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在鄉村振興的作用
時間:2022-12-19 02:41:28
導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在鄉村振興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概念,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視角,對鄉村振興進行分析。認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助力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推進劑,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自身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鄉村振興
黨的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和政策產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年1月2日,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月5日《國家鄉村戰略規劃(2018-2122年)》的初稿形成,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上文件的密集,意味著農村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其發展必將涉及各行各業。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以其獨特的運行方式,潛移默化地針對農村進行社會改造和文化生成。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是關乎農民體質、生活質量、文明程度的社會事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胡慶山認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存在民需取向與政績導向的博弈,其發展對實現體育強國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大力推動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對建設體育強國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1]。姚磊認為農村體育基本公共服務是實現“人的城鎮化”的重要手段[2]。文燁認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并不單純地屬于一項公共政策或一個體育問題,而是涉及到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體育參與以及弱勢群體公共權益保障的社會問題和制度問題[3]。嚴曉燕認為提高和完善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抓手,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4]。實證研究顯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供給結構失衡、體系架構缺失、發展路徑單一等方面。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各學者提出了關于加強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完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創新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路徑等相關建議。這些研究為本文提供了參考,但是關于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具體作用剖析明顯不足。本文立足于體育公共服務的視角,針對鄉村振興當下的政策導向和制度,從產業、生態、鄉風、治理、生活5個方面論述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1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助力產業興旺
1.1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投資可以拉動經濟。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主要依靠農業的發展,產業結構單一。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持續調整,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然而,農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發展卻越來越處于弱勢地位,而且“蛛網效應”“谷賤傷農”“增產不增收”的現象日益突出。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中明確提出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群眾健身消費,反映出對這一治理工具效力的充分認可[5]。政府對體育公共服務進行投資,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財政資金在各領域上的占比,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供給結構的改善[6]。良好的政策導向與優勢資源吸引社會力量針對鄉村資源進行投資建設,合理開發利用鄉村資源。政府通過明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的采購項目,采用公平競爭的方式向社會力量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社會力量為了獲取利潤,承接政府的采購項目,更多的新生主體有意愿且主動地投入到了體育服務生產、交換領域。1.2農村體育消費可以促進經濟增長。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農民收入水平低,依靠農民消費的方式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不現實的,所以應依靠投資開發新型產業結構,吸引其他社會群體來農村消費,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政府投資體育公共服務的開發,以體育旅游、體育娛樂等為主的體育產業吸引社會其他群體到農村消費,帶動農村經濟增長。政策導向與農村優勢資源的雙重作用下,社會力量為獲取利益自動承接相關產業的開發,增設消費途徑和方式,從而滿足各種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促進消費。政府向社會力量支付購買體育公共服務資金,增加市場需求,促進新生主體投資,更多優勢資源注入農村。人們通過參與農村體育休閑、娛樂、運動項目,致使有需求且具有購買能力的消費群體,在參與群眾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針對自身的需求進行消費。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消費的需求,通過市場的對體育產品消費需求的回應,增加相關產品資源的供給,從而促進經濟增長。1.3農村體育產業發展助力產業興旺。農村產業結構單一且第一產業比重較大,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在農村產業中占重要地位的農業卻越發的處于弱勢地位。所以協調農村產業結構,在鄉村振興的理念與要求下,盡最大可能增設農民收入渠道,創新綠色產業的發展。農村體育產業發展在良好的政策導向與優勢資源雙重作用下,有望成為鄉村振興中的一大亮點,助力農村產業興旺。政府投資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促進體育產業開發,協調農村產業結構,助力農村產業興旺。良好的資源環境吸引社會力量投資農村體育產業的開發獲取利益,完善體育產業結構。體育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配套產業的發展,形成相關產業鏈,助力農村產業興旺[7]。
2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助力生態宜居
2.1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有助于生態宜居。2016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關于開展體育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以健身休閑重點運動項目和產業示范基地為依托,鼓勵地方積極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閑為特色的服務貿易示范區。農村根據自身文化特點和環境優勢,建立兼容體育、旅游的體育特色小鎮。為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體育和旅游需要,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包括旅游、休閑運動、體育健身養生等發展方向[8],確保體育特色小鎮兼具體育產業以外的旅游、休閑、養生等其他功能,實現生態宜居的環境。2.2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加強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新型城鎮化要求城鄉統籌和一體化協調發展,將工作重點放在鄉村建設之中。要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作為公共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應根據“城鄉一體,適度超前”的原則,為農民生活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撐[9]。加強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有利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合理開發農村體育旅游、體育娛樂項目不僅實現新型城鎮化的建設要求,還為當地帶來持續的收益。2.3體育生態旅游觀光、水上運動、健康養生等產品的開發有助于農村生態保護。體育特色小鎮立足農村當地地域特色,通過將適合當地發展的旅游、運動、養生等元素不斷融入其中,形成體育產業的新形態[10]。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離不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如體育生態旅游觀光(產業型):根據農村難以復制的先天環境,對體育與旅游等產業的融合,實現配套產業,服務產業等產業的聚集,形成相關產業鏈;水上運動、冰雪運動、傳統體育運動等(休閑型):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極具參與性和體驗性的吸引廣大群眾進行消費的體育特色小鎮;健康養生(康體型):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體育運動為載體,健康養生為目標,并結合旅游度假等發展而形成的康體型特色小鎮。可以看出體育觀光旅游、特色運動項目、健身養生為主題的體育產品的開發,必須以先天環境為依托[11]。因此,各類型的體育特色小鎮所涉及的體育產品的開發有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3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助力鄉風文明
3.1有助于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體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力抓手。體育精神作為教育的載體,融入到體育公共服務于的建設中,實現人們思想道德方面的均衡發展[12]。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人們的道德觀也會產生新的變化,以適應新型農村的形式。體育公共服務通過促進廣大農民群眾的體育參與,將體育文化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集體主義思想、勇于競爭的精神等優良的價值觀與農村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教育相結合,促進農村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發展。3.2有助于傳承優秀體育文化。農村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著消亡的危機,實現農村體育公共服務與民間優秀傳統體育資源的有效對接,為打造體育特色小鎮提供動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民間優秀體育資源作為民族文化覺醒的重要載體,是人們智慧的結晶與文化的沉淀。通過對農村傳統體育資源的合理開發,以豐富多彩的組織形式和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所打造的體育特色活動,使其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一大亮點。從而有效避免這種內載深厚鄉風的優秀體育文化的流失,助力傳承發展優秀體育文化。3.3有助于改變農民精神面貌。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通過促使人們參加體育活動,使人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著名的體育教育學家馬約翰認為:體育是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體育不僅可以增強人們的體質,而且對人的品質、自信心、心理調節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的意志,人們在參與體育鍛煉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體驗,在過程中會不斷地錘煉人的意志。促使人們養成勇敢頑強、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體育鍛煉可以宣泄人們壓抑的情感,調節人的情緒,使人們在體育鍛煉中釋放心里的壓力,緩解心理疲勞,改善人們的精神面貌。
4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助力治理有效
4.1有助于法制鄉村建設。建設法治鄉村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法制保障,但是建設法治鄉村面臨一些困境,一方面農村諸多立法領域仍是空白,農民糾紛的解決,法制運行無法在法律規則上運行[13]。另一方面農民法制意識比較薄弱,用法意愿較低,面臨有法不用的難題[14]。此外,農村的傳統觀念“熟人社會,人情社會”使得農民不愿走法律訴訟的程序。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人們在體育公共服務的相關領域中有法可依。體育競賽中強調公平、公正。各項體育活動都有其比賽的規則,保證參加人員擁有公平的參賽機會。而這種強調公平、公正的體育規則會在人們長期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加深人們對公平、公正的概念,從而轉變人的傳統觀念。體育競賽的規則是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參賽人員通過遵守比賽規則,體育競賽才得以順利進行。遵守體育規則,在規則的范圍之內,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能動性戰勝對手,利用比賽規則去鉗制對手,獲得比賽的勝利。長此以往,人們受到相關影響,懂得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權益才是有效的手段。人們為了自身權益,也為生活得更加美滿,從而學法、知法、懂法、用法會更加的深入人心。4.2有利于村民自制。完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有利于村民自治。結合農村當地地域特色,合理采納村民建議,讓村民參與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決策,制定合乎當地發展的體育組織建設發展規劃。讓讓村民自己推選出有相關管理經驗且有意愿的人進行體育組織的管理,令廣大農民群眾自己當家作主,實現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首先在體育組織內實現村民自治,讓廣大農民群眾在新型農村建設過程中能夠快速轉換思想,為實現鄉村振興中的村民自治作鋪墊。4.3有助于提高德治水平。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人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培養健康的道德品質是體育的目的之一。體育是道德的載體,人們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學習體育技能、增強體質的同時會對人的道德品質加以影響。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為農民群眾提供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促使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熱愛體育事業,鉆研體育技術,在人們參加體育的過程中對體育道德潛移默化,逐漸提高了人們的道德水平。4.4有助于平安鄉村建設。當前社會還存在各種非安全、不穩定的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減少社會非安全因素的蔓延,是建設平安鄉村需要考慮的內容。現代社會心理學認為:人與動物一樣,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攻擊性,是保護自我生存的必要條件。針對這種非安全因素的解決方式,并非一味地靠壓制,控制只能起到短暫的治療效果。而且長久的壓抑社會負面情緒會產生更惡劣的影響。但是這種攻擊性可以通過儀式化活動被釋放出來,體育是這種儀式化活動得以實現的有效方式之一[15]。人們長久壓抑的情感通過體育運動發泄出來,從而避免引發社會沖突。因此,可以說體育是社會的安全閥,而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建設與完善,有助于平安鄉村的建設。
5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助力生活富裕
5.1有助于健康鄉村建設。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提供給人們休閑、健身、娛樂的場所,促進大眾的體育參與,活躍健身氛圍。長期進行體育鍛煉能夠增強人們的體質、預防疾病、減緩衰老。體育鍛煉具有調節情緒的作用,減少壓力,改善人的心理狀態,使人充滿精力的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預防慢性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慢性病隨之而來而且沒有相應的醫療手段能夠根治此類疾病,但是通過合理的體育鍛煉能夠預防和控制這些慢性病,從而引起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關注,加強體育鍛煉。健康鄉村建設有助于減少農村家庭的醫療支出,尤其是預防一些慢性病、重大疾病的發生及相關費用支出,間接助力生活富裕。5.2有助于精準扶貧。政府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進行投資,以及對農村民族民間體育資源的挖掘和開發,有助于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改善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的局面。良好政策導向和資源優勢吸引社會力量投資農村體育產業建設,完善農村體育產業結構。新型農村產業結構不僅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收入,還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體育公共服務有助于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對人的意志品質,思想道德的培養有特殊的作用,有利于實施教育和文化建設脫貧。
6結語
我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在良好的政策導向和制度下,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加速發展,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助力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新型城鎮化戰略、健康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我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設尤其具有新時代的價值和意義,各級各類政府應當充分認識到加強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結合農民的體育公共服務需求特征,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規劃,切實加強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
作者:許彩明 段國偉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小學音樂教學圖形譜的運用
- 下一篇: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