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構建研究
時間:2022-07-20 09:39:39
導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對地方高校體育課程構建進行探討,論述地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構建的原則、內容。
關鍵詞:地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構建
1明確地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構建的目標
地方高校體育教學目標是:強調體育基本技術、技能、知識的傳授,以身體練習為抓手,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主要目標,著力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即體育教學一方面注重向學生傳授體育基本技術、體育基本技能和體育基本知識,有效改善學生的體質為主要目標。另一方面使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體育課程在幫助學生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術,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即從教會學生習得正確的運動技術進行體育鍛煉,如何看待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對于社會生活的意義。體育課程要發揮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挖掘更多更先進的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內容,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修養,確保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格教育是體育課程的隱形目標和隱形內容,它在教學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必須在通過體育教學中潛移默化向學生傳輸正確的思想幫助學生完善健全的人格。隱形的體育課程目標也是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體育課程目標應包含兩方面的涵義:一方面是物理層面的體育練習,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和了解體育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是基于人格道德層面的隱形思想教育,也就是學生了解體育精神和良好的體育作風,主要發展學生自信和正確的心態和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健康觀”,實現人格的教育目標。體育課程目標的這兩個層面,是地方高校體育課程目標構建的主要切人點,體育課程必須構建從教養、教育和發展三個層面進行思考,構建完善的創建以體質健康、運動技能與競賽、健全人格并重的“三位一體”體育體系。
2地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構建的原則
2.1以學生為本,增進健康的原則。高校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體育課程的構建必須有利于提高學生運動能力,有利于應培養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的興趣,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因此,地方高校體育課程要構建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在構建公共體育課程時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自身需要出發,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便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認同感,激發他們自覺參與體育活動的激情,從而增進健康。同時課程的構建要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培養,使學生在接受體育教育的過程中熟練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術,畢業走出校門以后,能繼續進行鍛煉進一步增進健康。學生只有具備了健身意識,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才能在身心方面得到發展。如果沒有自我需要的動機,就不可能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也就失去自覺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完成教學的目標也成為一句空話。因此,課程的構建要以學生的需求為本。2.2彈性化原則。地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構建應考慮學生的個體需要,注重擴展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彈性。學生在運動能力、身體體質、健康狀況以及對運動項目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異,并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體育教學效果,因此,課程的構建要有利于學生個體需要。課程的設置在內容上要廣,要有較強的實用性,要有較大的選擇彈性,以便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構建體育課程時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及專業特點在強調競技體育技術學習外融入娛樂體育、休閑體育、養生保健體育等教學內容,強化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加大選擇余地,讓學生能根據自身的要求選擇體育課內容。同時,融入體育文化、比賽欣賞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夯實學生體育人文知識。學生只有對某一運動項目有興趣,鍛煉時積極性才高,就能長期堅持鍛煉。同時注重豐富實用性運動項目的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適應自身職業需要的運動技能,有效提高身體素質改善健康狀況,增強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對身體的需求。2.3滿足保健需求原則。據調查,影響我國公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自我保健意識。當前許多人的運動保健知識十分貧乏,沒有意識去消除因學習、工作而造成的身體疲勞和情緒緊,久而久之給身體帶來許多不便。許多人只有在得病了才意識到有必要參與體育鍛煉,他們鍛煉的動機不是預防疾病增進健康,而是為了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眾所周知,影響中老年人壽命的首要因素是心腦血管疾病,但是長期以來,體育課程構建注重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素質,特別是強調發展爆發力素質,忽視了中長跑的練習。主要原因:一是學生不喜歡中長跑項目,二是老師怕學生出事。當今社會從事體力活的人較少更多是腦力勞動。發展速度和爆發力主要是增強局部肌肉的力量能有效提高體力勞動者能力,勞動者是需要供氧來維持大腦長時間的緊張工作,這就需要通過有氧運動來提高心腦血管系統的功能,滿足長時間需要。體育課程的建構要有提高心腦血管系統的機能、提高心肺功能的內容供選用。2.4以大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原則。地方高校體育課程構建必須大學生實際出發,滿足大學生身體和心理的需求,雖然大學生具備了科學文化知識,但對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是欠缺的。他們非常喜歡觀看各種體育比賽,可是課余如何進行鍛煉身體,在運動中如何避免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運動中如果出現一般的運動創傷如何處理,鍛煉后如何評價體育鍛煉的效果卻了解甚少。大學生這種對體育的熱愛只是從觀賞的角度參與體育,而對于參與體育鍛煉卻是消極的。大學生出現這種所謂的“熱愛體育”的現象,充分說明了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與其本身具有的知識結構存在著明顯的反差。因此,要根據大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和身體素質的特點來構建體育課程,引導學生從觀賞體育向參與體育轉變。體育課程構建應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的興趣把網球、體育舞蹈、體育養生、健美運動以及拓展等時尚的運動項目有機融入地方高校體育課程中,體現出地方高校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特點。在體育課程的構建上應與大學生的知識結構相適,使體育項目更加豐富多彩,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活動,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的品位。2.5與終身體育相適應原則。全民健身計劃要求學校保證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的體育活動,學校體育教學的任務讓學生掌握兩種以上健身方法,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以便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堅持體育鍛煉。這就要求地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構建要與學生終身體育相適應,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兩項以上的運動技術,幫助學生養成每天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在構建地方高校體育課程時還要注意與社會體育相銜接,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要吸收社區開展的運動項目以便激發廣大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愿望與行為,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積極參與鍛煉,有效掌握適合于自己的體育活動方式,逐漸掌握適合于自己的運動技術,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地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構建要有效地使大學生進入社會后堅持參與健身運動,讓參與體育活動成為他們生活的組成部分。
3地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構建
3.1理論課教材。學生長期堅持參與體育活動需要有豐富的體育知識為指導,才能科學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鍛煉。理論知識能使學生運用已知去探求未知。因此,地方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必須充實理論教材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選擇相關的體育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加深對體育的理解,更好地培養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進行體育鍛煉是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體育課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體育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基本知識以身體練習方法,因此,理論課時不宜過大。通過走訪和咨詢,一般認為理論課時數為總學時的20%為宜。所以,在體育課程構建中,應有意識地根據地方高校體育課的特點,將體育基本理論知識有機地融入到課程體系。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體育理論知識,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體育理論課內容的選編既要考慮學生現實需要,又要考慮他們未來的需要。因此,在編寫時應突出實效性、指導性和前瞻性特征。當前大學生知識面廣、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較強的特點,在理論教材的選編上要根據這個特點,內容的選擇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以便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鍛煉,這樣一方面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可兼顧走上社會的終身受用的知識內容。如:體育文化與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現代健康觀,健康與疾病,營養與健康,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和熱能,合理營養與平衡膳食,預防營養失衡,生理衛生與心理衛生,身體鍛煉方法選擇的基本原則,合理的運動量,青少年運動與營養,體育鍛煉衛生與常見運動損傷的防治,運動處方,高溫環境下運動的自我防護等組成的體育理論知識體系。同時體育理論課的考試應占體育成績的一定比例,通過理論考試方式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3.2實踐課程。實踐課是向學生傳授運動技術和組織學生練習實踐過程,也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實踐課程內容應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術和促進身體素質發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以便滿足學生對運動技術的需求。3.2.1健身跑。健身跑是一項簡便易行且健身效果顯著的身體鍛煉手段,也是終身體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參加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跑的速度、持續的時間和跑的距離,可以選擇在田徑場或是森林進行,還可以走跑交替進行。學生通過參與健身跑練習養成經常鍛煉的習慣,以便學生畢業后堅持鍛煉,從而受益終身。3.2.2操舞類項目。操舞類項目是以健、力、美為特征,以有氧練習為基礎的體育運動項目。練習者通過身體各部位的屈、伸、擺、繞完成一系列動作以達到促進身體發展。它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從而使學生有節奏、有規律、歡快地運動。通過練習可以塑造健美形體,陶冶情操,給人以美的熏陶和藝術的享受,給人一種富有朝氣,蓬勃向上的感覺,是學生非常喜愛的運動項目。3.2.3球類項目。球類運動是根據主觀條件下充分利用技術、戰術和智慧因素并合理運用體力戰勝對手的運動項目。它具有較強對抗性、技巧性、趣味性和集體性等特點。它對提高學生分析判斷、思維能力有很好的作用。通過球類運動項目的學習能有效培養學生沉著果斷、勇敢、頑強的品質,同時球類運動項目是集體項目,強調隊員之間相互配合,是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的主要手段。它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在地方高校得到了廣泛開展。經常參與球類運動能有效提高心血管系統、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增進學生力量、速度、柔韌、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改善學生的身體狀況。3.2.4武術類項目。武術類項目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術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斗為運動形式,具有較強的攻防技擊性,注重內外兼修的運動項目。通過武術類項目練習不僅能培養人們堅忍不拔,勇敢頑強的意志,而且是一種修身養性的良好手段。通過練武習德,可以培養青少年尊師重道,講理守信,見義勇為的良好品質。武術的動作幅度開闊,關節活動范圍大,而動作又復雜多變,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彈性都有較高的要求,這有助于發展人體的速度,力量,靈敏,協調和耐力等素質。太極拳主張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動靜相兼,一招一式都體現相反相成、陰陽平衡的特點。它的動作柔和緩慢,速度均勻,圓滑連貫,以柔克剛,長期堅持鍛煉對體質慢性疾病的防治有良好的作用,是一種良好的體育醫療手段。武術要求做到眼到手到,手眼相隨,意領身隨,以氣催力。意識、呼吸、動作內外合一,形神兼備。武術對外起到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起到調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使練習者得到身心全面的鍛煉,深受學生的喜愛。3.2.5游泳。游泳運動也是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健身項目之一。游泳時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所以水中的阻力大于陸上的阻力。從事游泳運動能有效提高呼吸肌的力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血管機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游泳是有效提高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的主要手段。同時還可以有效地預防各種疾病,有效增強學生體質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體全面發展。3.2.6導引。養生導引養生健身術是按需要練習特定的動作,以改變身體內氣血動行的快慢、方向、運滯等改變氣血從而達到健身效果一種練習。通過意念調節呼吸運動,引導肢體運動,體現了陰陽動態平衡的思想,完全符合“對立統一”、“協調平衡”的自然規律。主要有虛實、剛柔、吸斥、動靜、開合、起落、放收、進退等八法。主張整體養生,認為生理、心理、自然等對養生有影響。隨著當前人們養生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人們充分認識到導引養生健身術在防治疾病以及延緩衰老中作用,地方高校的學生越來越關注導引養。因此,地方高校應嘗試將導引養生正式引進到體育課程體系中,使學生通過教學實踐,弄清它對提高體質健康的合理性,因勢利導使之為全民健身服務。大學一、二年級和高年級公共體育課程設置見表1。地方高校的公共體育教材的構建受到課程目標的影響,同時要為實現課程目標服務。隨著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材建設也有了突破,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創造了基本條件。但是,許多地方高校體育教材只能采用其他高校的教材,缺乏校本教材難于適應地方高校的實際需求,特別是有些教材質量不高,還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如:一些選修專項課還處于無教材的現象。地方高校公共體育教材建設,應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教材規劃綱要》的要求,結合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緊扣體育課程目標,吸納當代國內外體育科學技術以及教學的最新成果,以適應地方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需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考慮大學生的知識、身心特點,從地方高校的實際出發,在抓好重點運動技術教學內容編寫的同時注重地域特色內容的選編,力爭重點運動項目和地方特色項目相配套。進一步以增強學生體育意識,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為指導思想,構建具有特色的地方高校體育理論和實踐教材體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5小結
構建地方高校體育課程體系需從更新觀念入手,確立以育人為本、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打破傳統教學體制的束縛,構建有利于熟練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術,以健康教育為中心的體育課程體系。新構建的體育課程體系應從實際、實效、實用出發,突破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更好地增強學生體質。體育課程,要適應大一、大二開設專項選修課,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一項運動技術和戰術;高年級開設任意選項課,增加學生對項目的選擇空間,豐富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好地掌握有效的鍛煉身體的方法。積極探討學生可以在四年內完成兩學年必修課的學習任務,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較詳細了解各運動項目的特點后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另一方面更好地解決因學生上課過分集中而造成的場地器材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俊毅.安徽省高校公共體育課實施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可行性要求.
[2]張瓊.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思考[J].昆明大學學報,2008,19(3):110-113.
[3]徐家趙.對山東省普通髙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的思考
[4]房殿生,肖水平.海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專家評估體系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207-212.
[5]董東風.三自主體育選課算法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21-25.
[6]陳玲.高校“自主”教學模式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5):70-71.
[7]王科飛.高校體育自主選課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5):92-95,108.
[8]周勇.廣西獨立學院推廣“三自主”體育教學模式可行性分析[J].高教論壇,2014(1):67-70.
[9]林輝,段廷進.福建省在榕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三自主”教學選課模式調查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2):133-136.
作者:阮奎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體育舞蹈元素在廣場舞的運用
- 下一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困境及策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