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和對策

時間:2022-12-13 09:02:41

導語: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和對策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信息安全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網絡信息在滿足大學生求知欲的同時也會讓其陷入不可預知的風險之中,本文通過幾個網絡信息案例,分析目前網絡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給出相關對策,以期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大學生;信息安全;網絡詐騙;信息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當今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與此同時,我們在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也越來越多。當今時期,個人信息已經不再局限于姓名、年齡、家庭地址等,而是變得更加廣泛,如各社交賬號、密碼、網購記錄、通訊記錄等。泄露個人信息,輕則造成自身經濟利益的損失,重則威脅生命安全?;ヂ摼W的主要使用群體包括大學生,但是由于一直處于家庭和學校的保護下,剛剛踏入大學校園這個“小社會”,心智思想還不夠成熟,無法準確識別信息安全隱患,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能有意無意泄露個人甚至國家的信息,以至于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大學生是我國網絡信息安全案例的主要受害群體,提高大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使他們遠離傷害刻不容緩。

一、網絡信息安全發展現狀

從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相關數據分析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注冊用戶平均規模已經超過9.40億,較2020年3月同期同比增長3625萬,互聯網網民用戶平均普及率已經超過67.0%。10-39歲的注冊網民人數大約占全部網民的55.1%,在這些占網民參加人數的主要群體中,學生網民人數最多,占比最高為23.7%。因為大學生未踏入社會,導致社會經驗較少,判斷能力較低,因此大學生用戶就是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標之一?!缎畔踩夹g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于2013年2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是我國首個個人信息保護標準,它對兩大概念進行了明確劃分,即一般個人信息和敏感個人信息以及默認同意和明示同意。只要信息主體沒有明確反對,一般個人信息便可被搜集和利用,而敏感個人信息在被搜集和利用前,必須要得到信息主體的明確同意??倳浻?014年2月在召開黨的中央網絡安全與系統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如果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可能有國家安全。2015年12月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表明,當今社會的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這是一個高度安全的系統化信息。2018年4月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我們要努力讓我們中國的互聯網更好更快地發展并造福于全國人民。總書記多次在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了推進網絡時代信息安全的重大意義和其重要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于2017年3月15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2018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也正式將教會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寫入教材。在網絡中擦亮雙眼就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斷提升自身獲取信息和辨識信息的能力。2020年3月3日,教育部正式在網上公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其中信息安全專業已審批成功,這一舉措將給大學生信息安全素養帶來極大的提升與進步。

二、網絡信息安全案例剖析

大學生開學季是網絡詐騙高發期,尤其是大一新生,剛剛結束埋頭學習的日子,對社會上的騙術還不是十分了解,很容易中了犯罪分子的圈套,而且網絡信息泄露導致詐騙的形式花樣百出,令人防不勝防。下面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1:2016年4月27日,一高校大一學生陳某報警稱自己26日下午4時在宿舍玩手機時看到一條關于刷單的廣告,抱著玩一玩的心態加了廣告上的QQ,對方稱每單返8%的傭金,陳某心動了,于是用支付寶在對方發來的網址上刷了240單,共計12000元,然而對方沒有按照約定返還本金和傭金,陳某這才發現被騙。案例2:2017年8月9日,某高校學生王某報警稱自己在當天晚上8點收到高中同學發來的QQ消息,對方稱自己丟了銀行卡,想借王某的卡存點錢,于是王某把銀行卡卡號、取款密碼、手機號以及后續收到的手機號驗證碼都告訴了對方,當天晚上10時發現自己的余額寶里的5000元被轉入銀行卡后又被取走。案例3:2019年3月15日,某高校學生劉某報警稱13號在淘寶網站購物,14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淘寶賣家,告知劉某購買的商品無法發貨,需要退款,于是劉某添加了對方的QQ號,并在其發來的鏈接中填入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支付寶付款密碼,隨后銀行卡內3000元被轉走。上述案例中詐騙犯的騙術并不是無法識破,只要受害者稍加思考或者進一步證實,都可以避免傷害,但是每年成千上萬起網絡信息泄露引發的網絡詐騙案件并沒有給廣大學生起警覺作用,大部分學生警惕性不高或抱有僥幸心理。

三、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信息安全意識薄弱

根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學歷為大學???、大學本科及以上的網民占比分別為10.0%和8.8%。許多大學生上課忘了帶課本都不會忘了帶手機,可想而知手機對大學生來說已經是不可或缺的物品,大學生使用手機通常是查詢資料、看視頻、購物、打游戲、微信聊天等。當前,大學生已經成為網購的主要群體,幾乎每個人的手機里都有好幾個購物軟件,網購時要注冊信息,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等,還要綁定支付寶或微信賬號;有些軟件還有監聽功能,通過監聽我們日常的聊天內容,推送我們可能會感興趣的東西;很多學生收貨時把寫著自己個人信息的快遞盒隨手扔掉,這些隱患輕則引發詐騙電話的不斷騷擾,更嚴重的會威脅人身安全。經常有學生被路人拉住幫忙掃碼添加好友完成他們的任務,有時還贈送小禮品,有些學生貪圖小恩小惠就會幫忙掃碼了,如果這個二維碼有病毒,可能在打開掃一掃的同時也啟動了攝像頭盜取面部信息,然后刷走你賬戶的錢。很多學生看到別人被騙的案例會覺得震驚,不理解為什么很多明顯的騙局還會有人上當受騙,所謂當局者迷,很多學生心存僥幸、放松警惕,認為自己不值得詐騙犯欺騙,結果反而造成損失。

(二)高校信息安全教育不到位

目前社會各界仍多以學歷、分數來評價學生,所以學校也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文化和專業素養上,因此對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大學生遭遇網絡詐騙案件太多,現在越來越多高校都由輔導員給學生警告,但仍然是從理論角度教育學生,理論教育在面對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暴露出最大的缺點,即滯后性,高校的通知總是從已經發生的案件中吸取教訓。大部分高校都沒關于網絡信息安全的教材,也沒有設置相關課程,更沒有實際性的演練操作,這種應用性極強學科沒有實踐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沒有上好這門課,學生踏入社會后會遇到更嚴重的由網絡信息泄露導致的后果。

(三)相關法律法規未完善

雖然現在頒布了許多關于網絡信息的法規條例,但是并不為人們所熟知,許多學生在遭遇傷害時不知道該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法律條文對于學生來說是晦澀難懂的,沒相關人員的專業解釋會造成理解偏差,一般學生是不會去主動了解的,除非遭到傷害的才會搜集相關知識,但此時犯罪分子已逃之夭夭。

(四)網絡環境復雜多變

因特網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其上的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隨意性,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來生產、存儲和傳播假冒偽劣信息。與現實世界相比,網絡空間缺少個人行為約束,雖然說過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但是比起現實世界,網絡世界里的犯罪成本較低,且缺少法律監管。大學生搜集資料難免點擊陌生網站,不法分子通過釣魚網站或者木馬病毒竊取用戶信息,甚至冒充身份進行犯罪。有些學生喜歡朋友圈、微博等記錄自己的生活,這些隱含自己的信息的記錄也會給圖謀不軌的人留下可乘之機。還有一些學生喜歡開啟運動步數,這必定需要收集和分析資料,甚至會讓犯罪分子掌握了出行軌跡。隨處可見的借貸平臺惡意引導學生,由于他們是非判斷能力較低,做事不計后果,容易被利用。

四、應對大學生網絡信息安全的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主要從四個層次給出相應的對策,即個人、高校、政府和社會四個層次。

(一)個人: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詐騙手段也在更新換代,大學生要想增強信息安全防范意識,就必須要養成良好的信息保護習慣,對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有一定的預判能力,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無論是身份證、銀行卡、學生證,還是支付寶賬號等,都不可以隨意透露給他人,即使是熟人也不能輕易透露。不要隨意添加他人的QQ和微信、不隨意掃不明的二維碼、下載軟件時盡量從官方網站、不要連接陌生WIFI,許多歹徒都可能通過WIFI竊取用戶信息。

(二)高校:設置合理的信息安全教育方式

目前高校對信息安全教育更多是在理論層面,大多是由班主任在班級群里高校學生被詐騙的相關案例,提醒學生“任何刷單都是詐騙”“不要相信網絡借貸”等類似字眼,但是信息安全教育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停留在滯后性很強的理論教育對于大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提高并沒有很強的效果,需要通過實踐去體會,例如學??梢耘e辦講座、演講比賽,甚至可以舉辦以家庭為單位的信息安全知識競賽,這樣可以提高全家人的信息安全知識,還可以加深學生與父母的感情。

(三)政府:宣傳相關法律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也越來越完善,但是很多學生在遭受傷害后并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政府等部門可以推進法制教育進校園活動,讓網絡民警走進校園開展各種講座,為大學生講解真實的信息安全的案件,加強大學生對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方面的了解,使得學生們在遇到網絡詐騙和網絡信息侵害時能夠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自己。

(四)社會:共同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目前社會各界從事與信息安全工作有關的人員大多都是通過自學或者短期培訓,這使得我國在這方面人才短缺。比如防火墻,打擊黑客勢力是整個社會的公共課題,需要不斷努力。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要培養自己的技術人員,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術,因為這些社交平臺已經成為傳播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維護干凈的網絡環境,對于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都有著貢獻?;ヂ摼W技術的發展在給我們生活質量帶來提升的同時,也給我們每個人的信息安全帶來了極大挑戰,保護信息安全已然成為全人類亟待解決的事情。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大學生的信息安全問題絕不能忽視,目前互聯網中的信息泄露事件越發猖狂,因此加強大學生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他們的信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個人、高校、政府和社會應該共同努力,為構建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慧銘.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2]遲凱,王付祥,趙全,林磊.增強大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教育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2):25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一條[Z].2017-3-15.

[4]孫良靜,袁鳳林.大學生個人信息安全與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8):188-189.

[5]孫蘇威.貫徹網絡強國戰略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J].求知,2019(03):23-25.

[6]胡濤.民用無人機立法研究[D].中國民航大學,2017.

[7]朱處處.再談信息特性問題——兼與張輯哲教授商榷[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4(08):113-115+118.

作者:周華娣 單位:安徽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