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的作用
時間:2022-07-05 03:10:58
導語:電力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電力行業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力通信技術科學應用作為電力企業智能電網建設過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關鍵內容,直接關系到電力事業智能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促進智能電網的高效運營,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社會經濟效益。本文將進一步對電力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電力通信技術;智能電網;實踐應用
基于經濟發展形勢下,國家政府要加大對智能電網建設工作的扶持力度,科學制定頒布相關政策,指引市場電力企業充分發揮出先進電力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搭建工作中的作用,推動我國電力行業穩定持續的發展。現代電力企業要積極轉變自身經營管理理念,提高對電力通信技術科學高效應用的重視程度,確保將該項技術與智能電網建設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且要安排專業人員深入開發研究電力通信技術,以此來推動我國電力通信技術的創新改革發展。
一、智能電網建設中電力通信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在智能電網運營管理中,電力通信技術的科學有效應用能夠充分保障電力的正常穩定接收和輸送,最大程度滿足電力企業智能電網搭建管理的各項工作發展需求,確保企業在最低成本下創造出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首先,電力企業通過在智能電網建設中合理應用電力通信技術能夠全面提高保護智能電網的安全性,抵御外界對智能電網終端的非法攻擊,從而有效避免電網終端程序發生崩潰現象,造成企業嚴重的經濟損失[1]。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應用電力通信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電力企業的智能電網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滿足我國電力產業智能電網建設管理發展需求,推動社會電力通信建設的發展進步,實現現代電力電網的優化改造目標,為社會民眾提供更多便利之處。
二、電力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實踐應用
2.1電力通信技術在配電領域中的應用。在智能電網搭建過程中配電網絡設置是一項重要內容,安全可靠的電力網絡能夠保證電力企業更好及時處理各項電網運行故障,全面提高電力企業的供電管理水平,為市場廣大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電力企業通過將現代電力通信技術融入到配電網絡設計工作中,能夠優化改善配網網絡的性能,幫助電力企業整個配電網絡快速準確地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并且還可以實現對配電系統的集成、兼容[2],最大化提高對配電網絡運行的控制管理質量和效率,滿足現代電力企業的智能電網運營管理發展要求,推動我國電力行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2.2電力通信技術在新能源領域中的應用。伴隨著我國社會生態環保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人們綠色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對整個電力行業建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電力企業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并將電力通信技術融入到新能源發展工作中,提高資源的再生率和可利用率,從而實現國家政府科學有效制定的社會節能減排發展目標。電力企業要安排專業人員結合并網要求和新能源運用特點,合理設置電力通信的標準接口[3]。當電力企業成功接入新能源后,相關工作人員要確保企業內部電力通信系統能夠對電能電壓、功率以及質量展開自動優化調節操作。而在新能源發電管理工作上,技術人員要確保電力通信系統能夠實現對自身的科學高效控制,一旦發現故障就及時采取停止操作,提醒技術人員進行檢修維護。2.3電力通信技術在輸電領域的應用。電力企業通過大力發展智能電網,能夠實現輸電網絡高效進行遠距離和大容量的電力輸送管理工作,同時有效降低輸電過程的能源消耗量,為電力企業節省更多的資源,創造出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智能輸電網絡中設計應用電力通信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對智能輸電網絡的整體監控能力,及時向有關工作人員反饋準確可靠的數據信息,從而幫助工作人員充分掌握了解到輸電網絡的實際運行狀態和基礎終端運行情況,并對輸電網絡采取優化改進措施,統一分析處理各項運行數據。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電力企業智能電網建設工作離不開電力通信技術的有效應用,電力企業通過加強對電力通信技術的創新研究應用工作,并將該項技術落實到智能電網建設管理中,能夠充分保障電力企業智能電網安全穩定正常的運行,同時促進我國智能電網的優化升級,全面提高電力企業電網輸送能力,幫助工作人員更好的監控管理整個電網系統,降低電網故障的危害程度。
參考文獻
[1]丁暉,朱寧,陳秀國.電力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J].電力訊息,2017(09):62-64.
[2]李方碩,白泰,吳緯德,申杰.電力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運用與相關研究[J].電力研究,2016(02);145-147.
[3]劉蕾,李思逸,王鳳敏,何成峰.淺談電力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J].電力訊息,2014(01):54-56.
作者:郭輝 單位:重慶市實驗中學
- 上一篇:初中作文教學問題分析及優化途徑
- 下一篇: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