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類專業技術教學創新分析
時間:2022-02-03 09:17:29
導語:電子信息類專業技術教學創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的地位也逐步的穩固,其中在生物醫學工程、語音與圖像分析、自動控制以及無線電通信方面有著顯著的地位,在互聯網+下,電子信息也已經與互聯網進行了相應的結合,從而促進了電子信息的發展與創新,本文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對互聯網+下電子信息類專業技術教學創新進行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
隨著“互聯網+”的到來以及在其推動下,在對于電子類信息專業技術的教學模式中人們更重視的是適應現代的科學技術,例如信息加工、人工智能以及網絡技術等新的科學論述與成果,學習的思維方式也創新了起來,如微課、慕課、視頻公開課,雖然比傳統式的教學方式的思維方式要好很多,但是依舊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局限在于只是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對知識的進行推動,然而在研究知識能力培養這一方面有所忽略,本文通過對互聯網網課的了解,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課程存在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互聯網的地步已經發展為了基礎的設施,隨著互聯網教學的模式開啟,它已經漸漸演變成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甚至在今后,都會是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工具,同時,互聯網技術學習是離不開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通信、計算機等這些輔助的工具。由于它是新興起的課程模式,因此目前為止,在于大多數高校的銜接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一些教材不得不被消除,由于這一系類的原因,最終導致了教學的安排以及實施;再加上有些教材偏向于理論知識,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成無法滿足學生自學的要求,在此期間,很多學者對其付出了貢獻,引入了西方的討論式、翻轉課堂、啟發式等一些教學理論,并從中研究出了對現在時代的教學改革,然而,目前依舊停留在理論的表面上,而對教學有使用性質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依舊未能研究出來??偟膩碚f,目前的教學的問題主要有教學內容不夠新穎,與其他相關門課之間缺乏聯系,而學生所學到的理論也僅僅只是課堂上講授來講述傳授,卻很少讓學生進行實操,導致與現代電子技術的脫節,從教師方面,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不一,有些教師的知識層面比較差,無法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以及綜合能力,而且在創新精神方面也比較薄弱,從而難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如今互聯網依舊快速發展的趨勢下,互聯網課程也已經從計算機專業發展到了其他電子類的專業上,例如信號處理、微電子專業、通信工程、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等專業,內容也隨著教學對象的變化以及新技術的到來而改變著,內容背景也已經從單一的計算機網絡發展到了其他的信息處理系統上,近幾年的技術改革中,計算機內容的改革主要在于互聯網+上,而在教學內容上有些減弱,因此,在互聯網的教學上,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們需要緊跟著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使課程的內容與社會需求緊密關聯。
二、更新教學內容及改革教學體系
通過對本科階段計算科學專業課程的研究,圍繞著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基本的內容以及在未來可能涉及到的信息技術,首先對信息科學應用領域進行總體介紹:(1)計算機及互聯網,在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歷史與現狀,以及計算機互聯網現在的發展狀況,需要先掌握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教學知識點包含:①計算機科學所包含的內容;②計算機互聯網的概念與發展前景;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的關系。(2)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結合,首先對物聯網的概念進行了解,之后使物聯網與互聯網相融合,從而使人類社會和物理系統進行了融合,在這一過程中有一個非常強大的中央計算機在支配著,以此來對基礎設施、設備、機器和人員的一種控制和管理。(3)信息技術的基本內容,首先了解到為實現信息的獲取、加工、傳遞和利用的主要手段是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主要知識點包含:信息技術的概念,以及信息的一般特征(載體依附性、價值性、時效性、共享性)。(4)多媒體通信技術的基本內容,信息的存儲以及傳遞的基本手段與技術就是多媒體,主要了解與掌握多媒體通信技術的基本概念,以及多媒體中的音視頻信號的處理流程和未來發展,主要知識:多媒體的基本概念,音視頻的編碼以及圖像的編碼以及在音頻信號處理的技術。(5)人工智能技術等與互聯網結合的運用,對于人工智能的概念需要掌握,對于機器學習的所有相關的知識及其基本形式的掌握,其內容包含計算機智能的原理,如何制造出與人腦智能相似的計算機,能夠使計算機的應用實現更高層次,人工智能的運用范圍如今正在逐步的發展中,未來將涉及到哲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心理學等領域,它的范圍也在漸漸超越計算機的適用范圍,從互聯網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的長期發展,必須要于互聯網、物聯網相結合,這樣才能突破甚至更高一層的發展,而如今的互聯網學科也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工具才能向智能網絡方向發展。
三、電子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創新
在教學方面的改革,應當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首先電子信息技術的教學課程需要跟緊當代的互聯網發展的速度,及時更換教學內容,而對于教師隊伍也應當進行培訓,教師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影響到電子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教師隊伍以及先進的設備,都是很難取得一個滿意的教學成果,因此在教師隊伍建設這一方面,學校應當極為重視,通過對教師的多加培訓以及對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關注,優化教師的知識層次,打造出一支理論知識雄厚以及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其次,對教學模式采取靈活性以及加強實踐教學,在講述電子信息技術的專業理論知識時,教師應當結合所講授的知識內容進行改變學習的模式,對教學模式采取強化的方式,例如電子信息技術中電子產品工藝訓練,比如在如何裝配原件、接著調整路線以及焊接元件、對電路應如何維修以及測量元器件等工藝可以反復強化訓練,在強化訓練中學習到它的相關知識并加強記憶;而時間學習在教學模式中更是不可缺少的,學??梢宰屢恍﹥炐愕慕處煄ьI優異學生進行一些項目的研發,通過這一研發,既可以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也能夠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同時,對實驗環節進行了優化,不再是實驗環節單一枯燥,同樣的,學校也可以組織實踐小組,而實踐小組的成員由學生以及資歷深厚的教師組成,對小組學生進行實踐技能訓練與常規儀器的操作。最后,對于課程的創新,教師可以結合現展的情況而設定一個比較有新意的課題,在實踐過程中,對于遇到的難題,教師進行相關性的引導,讓學生根據線索尋找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自學以及創新的能力。
四、總結
電子信息專業技術的改革創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所在,電子信息專業技術的改革應該與互聯網相互結合,通過與互聯網技術理論知識結合既可以有一個嚴謹的理論體系,在對學生的教學中融合工程應用以及產品的概念,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其強化學生互聯網的思維,從而引導學生跟進互聯網的步伐,對互聯網的發展規律有所了解,由此掌握互聯網和社會變化的發展趨勢;結合互聯網的發展,對教師隊伍的知識層次進行提升,對課程的改革應當偏重于實用,側重融入最新(上接第175頁)的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主流的計算機技術,由此發揮課程實用的最大化,使學生能學以利用,能更好的適應時代信息化的發展,在對對最新課程的學習,不單單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的傳授,還應當結合實踐性的學習,從實踐中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增強,并通過實踐使學生對專業課興趣的增加,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為社會培養創新能力極強的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文藝,張繼榮.通信工程專業工程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04):121-124.
[2]林訓超.淺談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建設改革特色[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02):102-103+106.
[3]歐陽玉祝,蔣劍波,王廣成.協同創新背景下的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01):173-175+205.
[4]李陶深,蘇一丹,宋玲,胡強,韋兆文.建立適應創新教育的計算機與電子通信類專業的課程體系[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S1):1-3+6.
[5]付智慧.《移動互聯網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資訊,2016(25):82-83.
作者:郭美麗 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 上一篇:藥學類學生實習和就業質量探索
- 下一篇:Web開發在線考試系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