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方式革新

時間:2022-08-16 10:46:31

導語: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方式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方式革新

實踐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及應用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1]。它是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通信工程專業等工程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的工科專業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陜西理工學院通信工程專業實際,針對當前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適合通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一、存在問題及根源分析目前,國內各高校通信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均很健全,但實際教學效果大多不

明顯,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社會要求,嚴重影響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的模式存在問題。(一)實驗教學負擔重實驗項目繁多,教師及學生負擔過重,難以調動實驗興趣;實驗內容以驗證性為主,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所占比率較低,難以實現工程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專業課程實驗內容之間關聯度不高,學生不能有效認知專業課程內容之間的關聯,難以建立系統的專業觀。

(二)課程設計內容單一課程設計內容單一,設計題目采用隨機分配形式,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學生參與設計的興趣不濃。

(三)畢業設計不合理畢業設計題目來源比較單一,以教師立題為主,學生自主選題余地小。現在高校的畢業設計時間一般是在第8學期,而這段時間恰恰是學生就業實習的時間,傳統的畢業設計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校作畢業設計,這就使學生就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之間產生時間上的沖突。迫于就業壓力,學生一般都是以工作為重,而不重視畢業設計過程,這就嚴重影響畢業設計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改革措施

(一)實驗教學改革

1.壓縮驗證性實驗學時,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出比率。實驗教學要改變以往大而全的實驗開出模式,精簡合并實驗項目,并在教學計劃允許的范圍內,減少驗證性實驗數量,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出比率。對專業基礎實驗如“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實驗項目設置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生在認識基本電子元器件及集成芯片,會用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等基本儀器的基礎上,掌握電路原理分析的基本方法;通過設置基礎電路設計性實驗項目,讓學生掌握基本電路設計與測試方法,為專業課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學時應占到實驗總學時的1/2以上。

2.建立專業課程群專題實驗教學模式[2]。對專業課實驗如“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數據交換原理”、“計算機通信原理與應用”等,實驗項目應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并結合專業課程之間的內容聯系,建立課程群專題實驗[3]。專題實驗指一種多學時、高難度、獨立完成系統設計及測試的實驗方式[4],是一種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的新的實驗教學模式[5]。通信工程專業課程群專題實驗的題目應該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為目標,實驗題目應該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時效性,采取學生自主選題,以兩人或三人為一個實驗小組。課程群專題實驗的時間不低于6學時,其基本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創新精神及團隊合作精神。陜西理工學院在通信工程專業試點開設“局域網規劃與設計”專題實驗,該實驗以“通信原理”、“數據交換原理”“、計算機通信網原理與應用”等課程內容為基礎,要求學生在8小時內,以三人為一組,完成一個小型局域網的規劃設計與性能仿真、網絡構建、性能測試等實驗內容。經過一年的實踐證明,這種實驗方式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明白專業課程內容之間的聯系,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二)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1.精簡課程設計項目數量,設置綜合課程設計環節。精簡針對單一課程內容的課程設計數量,將內容之間存在關聯的課程設計進行整合,針對不同專業層次設置綜合課程設計,在保證課程設計總學時不變的條件下減少課程設計開出數量,提高課程設計的內容含量,確保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及效果。陜西理工學院在修訂新版教學計劃時把原來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微機原理課程設計”“、通信原理課程設計”等單一的課程設計內容進行整合,形成針對不同年級的綜合課程設計。通信工程專業二年級設置“電子技術系列綜合課程設計”,涵蓋“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內容,設計時間為2周;通信工程專業三年級學生設置“計算機系列綜合課程設計”,涵蓋“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課程內容,設計時間為3周;通信工程專業四年級學生設置“通信工程專業綜合課程設計”,設計內容涵蓋通信專業所有專業方向課程,“通信工程專業綜合課程設計”是學生畢業前的最后一次課程設計,把它作為畢業設計前的一次綜合練兵,為畢業設計的正常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設計時間為4周。

2.鼓勵學生自主立題,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改變傳統課程設計采用的教師立題、學生選題的模式,積極鼓勵學生自主立題,指導教師對學生立題進行嚴格把關,確保題目質量符合課程設計要求。由于近幾年學生參與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人數逐年增加,相當一部分學生具有大學生課外科技立項任務,學院積極鼓勵這一部分學生以科技立項作為課程設計題目,指導教師審核把關。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認同感,充分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經過近幾年的實踐證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積極性,在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及創新精神培養方面的作用非常顯著,這種方式已獲得指導教師及廣大學生的充分認可,自主立題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表1為陜西理工學院近三年“通信工程專業綜合課程設計”學生自主立題情況統計。表1近三年“通信工程專業綜合課程設計”學生自主立題情況統計

(三)畢業設計教學改革允許學生自主立題,與課程設計模式一樣,教師做好學生立題的審核工作。對畢業設計時間與就業實習有沖突的同學,在實習單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在實習單位邊實習邊作畢業設計,學校務必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實習單位指定畢業設計題目及指導教師資格的審核工作;二是指定校內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定期對學生畢業設計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和督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就業實習的同時,結合工程實際完成畢業設計任務,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又實現了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而且也能有效規避就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之間的時間沖突問題。近幾年陜西理工學院通信工程專業在鼓勵學生赴單位作畢業設計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嘗試,結果令人滿意。

實踐教學是決定應用型人才培養效果的關鍵環節,實踐教學的模式及方法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當今通信與信息技術發展飛速,實踐教學培養模式不能再沿用原來幾年不變的固定模式,而要盡可能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作出適當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使培養方式不落伍,才能使所培養的學生能夠始終跟上現代通信技術發展步伐,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立于不敗之地,真正達到培養受社會歡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