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安全影響因素與對策

時間:2022-02-24 02:52:43

導語:計算機網絡安全影響因素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網絡安全影響因素與對策

0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病毒、黑客、木馬等的惡意攻擊使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提高網絡安全的防御能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分析了當前計算機網絡安全所面臨的威脅及影響因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的對策。網絡技術的發展給人們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臺,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傳播和共享。但隨著計算機網絡應用的廣泛深入,運行環境也復雜多變,網絡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嚴重性不容忽視。病毒、黑客、木馬等的惡意攻擊,使計算機軟件和硬件受到破壞,使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大力發展網絡安全技術,保證網絡傳輸的正常運行。

1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因素

1.1系統缺陷

雖然目前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已經非常成熟,但是不可避免的還存在著安全漏洞,這給計算機網絡安全帶來了問題,給一些黑客利用這些系統漏洞入侵計算機系統帶來了可乘之機。漏洞是存在于計算機系統中的弱點,這個弱點可能是由于軟件或硬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可能是由于系統配置不當等原因引起的問題。因為操作系統不可避免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漏洞,就會被黑客加以利用,繞過系統的安全防護而獲得一定程度的訪問權限,從而達到侵入他人計算機的目的。

1.2計算機病毒

病毒是破壞電腦信息和數據的最大威脅,通常指能夠攻擊用戶計算機的一種人為設計的代碼或程序,可以讓用戶的計算機速度變慢,數據被篡改,死機甚至崩潰,也可以讓一些重要的數據信息泄露,讓用戶受到巨大損失。典型的病毒如特洛伊木馬病毒,它是有預謀的隱藏在程序中程序代碼,通過非常手段偽裝成合法代碼,當用戶在無意識情況下運行了這個惡意程序,就會引發計算機中毒。計算機病毒是一種常見的破壞手段,破壞力很強,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降低計算機的運行速度,甚至崩潰。普通用戶正常使用過程中很難發現計算機病毒,即使發現也很難徹底將其清除。所以在使用計算機過程中,尤其包含一些重要信息的數據庫系統,一定加強計算機的安全管理,讓計算機運行環境更加健康。

1.3管理上的欠缺

嚴格管理是企業、機構及用戶網絡系統免受攻擊的重要措施。很多用戶的網站或系統都疏于這方面的管理,如使用脆弱的用戶口令、不加甄別地從不安全的網絡站點上下載未經核實的軟件、系統升級不及時造成的網絡安全漏洞、在防火墻內部架設撥號服務器卻沒有對賬號認證等嚴格限制等。為一些不法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機。事實證明,內部用戶的安全威脅遠大于外部網用戶的安全威脅,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識,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無疑是整個網絡安全性的最大隱患。

2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2.1建立網絡安全管理隊伍

技術人員是保證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重要力量,通過網絡管理技術人員與用戶的共同努力,盡可能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在大力加強安全技術建設,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力度,對于故意造成災害的人員必須依據制度嚴肅處理,這樣才能使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得到保障,可靠性得有效提高,從而使廣大用戶的利益得到保障。

2.2健全網絡安全機制

針對我國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我國先后頒布了《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表明政府已經重視并規范網絡安全問題。但是就目前來看管理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需要重點抓這些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情況,要根據我國國情制定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行業的網絡安全防范體系,并加大投入,加大重要數據信息的安全保護。同時,要加大網絡安全教育的培訓和普及,增加人們網絡安全教育,拓展網絡安全方面的知識,增強網絡安全的防范意識,自覺與不良現象作斗爭。這樣,才能讓網絡安全落到實處,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

2.3加強網絡病毒防范,及時修補漏洞

網絡開放性的特點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是計算機病毒傳播和擴散的途徑。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病毒也變得越來越高級,破壞力也更強,這給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因此,計算機必須要安裝防毒殺毒的軟件,實時對病毒進行清理和檢測,尤其是軍隊、政府機關及研究所等重點部門更應該做好病毒的防治工作,保證計算機內數據信息的安全可靠。當計算機系統中存在安全隱患及漏洞時,很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因此要對漏洞進行及時的修補。首先要了解網絡中安全隱患以及漏洞存在的位置,這僅僅依靠管理員的經驗尋找是無法完成的,最佳的解決方案是應用防護軟件以掃描的方式及時發現網絡漏洞,對網絡安全問題做出風險評估,并對其進行修補和優化,解決系統BUG,達到保護計算機安全的目的。

3計算機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3.1數據加密技術

信息加密是指對計算機網絡上的一些重要數據進行加密,再使用編譯方法進行還原的計算機技術,可以將機密文件、密碼口令等重要數據內容進行加密,使非法用戶無法讀取信息內容,從而保證這些信息在使用或者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數據加密技術的原理根據加密技術應用的邏輯位置,可以將其分成鏈路加密、端點加密以及節點加密三個層次。鏈路加密是對網絡層以下的文件進行加密,保護網絡節點之間的鏈路信息;端點加密是對網絡層以上的文件進行加密,保護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數據;節點加密是對協議傳輸層以上的文件進行加密,保護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的傳輸鏈路。根據加密技術的作用區別,可以將其分為數據傳輸、數據存儲、密鑰管理技術以及數據完整性鑒別等技術。根據加密和解密時所需密鑰的情況,可以將其分為兩種:即對稱加密(私鑰加密)和非對稱加密(公鑰加密)。對稱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所需要的密鑰相同,如美國的數據加密標志(DES);非對稱加密是指加密與解密密鑰不相同,該種技術所需要的解密密鑰由用戶自己持有,但加密密鑰是可以公開的,如RSA加密技術。加密技術對數據信息安全性的保護,不是對系統和硬件本身的保護,而是對密鑰的保護,這是信息安全管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3.2防火墻技術

在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中,設置防火墻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防火墻技術是隔離控制技術的一種,是指在內部網和外部網之間、專用網與公共網之間,以定義好的安全策略為基準,由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設備組合而成的保護屏障。(1)包過濾技術。信息數據在網絡中傳輸過程中,以事先規定的過濾邏輯為基準對每個數據包的目標地址、源地址以及端口進行檢測,對其進行過濾,有選擇的通過。(2)應用網關技術。通過通信數據安全檢查軟件將被保護網絡和其他網絡連接在一起,并應用該軟件對要保護網絡進行隱蔽,保護其數據免受威脅。(3)狀態檢測技術。在不影響網絡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網關處執行網絡安全策略的引擎對網絡安全狀態進行檢測,對有關信息數據進行抽取,實現對網絡通信各層的實施檢測,一旦發現某個連接的參數有意外變化,則立即將其終止,從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特性。防火墻技術作為網絡安全的一道屏障,不僅可以限制外部用戶對內部網絡的訪問,同時也可以反過來進行權限。它可以對一些不安全信息進行實時有效的隔離,防止其對計算機重要數據和信息的破壞,避免秘密信息泄露。

3.3身份認證

采取身份認證的方式控制用戶對計算機信息資源的訪問權限,這是維護系統運行安全、保護系統資源的一項重要技術。按照用戶的權限,對不同的用戶進行訪問控制,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是防止不法分子非法入侵的關鍵手段。主要技術手段有加密控制、網絡權限控制、鍵盤入口控制、邏輯安全控制等。

4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復雜化,計算機網絡安全需要建立多層次的、多渠道的防護體系,既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來抵御病毒及黑客的入侵,同時還要采用規章制度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做到管理和技術并重。我們只有正視網絡的脆弱性和潛在威脅,大力宣傳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不斷健全網絡安全的相關法規,提高網絡安全防范的技術水平,這樣才能真正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作者:馮 濤 王旭東 單位:蘭州理工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學院

引用:

[1]杜躍進.全新時代:網絡安全威脅進入新階段[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1.

[2]魏為民,袁仲雄.網絡攻擊與防御技術的研究與實踐[J].信息網絡安全,2012.

[3]張旭珍,薛鵬驀,葉瑜等.網絡信息安全與防范技術[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1.

[4]魏江來.Web服務器安全威脅與防范技巧[J].網絡安全,2012.

[5]張萊萊.網絡信息安全探討[J].數據庫安全知識,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