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及網絡空間安全研究
時間:2022-09-11 11:45:22
導語:網絡信息及網絡空間安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互聯網快速發展,信息安全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對于個人來說,信息安全有利于個人隱私的保護。因此維護網絡空間及信息安全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運用多重不同的技術操控網絡,以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本文將針對網絡空間以及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展開討論,通過分析二者的區別和聯系,更好的發揮網絡的優勢,實現最大化價值。
關鍵詞:網絡信息;網絡空間;安全
目前信息網絡逐漸代替傳統通訊技術成為傳播信息的主要媒介,日常生活中網絡的利用擴大了網絡的應用領域。近年來新聞媒體上不斷播出有關網絡安全、保護隱私的案例,這使大部分的人民群眾對信息安全更加注重,這些案例發生的原因大部分相同,因此給民眾造成了一定的認知偏差,對信息安全與空間安全的概念有所混淆。現代社會中信息網絡被大范圍的普及,想要確保網絡信息的安全就需要技術操作人員采取多種手段進行維護和保障。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的概念首次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其主要是指保護隱私和防止未經授權進入信息系統。網絡空間就是信息的生存環境,是將所有信息進行整合的環境,因此網絡空間的安全既有效保證人生產生活安全,有保證了信息安全,其是一個巨大的復雜的系統,人與信息相互影響構成了影響網絡空間安全的重要因素。網絡空間的安全問題綜合了所有信息、系統,顯得更加龐大,一旦出現問題,將更加難以治理。網絡空間安全相對于信息安全更具體化、專業化,其主要用于培養“互聯網+”技術,以促進社會緊跟時展共同進步,引領國家網絡領域的安全,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空間進行管理與規劃,開發與網絡相關的軟件,更新硬件設備,逐步促進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不管是信息安全還是網絡空間安全都需要具有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的高級網絡工程人才進行維護,網絡空間是繼陸、海、空之后的又一新型戰略空間,其不僅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和文化的傳播,還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的社會發展與國民信息的安全,容易造成財產損失與綜合國力下降等的問題。因此為了應對網絡空間在信息交流各環節面臨的危機,需要對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和保護機制,有效保證信息的產生、傳導、存儲、再現。同時對傳統信息安全所研究的內容進行高度保密,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還涉及到對網絡空間的各項基礎設施進行安全檢查與備份。信息安全與網絡空間安全都屬于非傳統意義上的安全,其核心目標就是為了保證信息安全,網絡空間安全更側重對設備與服務的監督。目前大多數人早已離不開網絡,使其成為娛樂和工作中的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群眾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朋友圈、觀看視頻或者網絡購物時會進行實名制,如不注意信息安全就會使不法分子利用民眾的個人信息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導致個人名譽受損。
二、對信息安全、網絡空間安全有效保護的建議
(一)提高科學技術。想要維護網絡空間及信息安全,需要我國在技術層面上進行研發與升級,做到高級防護。信息安全技術在我國各高校被廣泛關注,因此培養高科技操作人才是提高科學技術的首要前提。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的管理起步較晚,各種技術達不到安全防護的功效,因此造成了信息泄露以及產生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所以在利用網絡傳輸數據的同時應當對先進技術進行學習與應用。目前的各大通信運營商需要防止電信詐騙的出現,進一步追加安全技術投入,以加強用戶信息安全和網絡環境的綠色發展;我國當前的互聯網公司研發諸如微博、微信等大型生活應用類網站和App,這就需要網絡公司定期對平臺進行更新與維護,研發高科技安全技術對平臺流量與數據進行保護,避免出現服務器被復制的現象,同時還需要各個互聯網平臺加強合作,在保護網絡與用戶安全的問題上意見一致。另外國家層面應該重視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為研發新科技提供資金支持。我國還存在一些專門的維護信息安全與網絡安全公司,國家應當給予資金與政策扶持,維護企業的穩定發展,為我國網絡安全提供技術保證。(二)完善法律法規。我國雖然制訂了有關法律法規規范網絡環境,但對某些領域仍存在法律漏洞,不夠完善。近年來被媒體曝光的買賣個人信息產業鏈、網絡高利貸等現象仍不時的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個人隱私被暴露在陽光下,導致公民受到人身財產安全的威脅。因此我國各級政府部門與法律部門需要盡快落實對網絡安全的法律條款,嚴厲打擊網絡黑色產業鏈,還人民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法律需要給信息安全及網絡空間安全提供理論上的引導和規范,國家立法部門應當高度重視我國的信息安全及網絡安全,結合當前我國網絡空間的實際情況完善相關法律條款,如加大對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的處罰力度,對企業和個人的網絡信息進行有效保護。當前我國針對網絡空間的法律條款幾乎沒有涉及個人隱私的內容,這使許多信息倒賣、網絡詐騙、冒用信息的違法犯罪活動猖獗,其犯罪成本低廉是首要原因。當前大部分安全問題是由于外部惡意攻擊或者是違法人員法律意識不強造成的,因此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細化每一條法律內容,明確具體的保護方法與應用技術,從根本上杜絕安全隱患。由于網絡違法行為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高昂報酬,違法犯罪成本較低,會導致一些人對網絡信息與安全進行破壞,我國需要針對當前網絡現狀考慮追究責任人,對信息丟失人進行合理的賠償。對于公民信息的泄露渠道進行追蹤,切斷黑色產業鏈的信息交換,震懾違法犯罪行為,凈化網絡空間。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成果,特別是對網絡空間系統與基礎設施的高效研發,為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管理技術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相信在未來我國網絡空間安全一定能得到有效保障,促進我國社會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景義.“互聯網+”時代中學信息技術安全教育分析——評《網絡基礎與信息安全技術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9(4):1481-1482.
[2]劉書軍.基于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探析[J].信息周刊,2019(3):1.
[3]葉衛,陳超.互聯網+時代下的網絡信息安全挑戰與思考[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7(10):2.
作者:弋建偉 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大數據優化網絡安全策略探討
- 下一篇:啟發式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