針對不確定性的一種量度。信息量越大,則不確定性越小,隨之熵越小;反之,信息量越小,其不確定性越大,熵便越大。按照熵的特點,便能通過計算熵值來判別某個事件的隨機性及無序程度,也可利用熵值來判斷一個指標的離散程度,離散程度越大,該指標對綜合評估的影響也就越大。因此,可依據各指標的變化程度,運用信息熵算法,計算出每項指標的權重,為多指標綜合評估提供相關依據。
2規劃預測及隱患分析
數據挖掘在國內配電通信組網領域屬于新興的前沿技術,對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由于現階段知識和技術層面的不足,國家電網幾乎沒有關于此方向的項目實施。本節基于兩種數據挖掘技術在此方向的應用,初步探討數據挖掘的建模過程。(1)收集實施地區未來三年的配電網規劃數據,對建設地理位置、數據吞吐量等通過時間序列法進行建模分析,預測未來如用戶數量、終端設備、電網負荷等數據的發展趨勢。(2)收集實施地區近三年的網絡運行情況等,通過熵值法建立數據挖掘模型,對故障數量、故障設備、故障率等指標進行分析挖掘,發現故障率較高的設備及施工方式等。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選取該地區配電網n個運行異常、m個相關指標,則Xij為第i個異常的第j個指標的數值(i=1,2,…,n;j=1,2,…,m)。2)指標的標準化處理:異質指標同質化。因為每項指標的計量單位有所差異,須對其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才可用它們計算綜合指標。即把指標的絕對值換算為其相對值,以解決不同值的同質化問題。由于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數值代表的含義有差異(正向指標數值越高越好,負向指標數值越低越好),通過不同的算法對高低指標進行數據處理。3)計算第i個異常在第j項指標下的比重。4)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5)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系數。對第j項指標,其指標值差異越大,熵值便越小,對方案評估的影響越大。6)求權值。7)計算各項異常的綜合得分。
3多維度分布式組網
根據分析挖掘結果,結合各通信技術優缺點及不同地區的配用電自動化系統建設情況,考慮配用電業務需求、負荷密度、供電特點等,采取分布式組網方式,選取適宜的技術方案,并為將來的升級預留空間。(1)在配用電業務方面,遵循以下方法:1)就配電自動化業務而言,若只需滿足兩遙,可供選擇的技術較多,包括光纖、無線專網、無線公網、PLC等。但需要實現遙控,則以光纖和無線專網為宜,僅當對遙控的實時性和安全性要求不高時,才可以考慮無線公網、北斗等通信方式。2)就用電信息采集業務而言,低壓電量采集可以采用PLC技術,集中器到后臺主站之間的通信選擇光纖、無線等方式。3)就電能質量監測業務而言,可參考兩遙的業務需求,采用光纖、無線、PLC等技術。4)就遙視業務而言(某些需要視頻監控的系統),由于其對帶寬有一定要求,宜采用光纖、3G/4G等技術。5)由于北斗具備精確授時和短報文通信功能,在配網關鍵節點均配置北斗通信裝置,實現對二次測控設備的同步對時和事件上報功能。(2)在供電區域方面,遵循以下方法:1)在企業集中、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域(城市),早已形成相對完善的城市配用電網絡,實施以光纖通信為主的配用電通信網絡技術,并依據地域特點,選擇光MODEM技術、EPON或工業以太網交換機。2)郊區、城鎮、山區、廠礦不適合采用光纖通信技術,考慮到經濟性,應因地制宜地選擇最優通信方式,如無線專網、北斗、PSTN等,或租用無線公網。3)對于版圖遼闊的平原地域,通信應利用無線公網的形式來實現,同期考慮無線專網建設。對于不能覆蓋無線信號的山區,如小水電、廠礦企業等,因其分布相對分散,所以應優先考慮租用無線公網,也可考慮北斗、PSTN等其他方式。4)對于缺乏光纖但被電話線路所覆蓋的區域,主站和采集終端的通信可以PSTN的形式實現。PSTN單純作為一種補充方式,應逐步過渡到無線公網和無線專網等方式。此外,由于光纖通信具有傳輸容量大、可靠性及安全性高等優勢,在條件容許的情況下應優先采用;而無線專網無需有線介質,且組網靈活,其傳輸速率也能滿足需求,因此適合光纜架設困難、變更頻繁且網絡構造復雜、老舊線路多的地區,但存在需申請使用頻段、實際應用經驗少等問題,且在城區基站選址建設有一定困難,終端設備的安裝方式也會受到些許影響;中壓電力線載波技術施工方便,節省介質投資,但其使用效果較差,架空線路安裝很有難度,運行維護工作量大,網管能力較低,作為專網通信方式之一,在不便采用光纖時,可以作為補充。配用電通信網情況復雜,僅采用一種或兩種通信方式無法滿足需求,但同一地區若采取過多的通信方式,首先會增加變電站端的主設備類型和數量,其次還需建設多種設備類型的網管系統。設備種類增多將導致同類設備數量減少,設備招標時單價將提高,對于運行維護人員的工作量和技術水平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綜上所述,為滿足使用要求,同一區域內應采用相對統一的通信方式,以取得更好的運行效果和技術經濟效益。綜合考慮各種通信方式的優缺點及其建設成本,各終端通信接入方式在電力線載波(中壓PLC)、無線公網(WiFi、3G/4G)和光纖(EPON)等三種方式中選擇。采用電力線載波方式時,電纜線路優先選擇卡接式電感耦合方式,架空線路優先選擇相-相電容耦合方式,載波機優先選擇一對多的系統。使用WiFi、3G/4G無線公網通信方式時,公司與運營商側采用高可靠的APN通道互聯,在公司配置網絡鑒權、授權與記賬系統,實現終端接入認證。選用EPON設備組網時,采用光路全保護冗余方式建設,任意一個終端設備出現故障都不影響其他終端設備,雙PON(PassiveOpticalNetwork,無源光纖網絡)口的ONU(OpticalNetworkUnit,光節點)設備,ODN(OpticalDistributionNode,光配線網)結構設計基于環形和總線結構,分光級數不超過6級。采用多種通信方式時要確保方式的統一接入、統一接口規范和統一管理,所采用的通信設備/終端應支持以太網和標準串行通信接口[1]。
4結語
以數據挖掘技術進行輔助,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域通信條件及建設現狀等,通過合理的通信技術設計,進行多維度的分布式配網通信建設,將比較分散的各區域不同通信方式集中起來管理,可為打造堅強電網提供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陳良,薛保星,黃傳金.鄭州高新區配電網自動化通信系統設計與應用[J].制造業自動化,2012,34(16):87-90.
[2]《中國電力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電力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電力百科全書:電力系統卷[M].3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4.
作者:陸繼釗 羅濱 楊宏宇 鞏銳 劉涌 單位:1.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2.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上一篇:計算機通信信息安全防護策略
- 下一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